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0句精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0句精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第二段(第3~5小节)。讲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2、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 3、你还会用什么词语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第二段(第3~5小节)。讲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2、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

3、你还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智慧超群---)(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4、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5、师: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

6、    过渡:请同学们拿出资料一(“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读一读。

7、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8、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3小朋友躲起来。

9、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章节,了解借箭背景。

10、3)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11、让学生介绍自己课下了解到的课文中写古代官职、器物词语的意思。在学生不能介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介绍“丞相、都督”,顺便向学生交代清楚“三国魏蜀吴、曹操的丞相、诸葛亮这个丞相、周瑜这个都督”的官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12、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3、明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对地理位置十分熟悉。

14、师相机引导:可是与曹军交战迫在眉睫,缺箭肯定不利于打仗,周瑜还这样说风凉话不去帮忙,这说明周瑜(损人不利己、意气用事)

15、默读“故事结果”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16、(可能有结果。如果有结果,就是:足智多谋,没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机妙算高。如果学生有结果,那就顺着学生的结果往下进行:好,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写出来的。

17、(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

18、《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下面是关于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

19、果然不出所料,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引读)“江上……近前。”

20、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几个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

21、第二部分(4):讲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

22、    最后拓展阅读《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帮助学生跳出“神机妙算”这一文本框框,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之所以能令周瑜自叹不如,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敢于打破思维常规——不是“造”箭,而是“借”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3、擂鼓呐喊目的是:(虚张声势,让曹军以为来了很多军队。)

2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神态,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课文。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关板书。

25、生汇报(你很会读书;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大家下课后还可以和同学深入交流交流。

26、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两个词概括。(师板书:神机妙算、阴险狡诈)

27、第三天,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是什么心情?(高兴、期待)指导朗读

28、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9、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30、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3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32、(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33、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面对周瑜的算计,诸葛亮是如何应对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

34、(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35、师: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

36、相机板书:周瑜逼箭、诸葛亮借箭、鲁肃助箭、曹操防箭、诸葛亮交箭

37、笑出了他的自信,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指导朗读

38、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找到关键材料,找出起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39、(2)联系火烧赤壁,诸葛亮把箭又还给曹军了,所以用借最好。

40、师: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41、《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优秀长篇历史小说,章回体小说。作品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你对文章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

4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句子。

43、(3)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说读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44、字孟德,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45、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

46、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47、(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在探究事情起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嫉能,诸葛亮的大智若愚、顾全大局。)

48、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无可奈何!朗读这段话!读出周瑜的感叹中的“无奈、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来!

49、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哪是曹军的水寨?哪是东吴?怎样掉转船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50、妒忌、水寨、军令状、调度、都督、迟延委托、神机妙算

51、预设: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52、“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53、指名回答。他刚才的回答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先把小说的主要人物找出来,再想想围绕这几个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有助于我们概括文章内容。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这是故事发生的(原因),诸葛亮找鲁肃帮忙,向曹操借箭,这是故事发展的(经过),最后,诸葛亮向周瑜交箭,这是故事的(结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了,也理清了小说的情节。这是阅读古典名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师板书:理清故事情节)

54、题目是“借箭”,为什么不用“骗箭”或“取箭”呢?

55、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56、生:不能,如果先逼近再靠近,曹军就会以为敌军已经被击退,射的箭就少了,诸葛亮“借”的箭就可能不够十万支。

57、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58、(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自悟后,通过教师引导,丰富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59、(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60、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61、《草船借箭》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特点。在你们眼中,这四个人物都有怎样的性格?拿出你的笔在课文中做做批注,这样更有助于我们体会人物形象(板书:体会人物形象)这也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62、过渡。请同学们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画下来。

63、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64、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65、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亮早在立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了曹操一定不敢出兵。)

66、师相机引导:周瑜早早带兵来等候,说明他想要军法处置诸葛亮的心已经?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迫不及待)

67、顺风顺水(ABAC):(   )(   )(   )(   )

68、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读出“大雾满天”的大。(师示范读)

69、让学生评价欣赏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学会从笔下了解课文。

70、(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分析“笑”的对象和含义,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71、①师追问:诸葛亮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又船头朝东,还要一字排开?

72、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改编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73、(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74、(3)关于经典名著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学评价 

75、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的任务。)

76、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成功的原因。

77、⑴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78、探究人物的特点:两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组曹操,一组鲁肃。

79、(5)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