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52句精选)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52句精选)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1、前有慈父熏陶,后有名师指路,诸葛亮在求知的路上如饥似渴。 2、师:诸葛亮是古代忠诚与智慧的代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诫子书》到底是何时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1、前有慈父熏陶,后有名师指路,诸葛亮在求知的路上如饥似渴。

2、师:诸葛亮是古代忠诚与智慧的代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诫子书》到底是何时写的?又是写给几岁的儿子呢?

3、《诫子书》虽然只有86个字,却教会了孩子修心戒浮躁,读书戒懒惰,生活戒奢侈。

4、何为君子?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讲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既有文采,又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说白了,君子必须德才兼备,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都不算君子。

5、《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6、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7、“雾里看花花非花,水中望月月非月”,朦朦胧胧是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必须设定目标,针对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才可以收获想要的结果。

8、品读经典,书香育人——梁冬青老师赴融水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9、于是提起若干年来少有握过的钢笔,郑重写下读后感的标题:

10、不得不说《诫子书》,令我们受益匪浅。古言今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因为只有努力学习,多听、多看、多想才能增长自己的本领。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有毅力,只有坚强的毅志力,永不放弃,才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这一点我是颇有感触的,我平时既要学习学校的各门功课,又要学习钢琴。各种音乐理论知识,长时间的琴键练习有时真是让我想放弃。今天,读了《诫子书》,更让我坚定了“非志无以成学”的道理,今后我要常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12、我觉的文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得特别好。这句话的意思︰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3、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14、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15、昨天我学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同。我读完后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这个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学的时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国》,《水浒》的影响,接触了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6、《诫子书》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7、书上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要更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贪图名利,要走得更远的话必须宁静专一。这也是诸葛亮对自己孩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让孩子一定要发奋图强,专心学习,不能浮躁。还有一句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劝告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珍惜时间,年龄和时光都是一样飞驰的,你的志向也和岁月一样流逝了,它们都成了枯叶落到地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造福的,只能悲苦地守着自己的家,后悔也来不及了。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化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9、 学习要趁早趁年轻。时间一天天在过去,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蹉跎岁月,意志力也会随着时光而流逝。等到年老的时候,枯枝零落,与世隔绝,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房舍,再来后悔当初,还有用吗?学习了就总会有用武之地,不学那就什么都没有,而且必须趁年轻学习,年轻时候的记忆力,理解力,精力都是最旺盛的,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

20、《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对我们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21、严寒酷暑两相宜,送教大成煦如春——记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骨干教师送教大成中学

22、老婆说,你也应当能看得懂,只是你爸的字写得难看了些。

23、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24、家训是家长垂诫子孙,用以规范家人行为的一种言行准则。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家训。

25、诸葛乔本是诸葛瑾的次子,他与兄长诸葛恪年纪轻轻就在东吴名噪一时,时人评论他“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诸葛亮起初无子,便向诸葛瑾请求将诸葛乔过继为自己的嫡子。诸葛乔后来随诸葛亮驻屯汉中,参赞军务,并负责在山谷之中督运粮草。可惜的是,诸葛乔于建兴六年去世,年仅二十五岁。诸葛亮视养子如同亲子,倾心栽培。诸葛乔的早逝,想必也是他的心头之痛。

26、 学习要静得下心来。我们在学习知识时,要做到静得下心来,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地钻研,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在学习为人处事时,要冷静处理,仔细分析,多思考多动脑。静不下心来的话,往往事情会变得糟糕,目的会很难达到,学习就会变成假学习。

27、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28、品读此文我学到了: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都告诉人们时间的可贵,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吹过,不要等到过去才后悔没有做过,时间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

29、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0、师:这两个句子是对称的,请读一下。(生读)下面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也是一样的。所以此文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即它的句子是对称的。

31、何况勤俭节约,的确能磨练一个人的心志。让小孩儿从小懂得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把心思放在成长和建设上,而不是消费上。做一个生产者,创造者,而不是消费者。

32、师:现在请大家打开书。刚才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提出了这几个字,(出示提问字词:行、才须学)其他注解我们就不说了。我们来讨论下面这几个字。

33、在本文中我最喜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说明了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却不随波逐流。迷失方向,这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是对于后人也要警示作用。

34、 “宁静”是“静”,宁静才能致远。很好的诠释了为什么要“静”。胸中没有“家国”,只有私欲,有目标但只是口头上的,行动上是为了私利私欲,何以为天下?何以实现远大的理想?怎么才能走远?斤斤计较走不远,投机取巧终将会受到法律和人民的审判!

35、“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说的好啊,看来我也的先学会“静”,再去教育下一代吧。

3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7、勇于开拓,敢于作为。《诫子书》中说得好:“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肩负改革发展光荣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不管处身于何种工作环境、何种工作岗位、何种工作条件,不管自己的年龄、资历、经验、水平如何,都不能放松对自己能力方面的严格要求。一是要创新执政理念。为政一方就是要对一方的民生负责,对一方的资源负责,对一方的发展负责,既要立足当前求发展,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着眼长远谋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二是要坚持集思广益。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一个人的见识总有不足,领导干部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三是要力求开拓创新。破除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守旧观念,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上求突破;破除瞻前顾后、裹足不前的“等靠要”观念,在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上下功夫。要把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他山之石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做事而不“作秀”,为民而不扰民,惜民力、解民难,办实事、求实绩。

38、对我来说,每天认真听课和高效作业非常重要。我生性好动,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经常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学习状态时好时坏,离“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境界还很遥远。

39、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不好好学习,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心不静,身子当然也不会静,心身静不下,学习就学不好,你心身不静,你学习上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这样你就不能实现你的远大理想。

4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1、师:“静”还可以达到什么境界?“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就是说做到“静”可以“致远”,什么叫“致远”?

4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3、《诫子书》整篇86字,言简意赅,简短的一封家信成为古代著名家训之字字珠玑,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成为古今教育之家教名篇,其教育思想从古至今,影响深远。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一个君子成器的必由之路。静,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在静中学会思考,是人生的大智慧,由此作出的决定,才能促使一个人坚定地心无旁骛地沉静做事。这正是追求理想的方法与路径。

4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个人修身要戒享乐怠慢,戒沉浸在私欲中懈怠不能自拔。反过来说只有励志图精,胸怀大志才能戒掉“淫慢”。没有定力,做不到“静”,“险躁”怎么能够修心冶性,只有“冶性”才能戒掉“险躁。诸葛亮的戒子书真正体现出了“戒”的重要性。

45、诸葛亮在年轻时就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如果没有“宁静致远”的修养,诸葛亮能够在谈笑间从容不迫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吗?所以,诸葛亮告诫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重点是一个“非”字,只有心如明镜,才能看清方向,做成一番大事。

46、《诫子书》中谈到的关于德行管理,有如下几点:

47、诸葛亮二十八岁就当了军师,这是因为他从小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善于思考,他既有理想志向,还有付诸行动,我想当前正是我们求学的黄金期,如果我们都能像诸葛亮一样,宁静修身,专心治学,学习怎么会不好呢?

4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一名法官,我们的理想就是追求法律神圣,通过法律的实施来实现正义和公平。为了实现理想境界,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清者清白,廉者洁净。法官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处在灯红酒绿的五彩世界,各种诱惑无处不在,如何抗拒诱惑,唯有静、俭既养德又养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

49、 养成勤劳节俭的品德。俭以养德,告诉我们要节俭,不能铺张浪费,养成质朴勤劳的习惯,不攀比,也不能随意收受别人的馈赠,洁身自好。

50、堂堂丞相,亲自带兵,为了节约粮食,两天才吃一天的口粮。

51、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