孔子有哪些经典的诗(86句精选)
孔子有哪些经典的诗 1、 “可以观”,在诗的当中可以得到很多道理,得到很多启发。对自己的诗,也可以看出自己思想的路线与情绪。看一个人的作品,大致上就可以断定作者的
孔子有哪些经典的诗
1、 “可以观”,在诗的当中可以得到很多道理,得到很多启发。对自己的诗,也可以看出自己思想的路线与情绪。看一个人的作品,大致上就可以断定作者的个性。说写字吧,过去就名为“心画”,同样的毛笔,一万人写同样的字帖,可是一万人写出来的都不同。所以中国人看毛笔字,可以知道写字者的个性,寿命的长短,前途的祸福,现在发现钢笔字、铅笔字一样可以看出人的个性。“观”就是这个道理,从作品中可以了解人。
2、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孔子有哪些经典的诗)。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
4、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有哪些经典的诗)。
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巧言令色,鲜矣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0、整理编撰文化典籍,是孔子教学生涯,尤其是生命的最后5年里所做的另一件重大事情。孔子汇集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国文献,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整理、编辑成系统的教材,其中的《春秋》是他重新编辑与撰写的。
11、——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2、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13、众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怀素只攻颠,
14、当“五四”的狂飙过去,20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中国学者冷静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检讨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重新肯定孔子的历史贡献。孔子不是神圣,不是必须顶礼膜拜的偶像,却是对中国文化有卓越贡献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古文献整理专家。
15、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修养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于:《论语.学而》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16、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19、转发于《中国文化书院八秩导师文集(金春峰卷)东方出版社版。
20、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1、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冯京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答伯庸》,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名满天下,孔子为人处世之道也遍布天下。
22、“兴”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不只“赋、比、兴”之作诗的方法更是对人生之情感之“兴”。“观”反映风俗与政治得失。“群”团结人群、群体。“怨”表达个人与民生欢乐与疾苦。故古代有“瞽献诗”之凤。
23、“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24、直到唐初孔颖达为五经作疏,开始怀疑司马迁记述失实:“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佚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去其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但儒家学者仍因循删诗之说。
25、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6、(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27、(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8、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29、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30、孔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其人,望之可敬,即之可亲。
31、这并不是说《诗经》里所有的诗都是端庄呆板无情禁欲的教化之诗,正相反,十五国风里多的是男欢女爱,但是一派天真,出语自然,宛如小孩子一般真诚坦荡,故曰“无邪”。正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的:“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3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3、(译语)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34、在“五四”前期“打倒孔子,废弃经学”的思潮影响下,胡适、冯友兰都说“孔子没有删诗”;二十年代兴起的古史辨学派的顾颉刚说:孔子“只劝人学诗,并没有自己删诗。”钱玄同说得更明白:“《诗经》这书的编纂与孔老头儿也全不相干。”
35、译文: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3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37、这说的是国风中尽管多有慕色生情的文字,但不涉淫邪,不至放纵;小雅里常常描写战士庶边行役之苦,却不会逾礼越矩,恶言乱上。总而言之,所有的情感都是出自真挚的胸怀,没有不正当的思想,循规蹈矩,有礼有节。
38、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4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1、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4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43、朽木不可雕也。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4、《念奴娇·老来可喜》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45、直到“五四”以来的现代诗经学,力图恢复《诗经》的本来面目。“圣人”、“圣经”、“圣道”、“王化”这些由封建经学以神圣字眼构成的精神桎梏,被“五四”民主与科学的狂飙一扫而光。
4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7、然而说到真正学有所成,能诗懂礼还不够,还要学习乐。如此才可陶冶情操,养成美好的德行。古时的君子都是雅擅乐器,琴瑟咸通的。所以才会有“诗礼传家”、“礼乐兴邦”的说法。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49、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5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1、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52、《悲哉孔子没》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53、读《论语》可知,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塾,已经推行以诗为本的教学宗旨。
54、翻译: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55、司马迁在《史记》里追记孔子生平与事业时说,孔子晚年的时候,“删定六经”。后世对此“删”多有争议,而今更有完全不解其中道理者,居然声称要向孔夫子追讨毁坏华夏文化典籍的历史血债。某听说后,不仅哭笑不得,而且怒其不争,——据说在那些要向孔子讨债的人中,不乏以自由主义者自任的朋友。其实孔夫子的“删诗书”,并非毁坏历史文化典籍的罪行,反倒是对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56、——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57、(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5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59、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60、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1、小不忍则乱大谋过,则匆惮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2、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3、诗的心灵是自由的,但这是内在的精神的自由。如果它为功利支配,那就物化而没有“自由”了。如果它不滿足於自已,而孶孶追求另一个超凡的世界,它也不会有自由了。它之所以自由,就在於它是“为已”的——以抒展自己之人性本真为唯一的目的。它只追求“兴之所至”,而这“所至”出於它的本性,不是外力强加的。在这自由中,他的精神获得快乐和愉悦;这种快乐、愉悦就是仁。梁漱溟说:“仁就是很活泼很灵敏的样子……心境很安畅很柔和很温和的样子。”“生活法恰恰合于生命之理”就是仁。“离开了恰合乎生命之理,此即所谓违仁也”。梁先生讲的正是这种自由的诗的心灵。一旦如墨子,如基督教,堕入功利或另一种追求,这种愉悦就没有了,诗的心灵就丧失了。
6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5、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66、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67、绝粮之愠鲜知德,浮海之喜无取材。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68、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69、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0、本书是解读孔子传记《孔子世家》和他的七十子高足弟子的传记《仲尼弟子列传》两篇的内容。“世家”与“列传”是两个类型,在《史记》中,《孔子世家》卷《仲尼弟子列传》卷相隔二十篇的距离,而内容却是姊妹篇,合成一本书,就是师生的合传。《孔子世家》不仅是孔子个人比较完整的传记,而且还是儒家学说思想汇编,是《史记》中的一篇大传。作者通过对孔子生平史记的具体记载,生动传神地反映出孔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范,是研究孔子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
71、西汉以后,孔子学说的传播迅速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72、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3、由此可见,东西美学在某一意义上还是相通的,那是以一种以感性直观做基础。美境不能虚构,但不须知性加入,便能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不过康德的自然与庄子的自然不同,康德的自然是因果性的,庄子则无。庄子的自然是发散性的,甚至是无中心的,颇似今日的网络世界。唯孔子不同,孔子强调性情自内而发,虽通向网络,其源则来自天,即“天命之谓性”,但毕竟需要自作主宰,自觉自行。这对人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为己之学不能无动力。孔子的诗教是切入点,与诗教相连的乐教也是切入点。
74、获取国学院网(www.guoxueyuan.com)
75、--------------------------------------------------------------------------------
76、其实感情的生起是自然的,诗和文章最怕矫扭造作。有些人急不及待的要替文字戴上道德的帽子,如朱熹说:“心之所感有邪正”(《诗集传》序),所以转为语言便有是非。这太道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太政治,很容易扼杀性情。
77、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8、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7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80、译文:悲叹这世上没了孔子,就好像千年没有麒麟。天下尽是无知貌,这种事谁能知道珍贵。
81、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82、杏林之中,孔子置琴膝上,抚弦吟唱,就在这悠扬的音乐声中教会了弟子们诗三百,何异于神仙雅会?
83、孤青似竹更飕飗,阔白如波长浩渺。能方正,不隳倒,
84、礼之用,和为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5、礼之用,和为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