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62句精选)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八个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要点。通过这几个要点,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对存在主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存在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八个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要点。通过这几个要点,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对存在主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以研究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哲学,并不是很难理解。
2、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下它的意义,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于众多的事情,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似乎是由于缺乏一种类似于超写实主义的先锋学说,所以那些渴求使人惊骇与激动事件的人,都皈依于存在主义这种哲学。实际上,在我们的学说里,他们找不出有什么能满足于他们的目标的。因为事实上这在所有的学说中是最少惊骇和最为严谨的:它是将为专家和哲学家而建的一种学说。但是,它是易于界说的。
3、尽管如此,如我曾经说过的,我们是能判断的,因为人是参照别人进行选择的;而在参照别人时,人就选择了自己。首先,人能够判断——也许这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是一种逻辑判断——在有些事情上,人的选择是根据一种错误,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选择则是根据真实情况。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说他欺骗自己。因为我们曾经解释人类的处境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处境,没有借口也没有援助,所以任何人以自己的热情或者发明什么决定论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就是自我欺骗。人们可以提出反对说:“可是为什么他不可以选择自我欺骗呢?”我的回答是,我没有资格在道德上对他进行判断,但是我断定他的自我欺骗是一种错误。谈到这里,人们没法不作一项真伪的判断。自我欺骗显然是虚伪的,因为它掩盖了人有承担责任的完全自由。根据同样的标准,如果我宣称某些价值是我非接受不可的,这也是自我欺骗;我自愿挑上这些价值,同时说这些价值是逼着我接受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有人对我说:“如果我要欺骗自己,那又怎么样呢?”我回答说:“我没有理由说你为什么不应当这样做,但是我要宣称你在自我欺骗,而且严格意义上的一致的态度只能是诚实的态度。”
4、首先,萨特将存在分为了两种,一种是自在的存在另一种是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指除了人以外的世界,而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萨特在《荒谬人格》一书中曾说道,自在的存在是没有原因,没有目的,纯属偶然和荒谬的,它是一片混沌的巨大虚无。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实的,是人的存在是外部世界获得意义。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萨特存在主义强调了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在他看来又有两个根本特征,一个是主观性,一个是个别性。主观性是指每一个人主观意志所创造的产物。萨特为无神论者,所以她坚信人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其他任何可以决定的。人是自己的主观意志所创造和决定的,所以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能成为怎样的人。而萨特所说的“人不外是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个原理,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性。”也便是主观性最好的解释。接下来,再来看看个别性的含义。萨特将个别性分为了两层含义,一是指个人存在的特殊性,另一个是指个人存在的具体性。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我就是我,不是任何其他人。同时这里要提到问题中的另一个观点“他人即地狱”。这都体现出了个别性中的特殊性。而具体性则是说,一个人是怎样的,是由这个人一个个具体存在活动所构成。也就是人就是人自己的生活,人自己的表现。人表现出什么他便是什么。人的一个个具体存在活动,具体表现,便是人的本质。所以从这两点可看出,人的本质是个别的、具体的、抽象的。
