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韩非子原文及译文对照(55句精选)

韩非子原文及译文对照(55句精选)

韩非子原文及译文对照 1、韩非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青年时期的韩非目睹战国末期的韩国日趋衰弱。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国强兵的计策,但都未被接受。韩

韩非子原文及译文对照

1、韩非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青年时期的韩非目睹战国末期的韩国日趋衰弱。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国强兵的计策,但都未被接受。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着作,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2、《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之作,不仅是一部政治学巨著,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3、修养心志之始,定要先安定自己。自己意志安定了,意志才坚定,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有神威。神威固守,才能调动一切。

4、  王寿正背着书走路,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碰到了徐冯。徐冯说:“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人的行为产生于当时的需要,聪明的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做事方法。书本是记载言论的,言论产生于认识,明达的人是不藏书的。现在你为什么偏要背着书本走路呢?”于是王寿烧了他的书并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有才智的人不用空言说教,聪明的人不用藏书箱子。不说教、不藏书是世人所指责的,而王寿重复了这样的做法,这是把不学习作为学习了。所以《老子》说:“把不学习作为学习,重新走上众人认为错误的道路。”

5、    由此可知,既然“律意”是由研究者发现的,故严格说来是由研究者创造的。因此,“律意”中无疑包含着研究者的个性。即便是沈之奇本人极力保持着中立(或者说尽量保持中立),也难免深受时代的影响。沈之奇的解释无疑带有独特的和时代的特点。

6、                      伍跃 

7、    王肯堂在《王肯堂笺释》的序文中有如下表述: 

8、韩非还提出了检验认识是否合乎实际的“参验”法,他说,检验一种言论是否正确,要把事物排队,作比较研究,注意到各个方面,包括自然的天、地、物和社会的人各种因素。只有这些方面都符合的言论才是正确的。他还认为,言论是否正确,要看有没有功用。他说,所有他们的言论都没有“以功用为之的彀”,因而都是无用的。由此可见,认识论和他的法治主张,也是有联系的。

9、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10、钱曾述古堂影宋钞本《韩非子》,其底本就是宋乾道黄三八郎刻本。此书后为黄丕烈所得,他曾用李奕畴(字书年)所藏原刻本作过校勘,将不同之处过录在钞本上,而且请人「以别纸影钞宋刻之真者附于末」,保存了宋刻本的原貌。

11、礼是体现内心感情的,是各种义的有条理的表现,是用来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的。是表明贵贱、贤不肖之间的区别的。内心依恋而不能表达,所以用疾趋卑拜等动作来加以表明;心里确实有所爱慕而对方却不了解,所以用美好动听的言辞来加以申述,礼是用来表明内心感情的外部文饰。所以说,礼是用来体现内心感情的。

12、律所见法理思维的中心是,在断罪时考虑到诸种因素,然后统一处以相应的刑罚。律规定的刑罚有“杖六十”“徒一年”等,与现代日本刑法中规定的处“○年以下惩役”等不同,在量刑时没有对刑罚范围的规定。罪与刑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法官没有裁量加减的余地。 

13、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14、    明代中期,法律研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带来转机的事件是张楷《律条疏议》的出版。张楷在宣德(1426~1435)和正统(1436~1449)年间担任监察御史,是参与司法实践的官僚。目前可见《律条疏议》最早的版本是天顺五年(1461)刊本,还有其他几种刊本,估计曾经广泛流传。该书的分析水平明显超出《律解辨疑》等书,并被此后的注释书所引用。从书名、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也可以看出,《律条疏议》明显地受到《唐律疏议》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该书也有创新。例如,在主要条文之后立有“谨详律意”一节,说明制定该条律文的用意所在。 

15、“小品雅集”(全六册)——中国雅致生活宝典,一份对美、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16、12cr1mov合金钢板专业经销批发--上海...

17、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8、答:                                                                        

19、远溯古史可以知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在礼与教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秩序。在周王朝权威趋于衰弱、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孔子试图以周公制定的礼为行为规范,重塑天下大乱的社会。孔子学说在他身后得到了继承,但是在旧有秩序面临崩溃的战国时代,所谓的诸子百家为了建立新秩序都在四处游说。其中,以商鞅和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应该通过平等的、有广泛适用性的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0、韩非的历史进化思想是来源于《商君书》,把人类的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世。上古之世指传说中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时代。中古之世指鲧、禹治水的时代。近古之世指汤、武征伐的殷、周的时代。当今之世,指他所处的战国时代。韩非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前进的,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复古倒退就要闹笑话。他认为,时代变了,治国的方法也要相应地改变,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如果在当今之世,仍“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那就是“守株待兔”式的蠢人。因此,他得出结论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固为之

21、粤若,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准备发表评论了。个人认为,也可以解释为“如果,假若”。

22、动漫版《易经》全集,通俗易懂,太难得了,请珍藏!

