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名人读书方法20字5个(57句精选)

名人读书方法20字5个(57句精选)

名人读书方法20字5个 1、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渊明

名人读书方法20字5个

1、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渊明的方法的,比如元朝人李治就说过:“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李治的意思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可以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扣章句而毫无出息。(名人读书方法20字5个)。

2、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3、思考古语“学而不思则罔”,阐明了读书不注重思考的危害,如鲁迅所言,“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看书学习,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决不马马虎虎,以一知半解为满足,而是经常琢磨、推敲,反复对照、比较。

4、第一次看到这种读书方式时觉得一代大师真的就是不一样,道理很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想到这种方法。

5、老实说,我最喜欢的还是大家叫我“读书人李源”。

6、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7、吕思勉(1884-1957),国学大师,严耕望称钱穆、陈垣、陈寅恪与吕思勉为“史学前辈四大家”。

8、陶渊明“会意读书法: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名人读书方法20字5个)。

9、因为家里缺少人手,李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李大钊同志大六岁,是个贤惠的妇女。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李大钊同志。她相信李大钊同志作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10、李大钊同志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明师吧!”此后,李大钊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

11、临近高考,为了让状态尽可能地放松,我晚上一般都在滑冰、读课外书、看电视剧。

12、这句话后来真的起到了大作用,我只用了3个月,就把两年的化学知识全都运用自如了。

13、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14、学问之道,贵自得之;欲求自得,必先有悟入之处;而悟入之处,恒在单词只义,人所不经意之处。此则会心各有不同,父师不能喻之子弟也。

15、精其选。冯友兰认为,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因此,他把书分为“要精读的”“可以泛读的”“只供翻阅”三类。

16、大抵看书与读书须画然分为两事。前寄寅阶先生已详言之矣。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覆葛华山书)

17、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18、我身上被贴了很多标签:85后最贵的说书人、最年轻的知识大秘、罗辑思维最早的知识策划人、读书怪才......

19、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20、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21、 过年了,我们难免会受到同学的邀请,参加同学会,有小学同学会、初中同学会、高中同学会、还有大学同学会等。这么多同学会,总得要参加一个吧,在参加同学会时,有钱的同学会炫富,比如把自己的豪车钥匙放在桌上、把自己的名表故意在同学面前晃来晃去、打电话时抬高嗓门说一些关于金钱或者工程方面的事。这时我们的小心脏是否会受到伤害呢?想一想自己目前的现状和跟同学的差距,我们有理由不努力吗?有理由不好好学习迎头赶上吗?

22、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23、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24、 当我们不想学习时,我们可以真诚的拜访一下竞争对手,看看竞争对手是怎样工作学习的?他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看到竞争对手的优势,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25、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26、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27、耳读法虽然产生于古代,但现今仍有实用价值。已故著名学者邓拓就很推崇杨大眼的耳读法。他说,耳读法很适用于年老而不能看书的人,也很适用于现代的许多大政治家。这些大政治家,往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和处理一大批书报和文件等等。他们既没有三头六臂,于是对一般的资料和文件,就只好由若干秘书人员分别帮助阅读和处理,而把最重要的字句念一两遍,如此看来,杨大眼的耳读法倒并不是落后的方法。

28、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29、陈景润小时候经常跟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30、(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1、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

32、在永平府中学,李大钊同志仍然勤奋不懈地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也很少游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学生。

33、整整20本,孩子想要的书都有了¥00包邮(原价¥400中小学生适读)

34、否则,读书如果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因此,冯友兰把语言文字比喻成帮助了解书中真知的拐棍。

35、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36、读过即写,整理自己的看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除了记忆,写下来还能帮助思考。这里介绍两个,读书笔记与书评。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葱鲔火锅式”笔记,在记录下日期、书名、作者名之后,辅以“摘抄+感想”的组合方式,具体做法如下:①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 上“○”后再逐条书写;②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标记后再写;③不断重复①和②项内容。借助读书笔记来改变阅读体验。另外就是写书评,对全书进行系统的梳理,挑选亮点解读。

37、快速阅读,书名、目录、前言,对一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8、黄炎培一生著作颇丰,他注重“经世致用”,注重将读书的感悟运用到分析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思考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上面。

39、读者只有明其理之后,才有自己的意,才能把自己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最后用它来处理事务,解决问题,从而把死书读活,为我所用。

40、永叔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后山诗话)

41、(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42、为整个的国家。黄炎培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九一八”事变后,因有人戏谑说中国不是他黄炎培一人的、不必焦心忧虑时,他大怒,哭叫道:“你们甘心做亡国奴吗!”儿子黄万里在赴美留学前夕,他特意嘱咐:“学自外国,勿忘用在中国。”他认为读书的目标之一就是救国,“所说的话,所写的文字,所做的事情,以及奔走各地的目的”,“全不离这个原则”。

43、朱自清读书特别重视做笔记,分门别类地摘抄卡片。他用这种方法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他一生不仅写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学理论著述,这是与他坚持做笔记,勤奋读书分不开的。他写的《诗言志辨》等著作,不仅见解精辟透彻,其论据之丰富也很令人吃惊。他这种手脑并用的读书方法,连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师友的普遍尊重与赞扬。

44、RIA标签读书法是拆书帮总舵主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的一种读书方法,非常的简单实用,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轻松掌握。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指出对于非虚构图书,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批判性思考+实践”的步骤掌握理解一本书的内容。RIA便签读书法则是对其的简化升级,更加通俗易懂。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RIA便签读书法

45、2018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竟是初中生!男孩苦,女孩乐?

46、衡水中学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真相就是这么狠!转给正在奋斗的你

4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8、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

49、回想起过往的生活经历,大抵所有能让生活或自身改观、变好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并且“坚持”一下。譬如高考、研考、博考、国考,譬如减肥、跑步、健身……都不是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难事,大家也都知道坚持到底就能胜利,但依然有很多人或临渊羡鱼或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更有甚者,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想想是否就有你),所以才有那句话:“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很多人早早就已放弃”。

50、等先生回身替他把伞取来,他接过伞说:“没想到先生今天真的替我背伞了,学生永远不忘师恩。”

51、小学1-6年级家长这样“陪读”,孩子成绩肯定好!

52、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53、节约时间,高效吸收:不同于百度百科干巴巴的人物描述,和一本本砖块传记的干涩难啃,读书怪才根据每个人物的特点,将超过百万字的人物传记,浓缩精华内容,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地吸收最有价值的精华!

54、第一次看到这种读书方式时觉得一代大师真的就是不一样,道理很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想到这种方法。

55、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56、读书。与看书相对,曾公把朗读、诵读书籍看作是在家勤俭守业,又像守土卫国,是对既得文化知识的深耕细作,在大声朗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会,确保学过的东西不被遗忘。读书是在看书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巩固知识的过程,看书而不读书,很容易落入“泛泛而看或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套路。所以读书不可或缺。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