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孝的真正含义(65句精选)

孝的真正含义(65句精选)

孝的真正含义 1、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孝与感恩是思想,是行为,是素养,是态度,是文化,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在

孝的真正含义

1、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孝与感恩是思想,是行为,是素养,是态度,是文化,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在孝道实践中,由低层次逐步地达到最高层次的孝,才是最高境界的孝道。可见,做一名大孝至爱的孝子是不容易的。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父母老了,我们必须回报他们。但是,对父母尽孝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希望每个人恭敬而有诚意,好好躬亲实践。(孝的真正含义)。

2、其多陪在父母身边。经常回家探望,陪父母说话聊天,倾听父母唠叨,宽慰父母心情。多陪父母散步遛弯儿,有条件者多陪父母走出去看世界。

3、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要敬和爱,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待父母不仅是物质供养,关键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发自内心的真挚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从人性上讲,父母不仅有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的物质需求,而且也有得到敬爱和尊重的精神需求。

4、你想呀,谁是你的父母,你不能选择,这是缘分注定的。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是古人的一句话。

5、  当然,一个普普通通,既无才华,又无责任的人,而说为了救社会,救国家,救天下世人而去跳楼自杀,以醒世俗,那可不是孝子,而是疯子。

6、其勿使父母为子女操心、担心。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云: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子女务期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睦,兄弟姐妹友爱,子女长进。勿出现违法乱纪悖德之言行,不使父母担心和蒙羞。

7、孝文化时代是贵族文化,中国文化是起源于贵族文化,而不是底层的民俗文化,那为什么慢慢地我们对孝的理解,跟真正原始孝的理解有偏差,这就涉及到中国后面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

8、孝道作为古文明文化的核心基础,其内涵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基本道德标准,个人理解"孝"文化,是中国人最原始的一种精神信仰。

9、何为这样理解呢?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人是非常讲究孝道,以"孝行天下为己人,为美德",齐家,治国,规范子民同心与安邦定国,平天下。最有代表意义的人物,舜,闵子,孔子等,他们的故事及事迹都体现出孝道的重要及孝道内涵有孝外延与家庭,国家,社会稳定及民心所向的忠。

10、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现多指孝敬的口语。孝顺现在应该理解为,孝敬父母长辈,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出自《国语·楚语上》。(孝的真正含义)。

11、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儿女尽孝,而是为了让儿女成长。认为对孩子好,孩子就肯定会孝顺,事实上是这么回事吗?有多少父母把啥都给孩子了,结果孩子不但不孝还忤逆,可见孝文化是一个非常严谨、非常精细的文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粗暴豪放。

12、如果以为孝仅仅是对年长者的尊重,就实在太短浅了。儒家自古就说,八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七岁顽童,强于我者,我即问他。这里面所真正尊敬的哪里是年龄,分明是智慧是理性。

13、  三是尊敬父母,娶妻必告之。《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父母栽种桑树和梓树,对它们应该恭恭敬敬。没有一个人不尊仰父亲,没有一个人不依恋母亲。对父母要尊敬和慕念,不要忘记了他们。《诗经·齐风·南山》:“艺蔴如之何,衡从(纵)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借用种蔴必有田垄的道理,比喻娶妻必须告诉父母。

14、我的责任是什么?我这个部落的子民要吃饭要生存,这个责任在谁身上?在贵族身上,在家族的族长身上,如果我的子民没有生存下去我就有罪,我以死都不足以谢罪,我只能拼尽一切把这个责任担下去,我死了以后,是不是就不用担了?我死了还要让我的儿子继续担下去,所以了解了贵族的孝从来不是善事父母,贵族的孝讲得是继承父亲的遗志,把父亲的责任祖先的责任继续担下去,这叫贵族的孝。

15、小孝是敬、顺父母,父母给你建立一种生活方式你若不听从即为不孝;大孝则是忠于主子,对于主子个人意志制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体制你若有所叛逆即为“不忠”,对统治者的“不忠”是灭门大罪,株连九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都是不孝。

16、其对单亲父母再婚应支持成全,对继父母如同亲父母一样尊敬孝养。

17、所以我看过很多学习不好的,人生比较坎坷的人,翻起他们的历史,都缺了这一课“德”,孝德这一课,所以我们同学这时代啊,大家要好好的反观自己,从你从小到现在一直为你付出的人,没有胜过父母的人,你懂了这样道理之后呢,你就更应该加倍的去孝养父母。说你能有什么回报,让父母每一天都很开心快乐,好好读书,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常常跟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了,懂事了,要让家里充满阳光和快乐,让你的父母每一天开心,大家都好,你的家庭也都很开心。