5、当我们把上帝视为造物者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当作超级的工匠。无论我们考虑哪一种学说,不管是笛卡儿的,或者莱布尼兹的,我们多少总认为理念先于意志,或者两者是伴生关系,所以上帝造物的时候,他是确切地知道他正在创造什么。因此,上帝心中人的概念亦如工匠心中切纸刀的概念。上帝根据一种程序和概念造人,恰像工匠依照一个定义和公式造切纸刀。所以,每一个个别的人都是上帝睿智中某一个概念的实现。
6、在另一方面,我们被指责为偏重了人类处境中黯淡的一面,只看到下贱,卑鄙和低劣,而忽略了人性光明面中某些仁慈而美好的事物。例如根据天主教的批评者默契尔小姐所说,我们忘记了婴儿是怎样微笑的。从这两方面,我们又被指责为无见于人类的协和一致,而认为人是处于孤立之中。共产主义者说我们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说纯粹建筑在主观性上——建筑在笛卡尔所谓“我思”这个观念之上:这是孤立的人面对他们的时刻,这是一个无法和其他存在于自我之外的人取得协和一致的地位。自我不能透过思维而与他们相通。(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7、妈妈说:小孩子谈什么恋爱。阿太说:谈恋爱了没啊,我在你这个年纪都嫁给你啊公了。
8、“不过,如果存在真是先于本质的话,人就要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接下来萨特就讲到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的问题。“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后果是使人人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责任完全由自己担负起来。”
9、但是对一个存在主义者而言,当他描写一个懦夫的时候,会指出这个懦夫须负他自己懦怯的责任。他并不是因为有一颗懦怯的心,或肺,或者大脑才这样的。他并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器官的因素才这样的。他之所以这样乃是他的行为使他成为一个懦夫。并无所谓懦怯的本性,虽然有所谓神经质或懒散的脾性,以及富于感情等等。但一个贫血的人却并不因此而为懦夫,因为造成懦夫的是臣服或退让。而脾性并不是一种行为。一个懦夫乃是由于他的行为所决定。人们模糊地,且恐惧地感觉到的是如我们所说的懦夫之为懦夫乃是一种罪恶。人们宁愿生而为懦夫或英雄。对于“自由之路”(Cheminsd……一个真实的处境时——例如,我是一个有性能力的生物,能够与异性的生物发生关系并生育子女——我就不得不选择对它的态度,同时在任何一方面,我对这选择负有责任,在约束了我自己时,也就约束了全人类。甚至假如我的选择不是被先验的价值所决定,它与放任仍然没有一点关系。如果有人以为这只是纪德自由行动学说的翻版,那么这就是他不了解这个学说与纪德的学说间巨大的不同。纪德不知道处境(situation)是什么,他的行动只是纯粹的放任。依照我们的观点,正好相反,人乃是在一个有组织的处境中发现了自己,在这处境中,他是自我含蕴的,他的选择包含了整个人类,同时他也不能避免选择,不论他是否必须保持独身,或者他必须结婚而不生子,或者他必须结婚同时生儿育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管他如何选择,在这种处境之下,他是不可能不负完全责任的。毫无疑问地,他并不根据任何预先建立的价值系统来选择,但是指责他放任是不公平的。我们宁愿说,道德的选择与一件艺术品的构成是可以相比拟的。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0、怎么梦怎么寻怎么改就是再也回不到以前旳笑。
11、生活不是偶像剧,并没有那么的翻天覆地的大变故来令我们歇斯底里伤春悲秋。
12、我觉得对。但是,一个完全依靠家里人成功的人,这算是真正的成功吗?
13、「绝望」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只能把自己所有的依靠限制在自己意志的范围之内,或者在我们的行为行得通的许多可能性之内。”虽说一切皆有可能,但所有的可能性都有范围和限制,因此我们不应该怀着太大的希望行动,这就是存在主义所说的“绝望”,而这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
14、由于人是自由的,明天他们会自由决定人该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也不能确信,在我死后,战友们会把我的工作进行到最高限度的完善。明天,在我死后,有人也许决定建立法西斯主义,其他人也许胆怯地、糊涂地让他们这样做干,于是法西斯主义成为人类的现实,人类受害更深。
15、假如上帝不存在,任何事情确实都可被允许的,结果人就孤立无依了。因为他无法在他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发现可以依赖的东西。他随着发现,他是无理由可解释的。因为存在确是先于本质,我们就永远不能根据天赋和特殊的人性去解释自己的行为;换言之,没有什么决定论的存在——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16、在这里,我的目的是要对存在主义所受到的一些指责,提出答辩。
17、存在主义者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借发现什么预兆,去帮助他决定未来行动的方向。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在选择的时候,就自行解释了这预兆。所以他认为每一个人,无须任何的支持或援助,人,是时时刻刻都注定要去创造自己的。庞其(ponge)在一篇非常精辟的论文中说过:“人就是人的未来。”这话对极了。但是,若把这话中的将来,了解为存在于天堂中的将来,上帝会知道它是什么,那就错了,因为那样就没有将来可言了。如果把这话中的将来,了解为无论人现在怎么样,永远有一个未来等待着他去塑造,一个等待着他而未经开辟的未来,那就对了。但是现在,人们是被孤独的。
