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加作者和出处(73句精选)

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加作者和出处(73句精选)

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加作者和出处 1、                     。(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加作者和出处)。 2、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 3、(解

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加作者和出处

1、                     。(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加作者和出处)。

2、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

3、(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默写能力。从题干中设置的情境分析,应从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筛选出体现奔赴乡村的共产d员体现出的高尚情怀的语句。再从“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分析,这体现了他们以民为本的高尚情怀,而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思想。故应填写此句。

4、 ⑦《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________。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写三国鼎立的一句是:                         

7、(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性默写能力。全诗在写北方雪景的同时,自然露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广大劳动群众及无产阶级的赞颂之情。其中结尾一句,作者由对过去历史人物的评价转到对当代人民、无产阶级的评价,表现了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热情讴歌与崇敬之情,说明他们才是当代最伟大的英雄。故应填写此句。

8、(解析)本题考查归类型默写的能力。所填写的诗句应体现出“送别”这一主题。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体现只要友情真挚,无惧“跨越千山万水”这一意思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体现送别情景“只见马行迹”,因而产生了“不见归京人”的无限伤感之情的诗句应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据此填写即可。

9、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10、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11、(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1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13、《渔家傲 秋思》中描写边塞荒凉萧条景象的语句是                       

14、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15、(3) 紧扣题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筛选需要作答的名句,注意易错字“婵”“娟”。

16、(1)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17、纪日法: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大月十六)望

18、(答案)①归雁洛阳边;②阴阳割昏晓;③而无车马喧;④恨别鸟惊心;⑤塞上燕脂凝夜紫;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9、(注)①安石:指谢安,晋代宰相,字安石。《晋书·谢安传》: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今广东清新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20、新学期科学备考:找准备考关键点,把握高分作文得分策略,高起点、全方位备战高考作文,就从这本书开始!

2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2、(2)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默写能力。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依次有:摧、涯。

2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5、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26、(4)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7、《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8、(20河南)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29、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0、“闻笛赋”典故出自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31、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32、(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默写能力。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依次有:入、残。

33、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企业标语

34、(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35、槲叶落山路,                   。  无意苦争春,                     。

36、连夜赶赴武汉,成为亿万人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选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填写)

37、曹松《己亥岁二首》: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3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9、白丁、布衣:百姓        伉俪:夫妻 

40、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2、(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默写能力。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43、(解析)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任凭严霜侵袭、暴雨打击,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

4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5、(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

4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8、(5)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9、?《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50、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共有三个地方运用了典故。

51、(3)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52、称赞。三友伴。问有几许愁,泪斑飞溅。九嶷石畔。缘尽潇湘闭幽馆。木石前盟胜铁,风劲处、烟消云散。截数寸、尤韵切,笛清独冠。

5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赏析“负重民”这一形象,然后先理解“负重民”的意思,再结合第五至八句这几句诗来分析人物的特点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诗歌第五句说“忽怜长街负重民”,引出“负重民”这一形象,下面四句就进入对“负重民”的正面描写:“筋骸长彀十石弩”,意思是“骨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的苦力形象跃然纸上,这一细腻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逼真地点明物体之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力受金饱儿女”意思是“一辈子就靠半件坎肩遮阳挡雨,为了养儿活女不管火热水深”,苦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分不易,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半衲遮背是生涯”,这是说“负重民”在烈日曝晒下,尽管衣不蔽体,却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得一无所有,除出卖苦力外别无“饱儿女”之法。“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钱者,从事的又是如此费力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充其量也只不过勉强活命而已。诗歌中“筋骸长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这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突出了负重民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54、  ⽼当益壮,宁移⽩⾸之⼼。《滕王阁,化作春泥更护花。龚⾃珍

55、犹卧寒薪,若尝悬胆,挑灯看剑如霜。过佳人生处,数吴越风光。叹旧梦、无颜故国,廿年篱下,去日惶惶。问尘寰、利器谁铸,流恨何藏?

56、“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57、  (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58、名句名篇的考查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常见考点:(1)直接默写型;(2)理解型默写;(3)运用型默写(4)归类型默写;(5)开放型默写

59、(2)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性默写能力。诗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其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人的情感。故故应填写此句。

61、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2、(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的默写能力。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依次有:拭、漏、秦。

6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4、(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关于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可以从动作、神态、心理上把握,他在萧瑟的秋风中,感慨民族的多灾多难,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忧时伤世之人。他不禁向天呼喊,展现出他力挽狂澜的抱负,由此可知,他也是一个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

65、(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型背诵默写能力。本题设置的情境是在毕业班会上,同学们互相激励,勇迎未来的生活态度。要求从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歌中表现这种不怕艰险,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诗句即可。

66、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67、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6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释义: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69、再如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上句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然忘记自身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己仍然是庄周,却不知道蝴蝶的去向。下句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其魂化为鸟,暮春苦苦啼鸣,以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70、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7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72、(2)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