18、我国孝文化历史悠久,形成发展过程复杂,内容不断变化,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含义却远远超出家庭伦理的范围,它是一个复杂的复合概念,它由以往的:子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是一种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逐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过程。孝文化是指一切有关“孝”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的总和。

19、那么不能跟父母交流的话,我想你不是好孩子,你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你不优秀,一个孝父母的孩子,一个爱父母的孩子,你就能做大事,先学会爱父母,才能学会爱别人。 当你当官的时候,你还得学会爱人民,你长大之后,才会爱祖国,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还能爱谁呢?说小小年纪搞对象,你爱我,我爱你,瞎胡闹,真的就是瞎胡闹。

20、  一是奉养父母。《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这首诗控诉了君王的事情没止息,没有时间去种稷、黍、稻、粱来奉父母,使父母没吃没喝,受尽饥饿。

21、《国语·楚语上》:“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22、我们这一宗姓周,实际上是被周家的列祖列宗护佑着的,所以以前能够进宗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宗庙的,在唐代末期之后,那种祭礼才普遍,北宋时期大夫才有资格去祭拜,在以前只有名门望族贵族才有祭祀祖先的权利。

23、孝的真正含义就是跟人类之所以成为人有至要的关系,人类最早期不是人而是类人猿,类人猿就是猴子,类人猿是猴子进化过来的,经过猴子几千万年的进化变成类人猿,类人猿与猴子有什么不同?类人猿是吃肉的,猴子是吃素的,相信类人猿是吃肉的吗?它是一种肉食动物,类人猿的能力不像老虎狮子一样,靠它自己就能够捕猎,它必须合作才能捕猎,所以说类人猿是一个极其具有高度合作精神的一个捕猎,它靠自己是没有能力捕猎的,但是因为类人猿又是吃肉的,所以导致吃肉的动物活得比较短,二三十岁就会死掉,一般地就活二三十年就会死掉,它吃得肉食有毒性,它活不了多久。

24、还要记住,中国古代讲孝的,最早期的葬礼和祭礼的,只有在中国的贵族那个阶层才能做,就是士大夫以上的才有葬礼和祭礼,才有祭祀祖先的权利,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家族建宗庙,有自己的姓氏,而普通的老百姓有没有资格?没有资格,他连行孝的资格都没有,为什么?这样解释大家能不能听明白?

25、征集贫困人群、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疾人信息给予全天免费供餐。

26、孝道的最高级表现,不是对父母无条件的顺从,而是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孝的核心意义是敬畏和服从。在父母的智慧和经验高于自己的时候,这种敬畏和服从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的遵从。当自己的智慧超过父母和师长之后,人同样要保持敬畏和服从的精神品质,这个时候,更高境界的智慧、真理和正义就是一个人终生的父母和老师了。所以,应当明确的是,孝道从形式到对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的孝道从最初对父母和师长的敬畏和服从,最后要走向对理性的敬畏和服从。

27、我从《孝经》里领悟到,原来尽孝道是从爱自己开始。孝经是讲我们做人的至德要道,怎么能顺天下,怎么能与人和睦相处、上下无怨。

28、所以,孝顺父母,不只是“养亲”、“敬亲”,更要提倡“安亲”。“安亲”是要求子女要生活自立,家庭和睦,修身行道,不要违犯刑律,不行不义之事,不做冐险危害生命之事,以免父母为其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保证父母心境安宁、平静,从而达到以静养心的目的。 

29、在古书中有“孝鸟”一词。难道小鸟也会孝敬老鸟吗?据说乌鸦能够反哺,小乌鸦能独立生活之后,就觅食给老乌鸦吃,所以崔豹的《古今注·鸟兽》中说:“乌,一名孝鸟。”——左民安《细说汉字》

30、孝是一种养成教育,它就是要通过行为的不断重复,进而形成一种态度,最终牢固成为习惯。这个习惯的核心不是孝顺,而是服从。通过从小孝亲的行为,最终养成具有服从精神的合格公民。具有服从精神的公民,才可以遵守法律,并且具有起码的道德感。孝是在家庭内部的教育,但是它的结果是作用于社会的。

31、  虽然时代一直在变,大家的思想也都有进步,但是关于“孝道”,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尊敬父母,奉养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不管在哪个时代在哪个家庭,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32、在“养亲”和“敬亲”的基础上,儒家又提出“安亲”的要求。“安亲”有两层含义:一是“外安其身”,二是“内安其心。”有人认为,只要赚钱后,替父母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是“外安其身”。作为父母,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也有追求内心安宁的精神需求。