18、只有在很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愿意蹲下来,为她系鞋带。
19、当我在狱中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有点特殊的人。他是一个耶稣会的会员,他是在下述情况下成为会员的:他一生曾遭到一连串十分严重的挫折。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去世,此后他就陷入了穷困之中,有个教会学校曾赠给他一个免费的学籍,在学校里他一直以为是因为受了怜悯而被收容的,事实上他被剥夺了几个使儿童感到愉快的名声和荣耀。后来,大约十八岁的时候,他因爱情而痛苦,最后在二十岁的时候——本来是非常微小的事,但这已经是他生命的杯子中流出的最后的一滴了——他军事考试失败了。
20、萨特是一个写作非常勤奋的人,他从来不放松自己,工作时总是坐在硬椅子上,从不坐有扶手的安乐椅,也从不躺着看书。为了提高写作速度,他还大量服用兴奋剂。但他又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的工作速度惊人,他总能找出时间旅行或度假,享受喝咖啡的乐趣并不停地演绎风流韵事。
21、哲学非但不帮助人武装正视存在,还提供了各种方便的借口,让人远离存在。他们如是指控哲学。也因而他们追求一条脱离旧式哲学的道路。
22、《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23、永远别后悔,因为如果过去是好的,完美,如果过去是不好的,那也是经验和智慧。
24、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生无可恋。
25、我想,对于若干对存在主义的责难我们已经回答了。你会看出它不能被视为一种无为主义的哲学,因为它是用行动说明人的性质的;它也不是一种对人类的悲观主义描述,因为他把人类的命运交在他自己手里,所以没有一种学说比它更乐观的。它也不是向人类的行动泼冷水,因为它告诉人除掉采取行动外没有任何希望,行动是使人生活下去的惟一事情。所以在这个水准上,我们所考虑的是一种行动的和自我承担责任的伦理学。
26、我学哲学入门就是黑格尔的《小逻辑》,当时被折磨得瘦了十斤。出来之后,觉得大有长进。
27、我们即便没有誓言,但也有着彼此悄无声息的巨大眷恋。
28、觉得外国用编造的神话当历史的是不是就因为古希腊神话?以前答过一道荷马史诗的说过了公元前12世纪希腊与小亚细亚之间真的发生过战争,随后关于战争的各种故事和传说便在小亚细亚流行,成为游吟诗人们的歌唱题材而变为了口头文化传统,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被荷马整理,又在公元前6世纪被雅典当时的统治者下令记下来而成为书面文字,公元前3-2世纪为亚历山大的学者们考据修订,这才成为确定的历史记录。
29、《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本书从结构上划分大体包括三个章节。第一节就是阐述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存在先于本质」。
30、如果你是个平时只能考60分的人,一次考试你考了80分,那么这次考试对你而言就是成功!
31、下辈子我要做你的心脏,至少我不跳你就得死。
32、源自于战争的史实,被人们口头传说,为游吟诗人所改编,本来就会加入许多虚构的东西,这一点在全世界都是通用诗学。另外,精神史就不算历史了吗?荷马史诗记录并确定了整个西方文化到文明的核心,个体本位意识和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沿着这条路下来才有了但丁和文艺复兴,到乔伊斯的《尤里斯希》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core,这还不够吗?
33、即是说一千遍我爱你,但只要一句分手就可以结束,这就是爱情。
34、萨特及其同代的哲学菁英,从胡塞尔(德国哲学家)那里得来翻转哲学对象的自信,否定哲学应该探讨现象背后的通则,进而否定多变、不定现象背后必有不变、贯通本体规则的假设,直接以现象,在时间之中,具备个体差异性的现象做为思考的起点。他们还从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那里借来了一套悖论:
35、「听任」或译为「遗弃」,意思“只是说上帝不存在,并且必须把上帝不存在的后果一直推衍到底。”萨特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如果上帝不存在,什么事情都将是容许的。”也就是说,上帝若不存在,就没有既定的人性,那么“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由此就可以推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36、第三个反对说:“你一只手把它拿来,另一只手又把它送出去。”这意思就是说“由于你自己选择,所以,你的价值观就不是严肃的”。关于这一点,我也只好抱歉地说那只能如此。但是,如果我摒除了天父,那么一定有某个人来创造价值。事实既是如此,我们也只好接受。而且,说我们创造了价值,其意也不过是如此而已。因为生命中无所谓先天的意义。生命被生活过了,它才有意义。然而使之有意义都是你的任务。它的意义也只是你所选择的而已。因此,你可以明白这才有创造一个人类社会的可能。我曾经被指责为主张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之一。人们会对我说:“但是你在你的《呕吐》中,曾经说过人文主义者是错误的,你甚至也嘲笑过某种形式的人文主义,现在你为什么又回到这上面来呢?”事实上,人文主义这个名词具有两个极端不同的意义。人们可以把人文主义视作主张以人本身为目的及以人为最高价值的一种理论。这一意义的人文主义可以在高克多的《环游世界八十小时》这个故事中看到。书中的一个人物,当他坐着飞机飞越高山时,他说:“人是伟大的!”这就是说虽然我自己没有制造飞机,但是我却身受这种特殊的发明的好处。而我个人,就作为一个人而言,可以认为我自己对某些人的成就也有关涉并以此自豪。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因某些人的特殊成就而把此种价值归之于人。这种人文主义是荒谬的,因为只有狗或者马才可以处于能够对人作普遍判断之地位,而宣说人是伟大的,但他们永远不会傻到做这种事——至少,就我所知道是如此的。人对作判断也是不可能的。存在主义者摒除任何属于这一类的判断;一个存在主义者永不会以为人是一个结局,因为人还等着被决定。
