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著作(22句精选)
卢梭的著作 1、(6)刘小枫,《设计共和——施特劳斯绎读》(施特劳斯《论卢梭的意图》一文是对“一论”的解读,而刘小枫老师这本书则是对施特劳斯这篇文章的解读,也兼及对卢梭的
卢梭的著作
1、(6)刘小枫,《设计共和——施特劳斯绎读》(施特劳斯《论卢梭的意图》一文是对“一论”的解读,而刘小枫老师这本书则是对施特劳斯这篇文章的解读,也兼及对卢梭的解读。这书非常施派,不过一气呵成,不乏精彩之处)
2、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孙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孙的性格。
3、“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善的,罪恶的社会环境使人变坏、变恶。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服从自然的法则,遵循儿童的天性,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他们分阶段进行教育。塑造儿童成为“自然人”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的。
4、(3)NicolasDent,ARousseauDictionary(顾名思义...)
5、在读完了第一梯队的四部作品后,如果想要继续深入了解卢梭,可以阅读以上所列的第二梯队的七篇作品。这几本中虽然也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作品,如《忏悔录》,但一般认为在卢梭政治哲学中占据的位置不如第一梯队那几本那么重要(虽然仍很重要,例如前文提到的卢梭英译本文集的编者之一ChristopherKelly,早年就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解读过《忏悔录》一书,即《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有中译本)),因而放在第二梯队。同时,第一梯队的作品构成了理解第二梯队作品的基础,如《科西嘉制宪意见书》、《政治经济学》和《关于波兰政体的思考》(乃至《山中书简》)都可以粗略地视为《社会契约论》的运用。
6、或者用来提升革命战争的士气,尽管这对一个如此缺少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家来说几乎荒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所有高贵的心灵而言祖国都是珍贵的”);(卢梭的著作)。
7、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8、卢梭在写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之后,受到法国政府的迫害和查禁,日内瓦的宗教界人士和普通民众对是否通缉卢梭产生了争议,掌握行政权的小议会对法国政府亦步亦趋,坚持对卢梭进行迫害。
9、卢梭认为“有自爱而产生的对他人的爱,是人类的正义的本原。”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学会自我保护,使自己能够独立生存,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一个独立自由、拥有自爱之心的人能够在满足自己合理需求的前提下,关注那些帮助自己自我保护的人,这就是卢梭所强调由“自爱”到“他爱”,继而到“正义”。他提出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让人们学会“博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
10、还需要补充一点,人们引用伏尔泰可能与引用卢梭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就意味着要对整个计量结果做相对化处理。大革命期间,人们大量使用伏尔泰的文本(大革命的十年中他的“全集”出了六版,“选集”出了两版),但它们更像来自一个精心打造的格言宝库,与具体语境脱离了关系,这些话写在旗帜上,或者突出雕塑的某种姿态,或者伴着车辆游行队伍,的确是很合适的。
11、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以往在西方思想史上虽然也占一席之地,但其地位历来都不是特别高。唯晚近20年来,西方学界对托克维尔的历史评价不断提升,许多学者甚至将他和马克思以及密尔(J.S.Mill)并列为19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认为三人分别代表资本主义批判家、自由主义辩护人、民主时代预言家)。这里的原因无疑在于,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本身的民主化发展以及非西方社会的民主化潮流,似乎再次见证了托克维尔对民主化时代的种种预言和分析。
12、一个胸襟开阔的人的思想和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中的想法
13、如果人们最终要承认法国革命者真正倾心的是卢梭——这让柏克大为震惊并思考何以如此——那么同样需要理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完全认同于伏尔泰。
14、——伊夫·博纳富瓦(Y.Bonnefoy)
15、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3将来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
16、《社会契约论》(法文:DuContratSocial,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17、《透明与障碍》是法语世界中文艺批评巅峰的无可取代的明证。
18、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生养和教育儿童的责任,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爱弥儿》中,卢梭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法则,顺应天性的发展,合乎人的自然本性。卢梭的自然注意教育思想是《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期「世界幼儿教育家」专栏将深入介绍《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希望可以为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提供借鉴和启示。
19、卢梭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要经历痛苦,“忍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头一件事,也是他最需要知道的事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遭受很多痛苦和挫折,卢梭把痛苦作为孩子学习的内容,倡导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让其吃苦,不过分娇惯孩子。
20、但我们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上卷的最后一章,这章几乎占全卷四分之一的篇幅,托克维尔却特别说明此章的主题不是关于“民主在美国”,而是关于那些“美国的,但不是民主的”(beingAmerican,butnotdemocratic)方面。确切地说,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的种族问题。托克维尔认为,种族问题特别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在,乃从美国内部直接颠覆了民主的原则,从而成为美国民主的最大内在危险。他尤其指出,种族问题决不会因为废除奴隶制就消失,因为种族歧视的根源并不在美国的政治或法律制度,而是深深植根于美国白人社会的民情(mores),“在美国,黑人的解放恰恰加强了白人社会拒斥黑人的偏见,而从法律上取消种族不平等反而使这种不平等在民情中更加根深蒂固。”(同上引,p.344)因此对美国民主而言,废除奴隶制以后还必须根除“三个比奴隶制本身更难对付、更难去除的偏见:主子意识的偏见、种族意识的偏见、白人意识的偏见”(同上引,p.342)。不消说,这正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民权运动的主题之一(尽管托克维尔本人当年对此非常悲观,认为这种偏见不可能被克服,因此他认为白人和黑人之间很难避免一场战争)。
21、1791年7月11日,伏尔泰被迎入先贤祠,当时国王出逃瓦伦被截回没几天,大革命正经历一个特别混乱的阶段,而伏尔泰的第二次加冕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