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73句精选)

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73句精选)

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1、老子名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1、老子名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3、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要义) 高尚的善像水一样,水处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处,居下不争,滋养万物,默默无闻,而且博大宽容,藏垢纳污,包容一切,因而水性接近了道,得道之人像水一样,老子借用水的品德来像征、描述道的风格。道是绝对、永恒、无限的宇宙本体,本体不可言说,只能体悟意会,因为超验的本体无法用经验的语言来表达,一旦用语言来说解,它就不是本体了,就成了形而下的具体事物了。但为了让人们觉解道,我们只能勉为其难,说不可说,借用相似的事物以比拟。只能说道像什么,而不能说道是什么,老子也只是说“上善(道)若水”,水几于道,而不会说道是水,因为道是水的话,它就成了经验界的具体事物了,成了有限的相对的暂时的了,不足以为万化之源,不能成为宇宙万物的本体。

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7、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道德经》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9、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

11、“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12、译文:道永远什么都不做,但却无所不在。如果王侯能把握它,万物都会自然发展。

13、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道德经》

14、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5、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7、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很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的部分开端。所以我们说细节是魔鬼,甚至能写出一本畅销书。做大事,也需要注重细节!

18、老子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老子名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   圣人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宝。此三宝,皆体道而得,为人生之至宝,当终生持而不失。慈,即仁慈。爱人之心,恻隐之心,皆慈之德。俭,即节约。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自我而不放纵欲望,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俭之德。不敢为天下先,即以礼为德。守静谦下,进退有节,不锋芒毕露,不以自我为主宰,乃礼之德。老子三宝,实为儒家仁、义、礼三德,只是道家三宝是顺其自然合乎客观规律的。

21、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2、还是瑶池,宴神仙俦侣。罗幕轻掀,绣帘低揭,按霓裳宫羽。

23、水, 至柔也, 金, 至刚也; 水能穴之, 金有损而水无损, 是攻刚强者, 莫之能胜于柔弱也。普天之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了, 而攻击坚强的东西, 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抽刀断水, 却是断不了的; 点点滴滴的雨水, 长年累月可以穿石铄金; 排山倒海的洪水更是表现出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4、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26、老子名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7、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9、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30、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人性的弱点》名言警句

31、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3、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废,故圣人损欲以从性。

34、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35、老子名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7、本文摘录自《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作者:王钟渠

3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39、“乐与饵,过客止”,凡是好听、好看、好吃的东西,过客经过时通常就会停下来看一看。世界上一切物质的东西,只要使人感到舒服快乐的,人都容易受到诱惑。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41、老子名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44、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45、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

4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49、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5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1、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2、老子从激烈的社会运动中感到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中认识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间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的状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乐相合,前后相院。”老子特别注重物极必反的现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5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5、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

5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57、老子名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8、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59、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0、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道德经》

61、   问题的关键在于所遵循的认识路线。世人强调宏观认识论,老子强调微观认识论。世人执着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老子则执着于对自我的认识。大道隐藏于自身,只有求之于内,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规律。关于道的学说,是老子毕生实践,独立思考的成果,这一成果很难为世人理解和接受。正因为老子考虑到“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所以为世人留下了不朽名著《道德经》以及功夫传人,使大道之学经久不衰,并且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

6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6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道德经》

6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5、老孔都从《易经》这座神秘的殿堂里走出来,老子因之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孔子留下了《易传》。有人说老子受《归藏》(即《坤乾》,以坤为首卦,万物莫不归藏于地)影响而形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种说法没有足够的证据,《归藏》早已失传,老子时代已看不到了。我认为学生可以背叛老师而开辟自己的学术天地,老子仍然是受了《易经》的影响而建立自己的体系的。有人说《易经》首乾,以阳为主,《易经》那里应该是柔弱顺刚强,而不是柔弱胜刚强。这是汉儒编定的卦序,《易经》原来的卦序(先天次序)也是首坤的。即使首乾,也不妨碍老子用坤用阴。

66、  丁酉年正月初二十八日,为善信弟子,十方大德,社会各界人士举办拜太岁及祭星拜斗,过平安门法事道场。(信徒也可根据个人生辰八字单选黄道吉日做祭星拜斗道场)。

6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68、(译文)老子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物壮则老”,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在告诫世人要学会适可而止,知进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让,结果往往都是祸患。

6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0、老子曾担任“周藏室友之史”,他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亦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而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老子》(又名《老子道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71、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7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