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萨特存在主义的特点(54句精选)

萨特存在主义的特点(54句精选)

萨特存在主义的特点 1、写作技巧总是反映着作家的世界观,因而文学批评的任务就在于在评价写作技巧之前首先弄清作家的世界观。(萨特存在主义的特点)。 2、对于“原始选择”,萨

萨特存在主义的特点

1、写作技巧总是反映着作家的世界观,因而文学批评的任务就在于在评价写作技巧之前首先弄清作家的世界观。(萨特存在主义的特点)。

2、对于“原始选择”,萨特强调指出:“主体以后的自由选择归根结底是与这个原始选择分不开的,根据我本人的理解,所谓原始选择,意指在童年时发生的对人的成年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及围绕这个事件的心理结晶。”

3、外部世界是“自在的存在”,是非理性的、杂乱无章的以及令人厌恶的。

4、所谓“非本真存在”是指此在失去独特个性,不是独立自主地存在,而是为其他存在者所约束、控制,以假面示人的非本来真实面目的存在方式。海氏指出:“相互共在完全把本己的此在消融在‘他人的在’的方式中。而这些他人在各种不同的,却又明显的情况下越来越消失不见了。在这不引人注意而又不确定的情况下,‘常人’展开了对他的真正的‘独裁’。‘常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常人’对文艺怎样阅读和怎样评判,我们就怎样评判,‘常人’怎样从‘大众’中抽身回来,我们也就怎样抽身回来;‘常人’对什么东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这个‘常人’不是任何确定的人,而一切人(都不是作为总和)都是这个‘常人’,就是这个‘常人’规定着日常生活之在的方式”。(1)(P164)

5、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6、1933-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7、在这里,我的目的是要对存在主义所受到的一些指责,提出答辩。

8、意识不是其所是。“不是其所是”的结构使得一切趋向本质存在或是“是其所是”的原本结构称为不可能,而这个不可能性并不是隐瞒着的意识,相反,它正是意识的本质”。举例:“假如我使自己沮丧,那是因为我不是沮丧”。因此,意识乃是不断地逃离它自己。在内省中我试图决定我是什么,我决心不加犹豫地做我真正的自己—即使这件行为意含着到最后我要使自己去寻求各种途径来改变自己”这种“持续的诚实”的努力之本质乃是不断将自己脱离自己。人性的实况结构即是,是其所不是并且不是其所是。

9、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10、那么,谁能证明我是借我的决择把我对于人的概念来加诸全人类的适当人选呢?我无论如何都找不出任何证明的;也没有迹象会使我相信它。如果有一种声音在叫唤我,我仍得自己去决定这声音是否来自天使。如果我认为这样的一种行为是好的,那也只是我自己的选择,说它是好的而不是坏的。 

11、在了解存在主义思想之前,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萨特的一生,而其实萨特一生都在实践存在主义的思想。

12、显然,我们在这里谈的痛苦是不会导致无所作为的。它是一种很单纯的痛苦,是所有那些承担过责任的人全都熟悉的那种痛苦。例如,一个军事领袖负责组织进攻,并使若干士兵送掉性命;在这样做时,他是作了选择的,而且压根儿是他一人作出选择。当然,他是执行上级的命令,但是上级的命令比较笼统,要他自己来领会,而十个人或者十四个人或者二十个人的生命就系在他的领会上。在作出这项决定时,他是没法不感到痛苦的。所有的领袖都懂得这种痛苦。它阻止不了他们采取行动;相反,它是他们行动的真正条件,因为这个行动先就假定有多种可能性,而选择其中之一时,他们懂得其价值只是由于被挑选上了。所以,存在主义形容的痛苦就是这种痛苦。

