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70句精选)
法家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 1、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立,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君子、小人都一样,“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
法家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
1、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立,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君子、小人都一样,“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
2、在诸子百家中为帝王服务思想流派数不胜数,但是法家还是在这么多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大家。在已有的历史资料中,韩非子是法家的创始人,他融合了法家之中的“法”、“术”和“势”,将法家这么多年的核心思想集于一身并且发扬光大。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也是和庄周一样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只是可惜一直没有得到秦王的信任和重用,最后喝下了他的老同学李斯给的毒药。
3、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大力发展,逐成为一个学派。
4、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5、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子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6、慎到,尊称慎子。古慎国(今河南省正阳县)人,列国时祖上由山东迁居赵国。
7、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反对侵略战争,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掌握自然规律等。
8、孝指孝顺,敬孝,对长辈一定要孝顺,尊老爱幼。但也不能一味的愚孝,长辈若有错,要明确指出来,好言相劝,以理说服长辈,而不是恶言相加。
9、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10、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时,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是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历代里权均处心积虑地运用法、势、术其目的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11、二千三百年前,一个叫韩非的中国人也清楚的表达了这个思想,而且在叙述方式上惊人的相似,韩非理论的直接结果,就是促成了战国末期秦国的强大,加速了战国局面的终结和统一王朝的到来。这个思想,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法家思想。
12、法家不同于纵横家,在于有着完整的思想体系;而法家又不同于道、儒、墨三家,在于法家代表人物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准确说就是变法图强,因此法家在当时就不仅仅是一种学说,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这也就决定了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法家对当时的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发挥了最积极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由于春秋早期的管仲时期法家思想的萌芽已经产生,因此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理念或多或少都已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同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文武分职并未完全定型,作为贵族阶层的卿、大夫还没有太明确的分工,常常是平时管理政事,战时带兵打仗;并且由于战争频繁,使得军事成为当时治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在这一时期,治国和治军之间并没有形成十分明显的区分,而治军理念也同样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著名兵书经典《孙子兵法》开篇就写到:“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其中“法令孰行”、“赏罚孰明”都体现了军队法治的思想。在当时,以“周礼”为核心的旧秩序逐渐瓦解,而法家思想所倡导的新秩序正在形成,体现在当时的治军理念中就是“礼”与“法”相结合的思想,例如《司马法》中提到:“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在《吴子》中强调法令明,赏罚信的同时,也提出:“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通过“律”和“法”来治军,除了体现在这一时期的治军理论中之外,也贯穿在军事家们的治军实践当中:兵家是诸子百家中将实现军事目的当作第一目标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孙武在练兵时,仅因一次军训成绩不理想,就凭“已明而不知罪者,吏士之罪也”将两名宫女斩首的做法,虽然有失草菅人命;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因“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将监军庄贾斩首更难免有借“执法”清除异己之嫌疑,但是,在当时“礼崩乐坏”、人心散乱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旧秩序“礼”的缺失,这些看似偏激的做法恰恰对于建立新秩序“法”的威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3、另外,富国强兵,也是法家主张的主要思想,商鞅变法便是对这种思想最好的实践。
14、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
15、(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16、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17、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荀子提出人定胜天,重视人的作用,激发了人的进取心,对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8、管仲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虽说他也是贵族家的后代,但是人生过得可以说是非常不顺畅。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被齐桓公很是尊敬,他也值得这份尊敬,在他做宰相这段时间管仲不放过全国的任何一个方面大力实施改革,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付出就会有回报,那时候的齐国可以说是相当的强。出去管仲的才能,他和鲍叔牙的友谊也很让人羡慕,直到今天“管鲍之交”这个词还在歌颂他们之间流水觅知音的感情。
19、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有《吴子兵法》传世。
20、核心思想:主张以法治国。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21、孔子和孟子的区别:孔子强调仁,注重人性,孟子强调义,注重适当,合理。共同点都是通过通过人的道德的强调达到社会的和谐。
22、A.为政以德 B.谦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因材施教
23、道家还有一句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同样是道家对世界本质及其生成、变化的贴切描述。
24、解析:甲认为身体天然完整,纹身是自虐,对应道家“自然”思想;乙认为纹身与身份有关,体现等级观念,对应儒家“礼”思想;丙认为纹身费财费力,简单就好,对应墨家“节用”思想;丁认为国家应限制纹身,体现了法治的观念,体现法家思想。
25、韩非子所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分封制转入大一统的转折点,而韩非子作为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的思想家,则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旧时代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又是新时代中央集权王朝思想的开拓者。由于法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随着秦国的灭亡亦已不复存在,而相对于严刑寡恩的法家,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在治国的理念上更倾向于比较“温和”的儒家,虽然法家的很多思想仍会被统治者所利用,但是已经很难再公开对治国理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武”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明确,专职的武将和军队开始形成,“相”和“将”的概念和职权越来越明晰,“治国”和“治军”之间的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而相对于“治国”来说,“治军”需要更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后来的治军理念中便得到了更多的继承。
26、悌指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某人有困难了,要伸出援手积极帮助。
27、义有大小之分,大的方面指的是深明大义,就是说遇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时,要有深明大义的情怀,懂得舍小我,成全大我。小的方面指,对任何人都要讲义气,要有仗义之心。
28、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