37、他说道:“诗歌使用文学的方式与散文不同。”在诗词里,词语本身是由艺术行为创造出来的客体。如果将那些自身存在着、没有隐蔽的指代的事物看作不透明的,那么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诗歌是不透明的。诗歌里的词语并未失去其作为词语的意义,并不只是些音符,因为:“只有意义才能赋予词以语言一致性。”但在诗歌的范围内,我们最关心是的作为语言的词语,而不是像在散文或日常谈话的语境中那样,关心词语关涉什么,或者它们通常指代什么,因为:“对于诗人来说,语言是外部世界的一种结构。”诗人可能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当他从事这一工作时,却将情感以文学的形式放到了词语之中:词语成了经过变形的感情。因此,词语与它所表达的情感之间建立起一种双重的相互关系:彼此既神奇地相似,又是“能指”与“所指”关系。(能指”与“所指”是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能指”是语言的音象,即语言的表现形式。例如我们听到语音“雪”,就是“能指”。这一语音在我们头脑中唤起“雪”的诸如形状、颜色、温度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所指”。)具体阐释可以参看我之前的回答:
38、我想,就若干针对存在主义的责难我们已经回答了。你会看出,
39、这可使我们了解下面这些名词的意义——或许有一点夸大——例如焦虑(anguish)、舍弃(abandonment)和绝望(despair)。你立刻可以看出,这是非常明了的。
40、一方面要避免向自在存在的转化,另一方面又要除去纠缠着自为存在的不安,获得存在的确实性。这就涉及到艺术和文艺创作问题。萨特说:“我们不可能同时既揭示又生产。”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被创作的东西对于他人来说似乎是确定的,但对于创作者本人来说则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这条线、这块颜色、这个词;因此它永远不能强使我们接受它。”如果遵循习俗,传统和其他标准进行创作,作品可能在我们眼里保持其客观性;但在基于自我规范、或从心灵深处所发生的创作情况下,就会在作品中发现:“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的爱情和我们的欢乐。”作者创作的作品对作者来说不可能完全是真正的对象。作者在作品中只能触及我自己的主观性,有时却把握不住自己创作的作品。所以萨特说:“没有为自己写作这一回事。”当作家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暴露世界时,他是为他人,而不是为自己个人乐趣而写作。因此,他也要求我们在这个被他揭露的世界面前担负起责任来,萨特认为:“精神产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象出来的客体只有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之下才能出现。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由此出发,萨特进而探讨了阅读——欣赏问题:“阅读过程是一个预测和期待的过程。”作者为了引导读者而设置路标,但连接路标向前迈进的则是读者。因此他说:“阅读是引导下的创作。”作品在欣赏中依附于欣赏者的主观意图而存在。作品的存在是同欣赏者的角度、状况及其能力、水平相对应的,萨特认为:“既然创造只能在阅读中完成,既然艺术家必须委托另一个人来完成他开始做的事情,既然他只有通过读者的意识才能体会到他对于自己的作品而言是最主要的,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次召唤。”那么,究竟在召唤什么呢:
41、人生下来什么也没有,得通过选择装备来武装自己,定义自己的角色。
42、萨特有着名士风格,他过着不虞匮乏的物质生活,他有着多采多姿的感情经验,因此难免有人会怀疑他的哲学也是在困扰、痛苦中得来的。《存在与虚无》出版于1943年,正是“二战”打得昏天暗地的时候。而加缪的《异乡人》出版于1942年,那时法国羞辱地向德国投降,开始了被德国占领的年代。
43、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曾经的某个人,不是忘不了,而是放不下。
44、和萨特名字密切连接在一起的“存在主义”,其起源第一义,实则是法国哲学菁英青年对既有哲学传统的反击。“存在主义”始于尖锐地点出传统哲学最严重的问题——努力解释生命,寻索生命背后的抽象原理原则,却对于解决人活着的实质困扰无能为力。
45、第三节是一个小结,与前面的内容多少有一些重复,主要回应了「人道主义」这个词,即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46、萨特有一本《文字生涯》写得特别好,是萨特的自传,主要讲述的是他童年的经历。写这本书的时候,萨特已经五十多岁了,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在这本书中他比较清楚地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个精神分析。