13、既然他人通过注视来使我成为他的对象,那么我也只有通过同样的办法来使他成为我的对象而恢复我的主体地位。

14、如果人们研究一件工业制品——譬如说一本书或者切纸刀——人们就可以了解,制造它的工匠必定先有关于它的概念存乎心中。同样地,他曾对切纸刀的概念以及先于存在的制作技巧加以注意过。这种制作的技巧是那概念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定则。因此,切纸刀就成了在某种一定方法之下所制成的东西。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人会制造一把切纸刀而不知道它的用途的。所以,对于这把切纸刀,我们可以说它的本质——也就是使它可能被制作出来以及具有意义的这种定则与性质之总和——先于它的存在。这类的切纸刀或书本就这样注定了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在这里,我们是以一种技术的观点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可以说制作先于存在(productionprecedesexistence)。

15、看到这里,也许大家并不懂为什么自由带来了忧虑。小编为大家摘录一段《存在主义咖啡馆》中的节选,可能会帮助大家理解:

16、无为主义是说下面这句话的人的态度:“让别人来做我所不能做的事情。”但我摆在你面前的理论恰恰与此相反,因为它宣称除行为之外就没有其他真实的了。诚然,它还意含着“人除了他意图成为什么之外,就空无所有,只有他体现自己时,他才存在。因此,他除了是行为的总和之外就空无所有,除了生命之外就空无所有。”因此,我们知道为什么有某些人对我们的教训感到震惊。因为有许多人在他们的痛苦之中只有一个支持他们的念头,那就是作如是想:“环境对我不利,我本是成为一个比我目前更为有价值的人。我承认我从来没有一个情人或好友,但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遇见过值得这样对待的男人或女人。如果我还没有一本好书,那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写。如果我还没有生儿育女,那是因为我不曾发现值得跟我生活在一起的人。所以在我身上是保持着很大的能力、爱好,以及潜在力,未曾使用过但却全然存在着的,这些就使我具有了不能由我的行为推测出来的价值。”但是,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除了恋爱的行为之外便没有恋爱,除恋爱中所显示的之外便没有恋爱的可能,同样,除非已经在艺术品中表现出来的以外就没有天才。普罗斯特的天才乃是普罗斯特作品的总和。拉辛的天才就在他一连串的悲剧之中,除此之外就别无所有了。为什么我们要将拉辛的写作能力归之于那未写出的作品呢?在生命中,一个人创造他自己,描绘自己的画像,除了这画像之外就别无所有。无疑地,这种想法对于那些在生命中还没有成就的人来说是不舒服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使人知道只有真实才是可靠的。梦想、期待,以及希望给人所下的定义只是欺人的梦想,幻灭的希望,以及未实现的期望,这就是说,它们给他下的定义是否定的,而非肯定的。然而,当一个人说:“除了你的生活之外,你就空无所有。”这并不是说一个艺术家只能以他的艺术品来判断他,因为还有许多的事物对他之为人的定义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我们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是一连串的行动而已,因此他是构成这些行动的总和、组织,以及多种关系。

17、四年之后,1929年,他在全国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并认识了一起考试,并获得第二名的波伏娃,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相恋了。

18、“存在主义”是当代非常盛行的一种价值主张或者说流行文化,可能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听过这个词,但是很多人误解了它,存在主义被很多人误解为一种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但这都不是存在主义真正的内涵。

19、价值是对人的自由的要求和召唤,并且是自由的本来目的,所以萨特宣称:

20、A为了真实再现世界和存在的荒诞以及人的异化,存在主义作品大多采用冷漠、客观的叙事笔调,以一种超然、不动声色的态度描绘世界的荒诞和人的异化,表现自由选择的主题。

21、以上三本哲学论著,主要阐述他受胡塞尔影响的现象学观点。

22、对于整个作家群体来说也是这样。作家在社会中的状况是只消费而不生产,在这种意义上作家是无用的。因为:“有用的定义是在一个业已建成的社会的框架内,相对于各种制度,价值和业已规定的目标而确立的。”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已从物质烦恼中解脱出来并渴望对自身进行反思,因此需要艺术家向他们展示自身的形象,他们给艺术家颁发年金以养活艺术家。但是,揭示就是改变,艺术家的揭示活动引起对既定价值和制度的争议,他们向社会展示它的形象从而使社会承担这一形象,这就与养活他们的那些人的利益背道而弛。