33、  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

3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35、也作孝弟。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孝:善事父母。悌:善事兄长。

3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

37、儒家不仅要求子女在物质生活上提倡“养亲”,而且在精神生活上提倡“敬亲(尊亲)”。这是儒家孝行的较高层次要求。“敬亲”要求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敬爱之情,以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保证他们心情愉快,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38、  守孝道,这是孔孟思想,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这种特质,使民族屹立几千年,在世界人类文化中,坚强而不会倒下;但是它的反面也造成民族的疲软性,像橡皮筋一样软软的,没有力量。不过弹性也很大。所以,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孟子说:天下什么事情最重要?事亲最重要,就是怎么安顿父母,才是最重大的事情。  守的反面,又以什么最重要呢?守,不是说家里有许多黄金美钞,要守住它,连上课都不上了,这并不是守。守,是操守,就是人格的建立。例如佛家、道家讲究守戒律,基督教也要奉行十诫,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他们的戒律。戒律就是操守,一种人品的、行为的标准,然后坚持此一标准,使自己的品格、行为不致下降,这就叫做真正的“守”。  中国文化中有一句成语“守身如玉”。这句话,在古代不一定是对女子的贞操而言,对男子也是一样的。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人格行为标准,要坚守下去,如同玉一样的洁白,才算珍贵;如果稍有瑕疵,就失去价值了。明代洪自诚(应明)的《菜根谭》里,有两句话“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这个正反两面的比喻,把“守”的重要,说得非常具体而透彻。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借用洪先生这两句话,只是做比喻,并不代表我们是贞节牌坊的拥护者。  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一个立脚点,以现代的观念来说,一个年轻人,要先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年轻人一生有没有事业,不是问题;一生有没有事业心,才是问题。虽然有事业心,不一定能够做得成事业;但是如果没有事业心,就如同已经被丢进字纸篓的考卷一样,这个年轻人几乎是报废了。  事业心的基础在于仁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救人救世之心,在思想上就没有建立一个中心,即使事业做得再大,百年之后,也只是黄土一堆。宋代名臣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他就有救人救世之心,也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立大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守身,就是这种道理,所以孟子说“守身为大”,在守的方面,以守身最重要了。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孟子那个时代,有这样的人物,而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有这样的人物。像宋代的文天祥,是非常值得我们佩服的,但是如果以私人家庭的孝道来说,他因为抗元,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尽忠臣道的节义,不肯投降,不但自己死了,还牵连到家人。假如他投降了,则能与家人安享荣华富贵。他的作为,从小处低处看,又似乎不孝了。  为了认识孝字的真义所在,必须研究十三经中的《孝经》,那是孔子所述,曾子所记的,里面有一句话说:“大孝于天下”。为了救社会、救国家、救民族,即使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家庭,也仍然是个大孝子。  当然,一个普普通通,既无才华,又无责任的人,而说为了救社会,救国家,救天下世人而去跳楼自杀,以醒世俗,那可不是孝子,而是疯子。  所以,在中国文化源流的《易经》中,注重两个字,一个“时”,一个“位”,用现代语来说,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因素。一个人处身在某一位置上,负了一定的责任,在刚好遇上某种情况时,而为社会、国家、天下人类牺牲,那才是对的。

39、这个“孝”字也挺有意思。甲骨文①像长着长头发的老人。金文②的上部是面朝左长着长头发的驼背“老人”,“老人”之下有“子”(小孩),老人的手按着小孩的头,是小孩用头扶持老人行走,真是个“孝子”啊。小篆③也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老人的手不像了。④是楷书的写法,完全失去了象形的意味。

40、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孝。

41、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之中首先说的第一条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孝顺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孝顺之人得到众人称赞,反之,忤逆之人众人指责;天地鬼神敬重孝顺父母之人,而惩罚不孝之辈。

42、春秋战国儒家便提倡实行“仁政”,主张“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汉代的“察举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后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与“孝廉”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重要内涵一直发展传承着。

43、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44、“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论语·学而》。即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来没有。

45、缺乏孝文化的人不会与人为善,总是恶意解读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会愤世嫉俗,不懂得感恩,对自然界以及社会没有敬畏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妄为不计后果。

46、所以大家要了解孝的核心意思就是传承志向,只有传承了志向你才可以说你行孝了,所以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里面讲得就是传承志向,可没有讲善事父母哦。