23、名著评说合集:趣解千古处事奇书《增广贤文》(31集)

24、D.本文充满意蕴,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25、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翻译划线句子。(4分)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请结合以上所选文段简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不少于30字)(4分)

26、今巫祝〔109〕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括耳〔110〕,而一日之寿无征〔111〕于人,此人所以简〔112〕巫祝也。今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以为治,而语已治之功;不审官法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传誉〔113〕、先王之成功。儒者饰辞〔114〕曰:“听吾言,则可以霸王。”此说者之巫祝,有度之主不受也。故明主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115〕故,不听学者之言。

27、    但是,顺治律完成于清朝入关之后的戎马倥偬之际,颁布的刊本颇多鲁鱼亥豕之处,律文与小注之间也存在龃龉。顺治十二年(1655),顺治律的满文译本告成,由于该书存在很多问题,结果不得不修改其底本——汉文本。康熙九年(1670)公布了修订后的汉文本。该修订本除删去“隐匿满洲逃亡新旧家人”(以后,该条文被编入《督捕则例》)之外,基本上只是校正了顺治律中的讹误。 

28、    根据王肯堂所说,在明末的地方官中,有些人自行雇用“讼师、罢吏”并携之赴任,用以取代依赖胥吏审案。“讼师”是教唆告状的民间人,“罢吏”则是曾任胥吏之人。两者或许都对法律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在官僚的眼中却是无法信赖之辈。相比之下,清代的刑幕主要是修习正统儒学的士人,亦即立志科举并且保有生员等应试资格者。刊行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的黄六鸿《福惠全书》中认为,幕友应具有“才”“识”“品”三种资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品”。例如,如果才高品劣,作为雇主的地方官和地方百姓将会深受其害。对于几乎所有科举出身的地方官来说,品性直接关系到儒学的素养,如要重视品行当然会雇用修习儒学的士人,而不是讼师和罢吏。

29、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30、  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

31、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人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32、凤凰出版社「韩非子校注组」校注、周勋初修订《韩非子校注》

33、后之学者的各种精校精注本古书,若涉及到研究或深入了解,均不能只观其须遍览诸家以取其中。最好先通读最新、最权威的一本。

34、  都说《鬼谷子》的文辞古奥难懂,这是事实,不过很多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解读者的断词断句上。因为断词断句不正确,造成所作的解读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读起来很累,读者还因为敬畏而不敢生疑,反生出理所当然的神秘感,然后更强化了莫名所以的敬畏感。这些感觉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鬼谷子都是不利的。解读者自己都说不清楚,怎么能让读者看得明白呢?目前已经出版的各个解译版本在这方面都没有大的修正,我将尽可能地弥补这方面的问题,把《鬼谷子》原滋原味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部经典真正的难点是在本经阴符七术这个部分,尤其是盛神、养志、实意这三节内容,涉及了道家的真正传承,以我的学识、悟性以及从小至今对道家功法断断续续的修习经验,还不足以完全还原其真貌,这个部分的解读就当是以一己之见来抛砖引玉吧。我有一种直觉,这里闭藏了千年的秘密,如能突破,必可于形之上,别开生面。

35、清律由以下两部分构成,即相当于总则的《名例律》和相当于分则的《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本书选择的是其中的《刑律》部分。如此处理固然有对篇幅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在分则各篇当中《刑律》的使用频度最高,该部分注释充实程度也远超其他部分,借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法理思维所达到的水平。属于总则的《名例律》在阅读《刑律》时是必须参照的。但如果仅仅阅读《名例律》,则恐怕难以理解。本书有鉴于此,摘录《名例律》中的一部分要点,将其作为“清律的基础知识”的一节,供读者在阅读时参考。 

36、本段韩非阐述了领导要后发制人的管理的必要性。

37、唐律在构成上十分均整,堪称典范。这一点已经获得学界的认同。明清律带有唐代以后社会变化的种种烙印。两种律虽然各有特点,但唐律在官方注释的《律疏》(通称为《唐律疏议》)以外基本看不到稍成体系的注释书,明清律却拥有唐律在数量上难以比拟的注释著作,其中一些堪称优秀。在论及同时代人对律的研究时,明清律学是惠及后世的中国史上最为丰硕的成果之一。只要读一读本书就可以体会到,只有和注释一起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律文本身的含义。甚至可以说,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深入地理解律文,完全有赖于注释的存在。因此,笔者在翻译清律条文的同时,尤其着力于根据同一时代的注释书进行解说。这不仅是介绍前近代中国的法律,更是用于理解传统中国法理思维的最高发展形态。 