23、例如中世纪的欧洲,阅读和写作是专业人员才能掌握的技巧,它们只是保存和传递基督教思想的手段。萨特认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学如果没有明确意识到自身的自主性而屈服于世俗权力或某一意识形态时,这个时代的文学就是被异化的。他说:“行动中的文学只有在无产阶级的社会里才能与自身的本质完全等同。”在这种社会里,文学的形式与内容、读者与题材都是一致的,文学的观念得到“最完整最纯粹的体现。”

24、3)采用不连贯的的日记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很好地揭示人物内心和生理上的感受。

25、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部书中,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来解答人们的疑问。其实,这部书一共就三部分。

26、“自由”是人先天固有的本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萨特回答说:表现为人必须每时每刻对于自己遭遇到的各种情况作出选择,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选择了不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它都是一种选择,它依靠我们的选择使自己成为‘伟大的’、‘高贵的’或‘卑贱的’、‘屈从的’”。(3)(P472)正是在选择和选择之后的行动中,人造就了自己特定的本质。

27、为了说明这一点,他在书中以美国黑人作家查理·赖特(代表作《土生子》)为例说明这一观点。这位作家的种族和出身决定了他只能描写黑人或从黑人眼里看出来的白人。他的每部书都表明了黑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内部的异化。他的读者群也不是普通的人:

28、读者之所以相信书中所讲的故事是因为他在自由中承认它。基于这种自由的承认伴随着的感情并不是被对象所支配的:“这些感情不但不吞没或掩盖我的自由,它们反而是我的自由为向自身显示而选择的各种方式。”因此,萨特主张:“阅读是一场自由的梦……任何奴役他的读者们的企图都威胁着作家的艺术本身。”他认为,作家不应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因为读者不是被动接受的奴隶。作家作为自由人不应为奴隶写作而应该为自由人写作。为奴隶写作的人最终被别人的沉默封住了嘴。这就涉及到写作与社会的关系。

29、“如果上帝不存在,什么事情都将是容许的。”这对存在主义来说,就是起点。的确,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容许的,因此人就变得孤苦伶仃了,因为他不论在自己的内心里或者在自身以外,都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东西。他会随即发现他是找不到借口的。因为如果存在确是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另一方面,如果上帝不存在,也就没有人能够提供价值或者命令,使我们的行为成为合法化。这样一来,我不论在过去或者未来,都不是处在一个有价值照耀的光明世界里,都找不到任何为自己辩解或者推卸责任的办法。

30、如果存在先于本质,而且在模铸自己形象的同时我们要存在下去,那么这个形象就是对所有的人以及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都是适用的。我们的责任因此要比先前设想的重大得多,因为它牵涉到整个人类。

31、当然,萨特并没有说同一个作者的所有作品的主题都是作者的原始选择,但人们会从这里得到启发:是不是一个作家在他的全部或大部分作品中,以不同的题材表现同一个主题呢?

32、萨特一生拒绝领取任何奖项。1964年,瑞典文学院授予其诺贝尔和平奖,被他谢绝。

33、关于作品中的人物按照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人的自我选择就是人的生活、人的存在、人的价值。这种选择是自由的、无条件的。

34、基于此,萨特给出了存在精神分析法的原则、目的、出发点和方法。

35、虽然他们后来一生相守51年,但是他们是“无证婚姻”,一生都没有正式领取结婚证结婚,因为他们觉得世俗的、制度化婚姻没有实际的意义。他们都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不应该受到习俗制度的约束,于是签订了一个奇特的爱情契约,作为彼此的伴侣,但永不结婚。他们的爱情是开放的,甚至不排除与其他人发生亲密关系,但彼此坦诚,不会隐瞒。而且这个契约的有效期只有两年,每过两年双方就要确认一次,是否还继续这段伴侣关系,而这份看似有点不靠谱的契约延续了51年,直到萨特1980年去世,中间虽然他们偶尔会吵架,猜疑和嫉妒,甚至还各自有过情人,但最终他们还是相守一生,这其实也体现了存在主义,追求自由和承担责任的价值主张。