47、孝悌合在一起,就是要去除掉人天生的自我中心,让自己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心态和良性的认知,即世界不是为自己一个人服务的,自己的主观愿望和要求,不是世界运行的法则。在家庭和社会中生活,是需要考虑到他人利益的。所有这一切,终究也是社会化生活的基础。所以,孝的另一层意义是培养人的利他意识和行为。

48、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49、就我而言,我上有老母,下有孩子,老母九十有余,卧床不起,每次去看望她,我都要坐在她床边陪她啦啦家常,回忆一下她年轻时的故事,她总是很高兴,拉着我的手不放,由此我懂得了,垂暮之年的母亲,更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

50、那第二层的孝才轮到我们今天通俗的那种老与子,这是第二个孝,第二个孝来自于我们宗教性时期,已经死去的那些身体已经消耗但是生命还没消耗的这些人进行链接的一个过程,叫达孝。达孝就是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所以看中国古代讲的孝,往往是死后的葬礼和祭礼,而活着的时候是很少讲孝的。

51、文言版《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52、人的成长就需要学习,学习就有阶段之分。在幼年,孝的含义主要就是对父母对老师对长者的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尊重年长者的同时,孝道的含义更多地指向对理性的尊重和维护。在人与理之间,更应该敬畏和服从的是理性。

53、由于我们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谓:“孝者,所以事君也”。

54、“孝”字,就好像是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养育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祖先和社会有所交代;下一代念念想着如何背负父母,即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担在肩上,时时想着如何让父母生活得更快乐。从“孝”字构成上,“孝”字本义是一个子女如何“善事父母”的道德观念。因而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55、孝的第一个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上面两个叉叉,一个爻辞的爻,大家知道那个字吗?下面一个子,那个爻是什么意思?爻是古代的一个文字,易经里面它有爻,它是来自于老天占卜之后一个神迹的记录,爻这个字一直代表的是天意的给予,所以在中国,但凡有那个叉叉,往往代表很神圣的意思。

