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70句精选)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70句精选)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5、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6、君子之行牢记在心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多不接世(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7、但诸葛亮还能为自己开辟一片小天地,夜深人静之时,点起一盏小油灯,通览古今典籍。

8、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征途漫漫,前路惶惶,为了统一大业,每天只吃几两的米饭。

10、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学(chéngxué)。

11、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2、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3、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14、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g),(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15、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16、成功的真正要诀,应该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7、男孩继续道:“现在,请您遣散所有人。”国王照做了。

18、可是诸葛亮却很不高兴,他听课还没过瘾,不想下课。

19、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智乎近妖”的才能。

20、前有慈父熏陶,后有名师指路,诸葛亮在求知的路上如饥似渴。

21、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2、《诫子书》虽然只有86个字,却教会了孩子修心戒浮躁,读书戒懒惰,生活戒奢侈。

23、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敌军十万弓箭;

24、亦舒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25、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26、成功的真正要诀,应该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7、俭(jiǎn)以(yǐ)养(yǎng)德(dé)。

2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29、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30、但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经历的事,却能让他受益终生。

31、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32、    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33、此后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谈到志向的问题,不清心就不能做到明确志向,而不排除外来因素的纷扰则就更不能达成远大的学习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说明学习的重要性,静心才能学习,学习才能提升才干。

3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5、诸葛亮出身于诗书世家,父亲诸葛珪曾官至泰山郡丞;

36、 这是诸葛亮54岁时将出兵伐魏,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信。这封只有86个字的短信,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我国古代的文臣武将经常在外,用书信、诗歌教育孩子就成了主要的家教方法。诸葛亮同时给他哥哥诸葛谨写了一封信,说“我的儿子瞻,今年已八岁,聪慧可爱,我嫌他太早熟,恐怕将来难以成大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缺点非常了解,他的教育也很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这封家教书信包含了丰富的家教思想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3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8、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39、 诸葛亮“德、志、学”的家教观值得研究。诸葛亮所提“德、志、学”的观点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所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只是时代不同了,每个观点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与心灵的美,而这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我们经常强调还是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看来,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修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

40、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41、 我国自古至今,从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家、教育家,都首先注重学生道德品行的修炼与提高,不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则难以胜任社会的需要,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德不成才。

42、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43、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在公款吃喝、浪费触目惊心的今天,在浮躁、追名逐利的今天,我们认真捧读、细心思考《诫子书》,我想你会受益匪浅。《诫子书》开篇就忠告孩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的方向?“俭以养德”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44、这篇家书的第二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时间,时间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财富,它的宝贵之处在于一去不复返。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就那么几年,这几年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阶段,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如果稍稍松懈,时间就一去不回,只能空留遗憾了。

4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6、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4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是否想过,“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增进、有所成就。

4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9、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50、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生活中多做减法,才能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活成最好的自己。

51、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52、于是,诸葛亮想了个好办法,每天都在口袋里抓几把小米,快到晌午时就往窗外扔一把小米。

53、《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54、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55、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5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7、小男孩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58、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59、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0、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6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2、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

63、这篇古文当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我们很熟悉的,曾经作为语文课本中的一条知识点大讲特讲;而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经典骈文句式,阐明修身养性之道理,千百年来也是备受推崇。其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怜子之心可见一斑。

64、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65、征途漫漫,前路惶惶,为了统一大业,每天只吃几两的米饭。

66、“年不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社会,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等到将来知道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蒋捷的“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大概也得益于诸葛亮《诫子书》,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67、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68、国王大怒,命令卫兵抓捕所有前来寻找表却没找到的人。

69、    自从臣下进驻汉中,不过一周年而已,期间就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余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各处积集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