36、至于“绝望”,它的意义非常简单。它只是指我们把自己限制于我们的意志和使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内。每当一个人有所欲求的时候,总是有这些可能性的因素。如果我期望我的朋友前来看我,他可能坐火车或者电车前来,我预期火车将会在约定的时间到达,或者电车将不会出轨。我还是处在可能性的领域中。但是,严格说来,除了和我们的行为有关之外,我们并不寄望于任何其他可能性之中。在那考虑中的可能性不再影响我的行为时,我就必得不在意了。因为没有上帝及预先的安排可以使这世界及其一切可能性适合我的意志。当笛卡儿说:“征服你自己有甚于征服全世界。”他的意思究竟还是一样——那就是我们没有希望也得行动。 

37、A《恶心》中,作者描写了寒冷的阳光、苍白的天空、灰白的大海、土地、蚂蚁、苍蝇等,它们的存在充满偶然性,没有意义与理由,只是一种空洞的外形,从而带给主人公“恶心”的感觉。

38、第人们对我们说:“你们不能判断别人。”这从某一个观点说是对的,但若从另外一个观点说则又是错误的。当一个人清楚而虔诚地选择了他的目的和行为时,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他不可能再选择另外的一个,就这一点来说是对的。就我们不相信进步来说也是对的。进步意味着改良,但人永远是一样的,面对着一个永远变动的处境,在这种处境中,选择仍旧是选择。自从以前奴隶制和反奴隶制的选择之后——例如美国的南北战争,一直到今天我们在共和政体与共产主义之间的选择为止,道德的问题都未变更。

39、尼采的思想极具批判性,他批判西方几千年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伦理道德,他说“要重估一切价值”,他提出了“超人哲学”等等,而这一切思想的背后,尼采哲学思想的本质是:探寻生命的意义。尼采的思想也极具煽动性,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他说,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等等。他用呐喊的方式,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让每个人去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

40、第三个反对说:“你一只手把它拿来,另一只手又把它送出去。”这意思就是说“由于你自己选择,所以,你的价值观就不是严肃的”。关于这一点,我也只好抱歉地说那只能如此。但是,如果我摒除了天父,那么一定有某个人来创造价值。事实既是如此,我们也只好接受。而且,说我们创造了价值,其意也不过是如此而已。因为生命中无所谓先天的意义。生命被生活过了,它才有意义。然而使之有意义都是你的任务。它的意义也只是你所选择的而已。因此,你可以明白这才有创造一个人类社会的可能。我曾经被指责为主张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之一。人们会对我说:“但是你在你的《呕吐》中,曾经说过人文主义者是错误的,你甚至也嘲笑过某种形式的人文主义,现在你为什么又回到这上面来呢?”事实上,人文主义这个名词具有两个极端不同的意义。人们可以把人文主义视作主张以人本身为目的及以人为最高价值的一种理论。这一意义的人文主义可以在高克多的《环游世界八十小时》这个故事中看到。书中的一个人物,当他坐着飞机飞越高山时,他说:“人是伟大的!”这就是说虽然我自己没有制造飞机,但是我却身受这种特殊的发明的好处。而我个人,就作为一个人而言,可以认为我自己对某些人的成就也有关涉并以此自豪。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因某些人的特殊成就而把此种价值归之于人。这种人文主义是荒谬的,因为只有狗或者马才可以处于能够对人作普遍判断之地位,而宣说人是伟大的,但他们永远不会傻到做这种事——至少,就我所知道是如此的。人对作判断也是不可能的。存在主义者摒除任何属于这一类的判断;一个存在主义者永不会以为人是一个结局,因为人还等着被决定。

41、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一分钟读懂萨特的存在主义!