38、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楚人养鸦文言文翻译《韩非子·楚人养鸦》小寓言原文及译文:

39、    在采用了传统的中国法律之后,清朝政权依然坚持重视守法的方针。在统一全国之后,清朝当局要求负责审案的官员严格遵守法律。结果,出现了“比来郡国有司,颇畏失出,辄引重条,拘滞文意”的倾向。在司法审判之外,清朝政府要求官僚们严格按照规则履行职务,这一点远超过明朝。与征税和其他行政业务时一样,清朝政府在司法方面制定了关于检举犯人、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审讯和报告、审判是否得当等方面的详细的评价基准,对于达到基准者在升迁时予以考虑,相反则相应地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如罚俸、降级、革职等。在清朝统治时期,被称作《处分则例》的人事规则得到了急速的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40、本站的許多功能都依賴於謀種「後設資料」(又稱「元資料」),即有關資料的資料;就本站而言,「後設資料」是指有關原典文獻的資料。後設資料系統的目的是讓使用者能夠為資料庫中的原典增加新的後設資料,因而使得資料庫能夠實現上述功能所無法實現的目的。後設資料可以是個人專用的,也可以是公開給所有人分享。

41、    关注制定某项法条的必然结果涉及律的最终目的。既然要追究立法的本意,那么就必然会看出立法者的意图所在。立法者是皇帝,具体到明朝来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代的律学者认为,朱元璋制定的明律无疑反映了他的爱护民众的统治理想。这样,当“律意”成为律文注释中重要的问题时,注释者就面临着如下课题,即说明包孕在律文中的王朝国家的统治思想。 

42、答:                                                                        

43、有个楚人偶然得到一只“白鸦”,全身都是白色的,他很高兴,把这事告诉亲友们,大家都不信,说:“你肯定是被那只鸟儿迷了眼罢了。”这楚国人自己相信这只鸟儿与众不同,对“白鸦”敬若神明,于是全心全意地供养侍奉它。

44、本段韩非阐述由此而产生的对下属赏罚的执行程度与必要性。

45、日本宽政七年(1795)大阪书林柏原屋与左衞门刊《韩非子全书》

46、    后汉灭亡之后,三国时期曹魏的明帝下令整理了前代旧法,制定了新的律文,即“新律”十八篇和“州郡令”等令文。当晋开国之后,立即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由律二十篇和令四十篇构成的律令,是为泰始律令。南北朝时期的各王朝均继承了泰始律令,在南朝并未有过重要的变化,而北朝却数度修改律文,并且出现了最终结晶于唐律的若干要素。例如,对老人和儿童减免刑罚的规定、从犯减首犯一等论罪的首从法等等。自汉代废除了肉刑(即损毁一部分身体的劓、刖、宫等)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徒刑和流刑最终成为位于死刑与笞刑之间的刑罚。这样,在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五刑的体系。 

47、    如上所述,律的历史同时也是传统中国研究法律的历史。前述“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包括现存最古老的律文文本,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竹简的内容是对律文所作的注释。被定名为《法律答问》的这一史料采用问答形式,记载了律文中用词的定义、易混用词的区别,以及律文本身有欠缺时的判断。可见,律形成之后不久(或许就在同时)就出现了对律的注释。由于律被应用于审判与行政的实际业务中,为了运用过程中的准确无误必须有统一的解释,所以律的注释随着律的诞生而迅速出现是理所当然的。

48、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为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49、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50、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使法家成为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学派。韩非的核心思想就是法治,他的法治思想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两千多年来,他的思想成了统治阶级统治天下的教科书,被长期奉为圭臬,至今还被推崇。韩非的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1、  子夏碰到了曾子,曾子说:“你怎么胖了?”子夏回答说:“思想斗争胜利了,所以胖了。”曾子说:“这话怎么讲?”子夏说:“我在家里学习先王的道理,总会非常敬仰,出门后看见富贵的乐事又总会十分羡慕,这两种情绪在心里发生了斗争,弄不清谁胜谁负,所以瘦了。现在先王的道理终于取胜了,所以胖了。”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52、梁冬、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全集(65集)

5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54、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