47、萨特生前,人们称颂他卓越的才华与富有正义感的人格,但也一直有人抨击他的政治信仰,并在他的生活作风上大做文章。如今,法国人纪念萨特,更多的是对逝去时光的一种留恋和向往。在一篇纪念萨特的文章中一位受访者说道:“我怀念萨特生活的那个时代,当时的法国只有两张面孔,那就是戴高乐和萨特。”
48、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
49、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50、萨特认为作者向读者的自由复出召唤,把读者的自由作为他作品存在的条件;同时,作品又不应把读者拽入某种情感,产生与读者的自由疏远的梦幻般的世界。情感最终应出自读者的自由,并“以自由为永恒的根据。”
51、如今在巴黎,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无感慨地怀念着当时那个人文荟萃的左岸,怀念着咖啡馆里咖啡飘香,烟雾升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年代。
52、为了使你们更明白这种孤独的状况,我想举出我的一个学生的情形为例,这学生要我在下述的情景中替他找出解决的办法。他的父亲正和他的母亲吵架,而且还有“通敌”的倾向。他的哥哥在一九四○年德军侵袭时被杀,而这个青年人,怀着原始而激昂的心情,燃烧着复仇的愿望。他母亲和他单独住在一起,深为他父亲叛国的行为和长子的死亡而悲痛。她把唯一的安慰便是这个年轻人。
53、没有什么证据,表示出我是亚伯拉罕,但每时每刻,我仍然被迫去扮演这些作为范例的行为。每一件发生于每一个人的事,就好像整个人类用眼睛注视着他的行为,并且为他的行为所引导。因此每一个人应当问他自己:“我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吗?我的行动足以引导全人类吗?”如他不这样问他自己,那他就在掩饰他的烦恼。
54、任何意图,即使是一个中国人的,或者一个印度人的,或者一个黑人的,都能为一个欧洲人所理解,说它能够被理解,就是说这个1945年的欧洲人会挣扎出某种处境而以同样方式对付同样的那些限制,并且可以在自己心里重新形成那个中国人,或者那个印度人,或者那个非洲人的意图。任何意图都有其普遍性;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意图都是任何人所理解得了的。并不是说这个意图或者那个意图能够永远解释人,而是说它可以反复得到实践。一个白痴,一个孩子,一个原始人,或者一个外国人,只要有足够的资料,总是有法子了解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有一种人类的普遍性,但是它不是现成的东西;而是永远处于被创造的过程。在选择我自己时,我制造了这种普遍性;在理解任何别的人,任何别的时代的意图时,我也在制造这种普遍性。这种选择行为的绝对性并不改变每一个时代的相对性。
55、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下它的意义,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事实上,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这好象是由于象超现实主义这种思想一样缺乏新的学说,于是,一班渴望诋毁和捣乱的人,都找到我们的哲学上来,实际上,在我们的学说里,他们找不出有什么能满足于他们的目标的。因为事实上这在所有的学说中是最少诽谤和最为严谨的:它是将为专家和哲学家而建的一种学说。同样的,它是易于界说的。
56、一个人可以由一连串的失败中引申出极不相同的结论——举例说,他最好去做一个木匠或者一个革命者。为了解释此一征象,他负有全部的责任。这就是“孤独”的意义,而烦恼就因此和孤独同在。
57、有时候感觉自己太懦弱,有时候又感觉自己太矫情。
58、还有,我可以宣布一项道德判断。因为我宣称自由,就具体的情况而言,除掉其本身外,是不可能有其他的目的的;而当人一旦看出价值是靠他自己决定的,他在这种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就只能决定一件事,即把自由作为一切价值的基础。这并不是说他凭空这样决定,这只是说一个诚实可靠的人的行动,其最终极的意义,就是对自由本身的追求。一个参加了共产d或者什么革命组织的人将追求某些具体目的,这也包括追求自由在内,但是这种自由是共同追求的。我们是为自由而追求自由,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和通过特殊的情况追求的。还有在这样追求自由时,我们发现它完全离不开别人的自由,而别人的自由也离不开我们的自由。显然,自由作为一个人的定义来理解,并不依靠别的人,但只要我承担责任,我就非得同时把别人的自由当作自己的自由追求不可。我不能把自由当作我的目的,除非我把别人的自由同样当作自己的目的。有这些缘故,当我看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说法完全可靠时,而且人是一个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不追求自己自由的自由人时,我就体会到我非同时追求别人的自由不可了。
59、可以爱很多人,但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笑得最灿烂,哭得最伤心。
60、《南方周末》专栏作家樊国宾用汪洋恣肆的文字、博大广袤的渊博学识、精深通达的哲学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与灵魂的对话。
61、说自己失去勇气,是为了等待一个人给自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