42、图源:parisselectbook.com

43、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44、或者说,存在精神分析法主要解答以下两个问题:

45、萨特后来回忆说:“让我们结合的因素很多,让我们分开的因素很少,但是那样的很少也已经是太多了。”

46、其次,海德格尔认为要澄明,揭示“在”意义,必需通过“存在者”。问题是“我们应当在哪种存在者身上破解存在的意义?我们应当把哪种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好让存在展示出来?出发点是随意的吗?”。(1)(P1)对此他作了否定性的回答:出发点不是随意的,作为出发点的存在者只能是“此在”。

47、此外,海氏认为此在在世、存在不是指象桌子在房间里摆着,张三和李四都在教室里坐着那样的一种静态的空间形式,而主要是指一种“在起来”、“显现着”的动态过程。换句话说主要是一种动态的时间形式。既然在世的基本结构是“烦”,因此烦就包含有时间性结构,大致说来有三个环节:先行于自身的在,已经在世界之中的在,依附于其它存在者的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分别为此在的将来时态,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时间性自行表明即为本真的烦的意义”,(1)(P378)言下之意,有“此在”就有“烦”,有烦就有时间。此在、在世、烦,时间完全是同步的,“烦”从始至终贯穿于“此在”的整个在世之中。

48、这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是因为存在主义者有两派所致。一派是基督教,其中我将举出雅斯培与马色尔,这两人都自称为天主教徒。另一派则是存在的无神论者,其中我们必须举出海德格和法国的存在主义者以及我自己。他们的共同点则是他们都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或者,如果你喜欢的话,也可以说是:主体必须作为一切的起点。我们所意指的确切意义是什么呢?

49、相反地,在散文中,词语具有透明性,它们可以将我们推向一个超乎其外的实在领域,萨特说:“词首先不是客体,而是客体名称。”我们将这些词认作是没有自身本质的事物,并运用它们去从事物解。基于此,萨特认为诗和散文之间并不存在通常想象的那么多的共同之处,他说:“这两个写作行为的共同点仅是画出字母的运动而已。”在文学活动中,散文和诗歌的功用也有所不同:对诗人来说,如果他“介入”(萨特提出的著名的文艺思想,即主张作家、艺术家以文艺为方式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了,那就是以错误的方式使用了词语,因为:“散文是符号的王国,而诗歌却是站在绘画、雕塑、音乐这一边的。”人们不可能画出意义,不可以能把意义谱成音乐,因此不能要求画家和音乐家介入:“要求诗人介入委实愚不可及。”而对散文作家来说,正是他使用词语的方式使得他除了介入以外别无他途。萨特认为“作家是与意义打交道的。”,作家是在使用词语,并凭借词语从事各种工作:“作家是一个说话者:他指定、证明、命令、拒绝、质问、请求、辱骂、说服、暗示。”在散文中,词语不是事物,而是行动:“任何东西一旦被人叫出名字,它就不再是原来的东西了,它失去了自己的无邪性质。”因为我们在给某人的行为命名时首先是说出那个人的行为,而且因为那种命名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所以那个人就不能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被许多人看见。这样一来,那个人就不能将其行为再继续下去,他所处的状况也就由于命名而发生了变化。

50、诚然,人们在绝对的虚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会感到不安,要避免这种不安,就只有把偶然性变为必然性,也就是现在同过去、未来相一致,过去对现在、现在对未来起着全部规定作用的存在,即人之外的物的存在。萨特把它称为“自在存在”。

51、(3)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出版社,19

52、和用理性去追求终极的真理不一样,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存在,所谓的真理、本质、真相、目的和意义等等,都是建立在“人存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相反,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一切都将变得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先有人的存在,才有世间万物的本质,所以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存在先于本质又意味着什么呢?

53、说到萨特,还有一位哲学家加缪就不得不提,就是那位写《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话》的作家和哲学家。加缪曾经和萨特是好友,一开始并不出名的加缪后来因为萨特的帮忙下,成为了巴黎文化界的名人,甚至还先于萨特,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和加缪一起创办过报纸,二战期间还一起进行过地下抗德运动,1951年加缪写了《反叛者》一书,书中加缪宣扬“纯粹的反抗”,加缪在书中反对革命暴力,导致了两人关系走向了破裂。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