29、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艺术地再现了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文化特色。其中“圣人”指的是()
30、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具有规律,并非神灵控制。人不应该被自然桎梏,应该勇于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服务。不过后来的大儒苏轼对荀况却有很多批评。
31、法家 韩非子《同人》主张“以法治国”,即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32、(3)在乱世孔子强调爱人、等级有序没人愿意听,大家都忙着争霸,因此由为政转向育人,在教育上的贡献体现为兴办私学。孔子是最早进行民办教学的人,提倡“有教无类”(无论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接受教育),也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是老师的祖师爷。
33、主要观点: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
34、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
35、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包括( )
36、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西汉法家人物、理财家。出生于洛阳,父亲为当地商人。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人物,专长为财政。桑弘羊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扬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击节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公元前80年桑弘羊因与权臣霍光政见不和被杀。
37、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_姓小国逼阳(今山东峄县南)。
38、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时任丞相,主持变法。司马迁说:“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李悝变法在魏国走上富强之路过程曾做出很大贡献,是中国变法之始,随后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都在发展着李悝的变法实践,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9、同时反对侵略,反对战争,不应该进攻别人的国家,但是遇到侵略可以抵抗。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应该节俭,不可以铺张浪费,制作器物也应该注重实用,而不是装饰。
40、在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法家是最具有现实精神的。因此,他们所提出的方案特别具有针对性,因而也特别受诸侯们的欢迎。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
41、法家与儒家的一般区别:儒法两家都主张社会秩序,但是法家主张法律和暴力,儒家主张道德的作用。法家强调专制君主的绝对地位,儒家认为坏的君主应该被废黜甚至受到惩罚。法家只强调社会的秩序,儒家则强调人性比秩序更重要。
42、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43、这是法家对“正名”的解释。君王需要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权术。而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有责任去完成其职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君王的职责是把某项名义的职务授给某人,这项职务所要求的工作已经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君王只关心某个官吏是否恪尽职守,至于怎样完成工作要求,是臣子本身的事,不需要君王指导。
44、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45、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46、孟子《孟子》民本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政治家 思想家
47、道家:然后是道家,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一样,对后世的中国影响深远,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相结合而来。说到道家,就比如要提被奉为道家祖师的“老子”,但老子是否确有其人,以及其所著《道德经》也称《老子》是否确是其人所著,一直存有争议。
48、C.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
49、梁童老师帮大家梳理d史常考知识点,带你穿越风雷激荡的红色岁月,感受光荣与使命,瞻仰民族复兴脊梁。
50、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为道家分支。
51、思想:“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是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伦理教育的一个学术派别。
52、D.当时社会比较发达,这些思想家有许多空闲时间去思考
53、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王明阳、张载等人。
54、解析:“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出自《墨子·尚贤上》,意思是:国家拥有贤良的人多了,那么国家的统治就会坚实;贤良的人少了,那么国家的统治就会薄弱。“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的《韩非子·显学》,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因此,该题三句古文对应的分别是《墨子》、韩非子和孟子。
55、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56、②辩证法 “世间万物都在不断的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
57、韩非子法家与道家的区别:道家在战国秦汉之际出现了黄老学派,主张主动运用道和德(天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家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法家相信人为地制造势,制造统治者的绝对优势,运用法术,可以达到治国的目的。
58、商鞅,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59、韩非子的“术”的思想在我国传统的治军中也有所运用。当然,我们这里要认识到,韩非子所谓的“术”指的是国君控制群臣的手段,运用到传统的治军当中则是将帅控制士卒的策略,归根到底是一种权术,不同于军事战略中所运用的战术。因此,虽然我国古代关于军事战略战术的论著也很多,但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之内。
60、他们的主张的区别大致为:以人为本(代表:孔子)、以自然为本(代表:庄子)、以法为本(代表:韩非子)、军事主张(代表:孙子)。
61、孔子主张“仁”“礼”,代表贵族。孟子的主张继承了孔子,并提出“君主施行仁政”,代表贵族。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代表没落贵族。庄子的主张继承了老子,而且痛恨社会不公平,代表没落贵族,荀子主张“制天命而为之”,(有两种说法:人定胜天,利用自然的力量来造福人类),代表贵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代表平民百姓。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趋势更新”,代表新兴贵族。孙子是兵法家,主张都是军事方面的。
62、孙子思想的特点:与吴起重视军事的社会作用相比,孙子一书是单纯军事目的。与当时的其他军事著作相比,孙子注重的不是军队建设和战略战术,而是这些技术性问题的原则。同时孙子强调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且运用当时社会对于人性的分析于军事目的。
63、而当时的代表人物庄周,却是有切实记载的,他的代表作是《庄子》。庄子其人鄙视富贵权力,痛恨当时的不公平现象。消极厌世,崇尚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有时候说道家思想,也会说成是老庄思想。
64、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65、主要思想 :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大小、难易、贵贱 等”
66、智指智慧和知识,就是说,人在社会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智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7、仁指的是仁爱、仁慈、仁厚、仁贤等,是孔子对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不论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个人,处处都要以仁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68、道家学说把世间万物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万物相辅相成,并非独立存在。以“道”为最高哲学思想,认为“道”才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如果“道”被破坏了,那么,就是自取灭亡。
69、孔子重礼仪,不谈人性,认为仁爱是治世良药,孟子认为人性向善,庄子以无为求无为,老子以无为求有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向善墨子认为兼爱是治世良药,主张劳动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重法约束孙子,以兵道成名思想的方向不一样,不用比就知道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