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36句精选)
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3、
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3、(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二是以“七夕”为题的诗歌。在《全唐诗》中就有68首,这些诗或写对古今人间情感的感慨,如白居易《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权德舆《七夕》:“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卷28或写人间离恨哀怨,如徐凝《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卷39或写这一习俗对人们的影响,如王建“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后唐杨璞《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传说“七夕”时将天阴落雨,故而张耒《七夕》诗云:“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等等。
5、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6、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7、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8、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此诗表达了对亡妻的追悼之情。
9、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0、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11、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七夕(唐)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12、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现存陕西长安斗门镇的两尊大型古代石刻像,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对大型石刻,被当地群众称为“石爷”“石婆”的石刻成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实物佐证。该石像用整块花岗岩雕刻,造型简洁,风格古朴,一个是原存今长安区常家庄的牵牛石像,一个是斗门镇内的织女石像,两者东西相隔约3公里。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它们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在上林苑“发谪吏穿昆明池”时置立的,按左牵牛、右织女的格式,设置在昆明池东西两岸,故而又称汉昆明池石刻。班固《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仅以神话传说的实物来看,以这两座石像的存在年份定牛郎织女的最早传说地应该更加准确。牛郎织女从天上的星象演变为地上的人间传说,最早源于西安长安区,从现存实物讲应较符合实际。
13、关于七夕的诗词,不乏长篇大论的古风歌行体,但更多的是七律五律等。为了方便起见,今天我们这里只选几首七绝来欣赏。这些诗词既是常见的,又因为简短而便于记忆。
14、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15、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16、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17、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18、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19、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七夕歌(唐)刘言史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20、《诗经》是我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总汇。我国古典四大爱情悲剧之一的牛郎织女爱情传说起源地在学界的争议即与《诗经》有关。
21、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壬申七夕(唐)李商隐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22、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乞巧》
23、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24、此词用情深挚,立意高远,语言优美,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25、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后来这首《迢迢牵牛星》中,已经把两颗星星拟人化,写出了牵牛织女分离的故事。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6、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意》
27、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
28、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29、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30、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
31、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就更为热闹了,什么“水上浮”“花瓜”“乞巧楼”“乞巧”“得巧”,等等卷每到七夕前后,宋朝街市格外热闹,不仅是“妇女望月穿针”,而且老老少少都参与其中,七夕成为百姓节日。
32、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33、3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4、 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贾云华《七夕》
3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