56、  他又说,一个人,在他的时代中,能够有人格、有操守,而又能尽到孝道的,我是听到过的,历史上是有这样的人物。  不在那个位置,不在特殊的时机,虽有救人救世之心,做法应该两样。也就是每人要在自己的本位上,为救世救人,去做出最适当的、效益最大的事来,这才是对的,这就是孝。  孟子又说,如果自己的操守、人格都没有建立起来,而能尽孝道的,我可不曾听到过。孟子学问渊博,读书也很多,而他对这样的事竟说不知道,显然就是一个否定辞了。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更进一步说,天下人谁不想做一番事业?但是,连家庭、父母都没有侍奉好,还谈得上事业吗?我国传统文化,对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孝敬父母是人生第一要事;第一步都做不好,其它就不用谈了。说到守,谁不希望保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呢?在所有美好的东西里面,再没有比品格和操守,更为珍贵而重要了。可是人往往向外逐求,不知道将自己照顾好。许多人,犟头犟脑的,睡眠不规则,饮食无节制,无定时,不讲究卫生,生病不医治,甚至酗酒作乐,贪恋声色,满足淫欲,把自己的身体戕害了,意志也消沉了,这都是不孝。因为父母所担心子女的,就是这些事情,子女却偏要去做,使父母担心,增加父母的忧虑,就是不孝。  《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中国古人一两千年来,连头发也不敢剪,那真是食古不化,依文释义的解释并不一定完全对。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为子女的,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不要生病,不要受伤,以免父母担心忧伤。  孔孟思想如此,佛家的思想也是一样。在佛家的菩萨戒里,也有这项戒律,如果无意义的毁伤自己的身体,或者自杀,都是犯戒的。如果加以深入研究,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守身还有一个道理,就是“立身出处”,也很重要,以后孟子也会讲到的。一个人到社会上立足的第一步,会关系到一生的成败,或幸或不幸。最近社会上出版了一本小说,书名《错误的第一步》,这真是一个好书名,不问内容如何,有时候一些书名,或者影片名,的确取得很好。像最近报纸电影广告中,有一部影片名《上错天堂投错胎》,也是一个很好的片名,每个人都可能有同样的感受。  总之,所谓立身出处,就是第一步跨出来到社会上时,要非常慎重,而且不止是人生的第一步重要,每天每事的第一步,也同样的重要。假如今天早上,有人找上门来,要给你一个立即可以发财的机会,或者一个名利双收的工作、职务,千万不可因一时的近利而骤然答应下来。一定要仔细谨慎的考虑,利愈近愈大,就更应该愈慎重的考虑。这也是关键性的第一步,踏不踏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生的是非、善恶、祸福,很可能就在这一步之间。  例如汉代的名臣杨震,有人在半夜送红包给他,对他说,你老人家尽可以收下来,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怎么没有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起码有四方面都知道了”,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杨家的堂名号“四知堂”的来由,美誉流传千年,迄今人人皆知。  守身这件事,如果发挥起来,包含的意义很多很多。尤其是青年们,在今天这个思想纷杂,人伦规范混乱的时代,交朋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步错了,这一生都掉下去了,殊不上算。所以作人做事,交友,都要谨慎。一个人只要立身正,事业失败没有关系,可以再站起来;立身不正,倒下去了,就是万丈深崖,万劫难复,这就是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所以守身与事业,是两回事情,不可混为一谈。  孟子从事亲尽孝的重要,说到守身更是事亲尽孝中最重要的事,一路下来到这里,他又举出古人事亲的实例,并以曾子为例。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曾子的父亲曾皙,也是孔子的学生,两代都是孔子的学生。现代也有同样的情形,甚至祖孙三代,都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  曾子当时并不富有,经济情况也不太好,但他孝养父亲,每餐有酒也有肉。父亲吃完了以后,曾子一定会很委婉地请示父亲,剩下的怎么处理,或给谁吃。曾皙或者说给孙子吃吧!或者说你和媳妇吃吧!或者说隔壁的张三家好像很久都没有买肉了,送给他家小毛这孩子吃吧!有时候曾皙会问一声,厨房里还有吗?纵然厨房里没有了,曾子这时也一定会撒谎说还有,这一句撒谎是为了让父亲吃得安心,不要让老人家为自己的贫苦而操心。  曾皙死后,曾子的儿子曾元,奉养曾子也和父亲奉养祖父时一样,每餐一定有酒有肉。可是在吃完饭以后,他不会问曾子,多余下来的菜,该怎样处理;如果曾子问到厨房还有没有时,他会说,厨房里没有多的了,这只是做来侍奉你老人家一个人的,你老人家喜欢,明天再做。  他们父子侍奉父亲的态度不同,时间不过前后几十年,就发生了差别,这是代沟的一种。这一节书里,也包含了代沟的哲学,大家可以从而研究代沟是怎么来的,大写论文了。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曾元说的话,听起来好像很孝顺,可是和曾子奉养曾皙的精神比较起来,就差得多了。孟子的结论说:曾元的孝敬,只不过是小乘道的孝敬,是比较肤浅的小孝,仅晓得供养好的东西给父亲吃,让他在口味上吃得好,身体舒适。在精神方面来说,他没有体会父亲吃过之后的心境如何;而曾子则体贴到了这些,那才是真的孝子。南师怀瑾先生《孟子与离娄》

57、孝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综观《论语》、《孝经》,儒家所谓“孝道”,分为由低到高的“养亲”、“敬亲”、“安亲”、“卒亲”四种境界。只有在行孝实践中,逐步地由低境界到高境界,方可达到“孝道”的最高境界。

58、对父母之身体健康要时时处处关怀。古人言:老,小孩也。饮食应温热烂软,衣服应据季节天气更换,行走应缓慢稳健。若不与父母同住,应经常致电问侯。

59、更何况你自己人头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儿子女都要共赴黄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说“孝”的范围比忠大,不仅对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君父的忠,可见“忠”、“孝”是统一并不矛盾的,为君父利益服务是其共同点。“孝”就是这样完成了从人伦感情出发达到其钳制人民思想和行为的政治目的。

60、“孝”包括: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几个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系关系,应该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1、从我们尚在襁褓到咿呀学语再到长大成人,是父母用他们的爱将我们抚养成人,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所拥有的现在。父母,付出了他们的时间精力他们的一切,乌鸦尚知反哺

62、福慧素食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德惠路87号(南基地对面小广场)

63、你看捕食动物象狮子老虎,它们没有看到孙子的机会,你看一下动物世界永远是两代,当人的生命可以延长的时候,人可以变得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可以活到六十岁了,到了六十岁他的身体已经在往下走,他没办法再去捕猎了,那这些已经五六十岁的老人干嘛?他们留在家里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这时候三代人,就是爷爷和孙子终于有机会能够碰面了。

64、当年孔子看到有父母举着木棍打儿子,就问被打的儿子,你为什么不赶快跑?儿子说,我要是跑了,岂非是不孝了。孔子笑其愚痴,说,万一你被打死了,你父母就要背上骂名,那样的话,你岂非是更大的不孝!可见,敬畏和服从虽然是孝的核心,但也并非是不分情况不讲方法的。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