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10字(69句精选)
刘禹锡简介10字 1、作者在这首诗里借用泥沙和黄金来比喻沉沦和成就,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意,让读者很容易就获得一些感悟。万事万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要经过千淘万漉
刘禹锡简介10字
1、作者在这首诗里借用泥沙和黄金来比喻沉沦和成就,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意,让读者很容易就获得一些感悟。万事万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要经过千淘万漉,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龚自珍龚自珍
3、✦馨(xīn):能散布到远处的香气。✦德馨:品德美好。《书·君陈》:“明德唯馨。”
4、在这间陋室中可以以弹弹朴素无华的琴,可以安安静静地阅读佛经。(刘禹锡简介10字)。
5、赏析: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6、他的性格较为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刘禹锡简介10字)。
7、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孟郊任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同年突发暴病,病故,享年64岁。
8、生平何以叙,朗州司马,金陵过客,江潮只助月箫吹。
9、拳毛:卷曲的毛。战马思念着边塞的草,连身上的毛也不住地抖动;大雕渴望着广阔的天空,困倦的双眼也顿时睁开了。诗句写出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仍想有所作为的奋发精神。
10、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1、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12、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13、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1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15、✦素琴:朴实无华的琴。✦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16、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17、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专题论文征引丰富,气势雄健;短小精焊的杂文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具有现实针对性。
18、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19、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唐代刘禹锡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21、此诗一出,结果就是再次的外放,先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直到836年,才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841年,七十岁的刘禹锡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22、第二首诗哲理深刻,不要说流言如同凶猛的浪涛,令人恐惧;也不要讲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将永远陷入颓废和沉迷。要历尽千辛万苦淘尽泥沙,才能收获闪闪发光的黄金。
23、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范仲淹范仲淹
24、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孟浩然孟浩然
25、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26、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进士登第。
27、这首诗的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两字将黄河的源远流长描写得出神入化。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力,采用了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展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28、没有那些嘈杂的音乐声来扰乱我的听觉,没有那些公事文书来劳累我的身体。
29、(唐诗十二讲)浩然:唐玄宗为何拒绝他——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相》
30、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31、无论是“九霄”,还是“万景”,它都说明了刘禹锡所描绘的景象之辽阔。而中秋月能使如此辽阔的景象“净”、“清”,便也就说明了其气势的磅礴。接下来的“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亦是如此,即明月的光彩让满天繁星都甘心相让,更是让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可见这里是具体描写了中秋月的皓洁明丽。
32、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15)
33、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16)
34、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35、 刘禹锡,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36、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韩愈韩愈
37、(郦波教授最美唐诗十二讲)气象:全唐第一英雄赞歌——王昌龄《出塞》
38、按出生先后顺序排列为:王勃(650-676年)陈子昂(659-702年)贺知章(659-744年)王维(701-761年)李白(701-762年)杜甫(712-770年)孟郊(751-814年)刘禹锡(772-842年)白居易(772-846年)贾岛(779—843年李贺(790-816年)王维(701-761年,盛唐:武则天、唐玄宗、唐肃宗)
39、贞元九年刘禹锡参加科举考试,他和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一起登博学鸿词科。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后刘禹锡丁忧回家。一直到贞元十六年才复出,他在淮南节度使做掌书记,上司杜佑很看重他。
40、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41、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42、公元800年,二十八岁的刘禹锡被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使杜佑聘为掌书记(秘书)。两年后,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又升为监察御史,至此可谓是仕途畅顺,人生好不快哉呀。
43、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44、孟郊的诗大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4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46、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47、《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21)
48、刘禹锡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存诗800多首。
49、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0、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7)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6)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8)
51、杨柳渡听风吹月,遥遥其旅,只关万里只关身。
52、白居易也是一位少年天才,16岁便写出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诗句。
53、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54、竹枝词带水连山,漫漫秋思,不问白云不问客;
5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语出唐·刘禹锡《《秋词》。
56、“诗仙”李白,太有名,《妖猫传》里的唐玄宗甚至说“李白,大唐有了你,才真的了不起。”
57、来深圳文学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诗文、抒发情怀;记录精彩,不负华年!
58、(郦波教授最美唐诗十二讲)趣远:名扬日本的“中国诗仙”—储光羲《咏山泉》
59、这种政治斗争失败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结果是,皇帝让位,王叔文赐死,王伾素在被贬后病亡(不是只有鬼才会知道是真病死还是假病死的)。
60、这不终于等到了,小皇帝一登基,此二人立马就被皇帝升为政治局常委,进入国家的中枢。
61、模仿民歌创作的《竹枝词》、《采菱行》、《插田歌》等,通俗清新,生活气息浓郁。晚年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的诗昂扬乐观,充满激情,历来为人称道。诗风雄浑爽朗,感情深厚又乐观向上,白居易称之“诗豪”。
62、狗仔队马上报知县大人,这位知县大人是气不打一处来呀。嘿,怎么着,还不老实,较上劲了是吧。于是,立马吩咐衙里差役把老刘从城南的江景房迁到城北的河边,面积也由原来的三室二厅一厨一卫减少为二室一厅一厨一卫。
63、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64、 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二):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二十二岁中进士,顺宗永贞元年,三十三岁时与柳宗元等辅佐王叔文革新朝政,失败后,被贬朗州、连州等地,任地方官二十余年,晚年被召回朝,官终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的诗沉着隐练,风格自然,格律精切。他的散文,接受韩柳古文运动的观点,具有精练深刻、耐人寻味的特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重要的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
65、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66、赏析: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67、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68、经常怨恨人心不如江水,平平常常地在平地就会掀起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