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83句精选)

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83句精选)

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1、这些农户都是听过刘备的大名的,豫州刘备每到一个地方,基本上每一个百姓都争着抢着要给他吃的,而其中就要到了一个猎户家,这家家主名字叫刘安

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1、这些农户都是听过刘备的大名的,豫州刘备每到一个地方,基本上每一个百姓都争着抢着要给他吃的,而其中就要到了一个猎户家,这家家主名字叫刘安,但是遇到战争年代,猎户也没啥好招待,但刘备可是深得民心的人物,这种贵客,怎么都得好好款待,再没有像样的食物的情况下,刘安就做出了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

2、而当官渡之战尘埃落定之后,曹操已经成为大汉天地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刘备与关羽、张飞此时还在新野小城,看不到希望。

3、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4、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对于《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情节的虚构,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

6、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7、《三国演义》中将其归功于诸葛亮的智慧,实际上周瑜本身英年早逝,没诸葛亮什么事。

8、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9、之后的“黄巾起义”排除什么黄巾信徒会呼风唤雨等玄学,倒是与正史中并无太大区别,何进、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刘备三国前期的重要人物也陆续登场。

10、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11、过五关斩六将∶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2、《三国演义》是一部成功的演史小说。演史小说,目的是普及历史,要人们记住历史,敬畏历史,给人以借鉴,宣扬某种精神。

13、(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14、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15、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16、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17、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18、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而不是真正的历史小说。

19、张郃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郃。(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张郃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20、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21、《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22、猎户刘安平时对他所谓的“妻子”想必没少虐待。只有一贯不把“妻子”当人对待,才能在贵客到来时,把“杀妻待客”做得那么顺手而来。这个猎户虽然没有人性,却很“爱国”、爱大汉。毕竟表现爱国、忠义能让他平时没有人性的形象翻盘,而且做起来一点不难,只需发挥他一贯的没人性就可以了,何乐不为?果然,他感动了刘备,不是真实的刘备,而是那个说出过“妻子如衣服”的刘备(王学泰指出这是标准的游民价值观)。

23、关羽死了,还不罢不休,追吕蒙之命,惊破曹操之胆,这当中其实寄托了作者的不甘。而对于曹操的死,则未免有微词,一方面肯定曹操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又说:“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24、一是研究《三国演义》,不能不重视历史,要研究历史,对照历史。如果不懂历史,又不肯下功夫,往往以“虚构”二字涵盖一切,可以说带有这种偏向的研究,就是在“虚构”中研究,所做的艺术分析,也自然是“虚构”的分析,使读者不得要领。

25、听一段传奇,讲一场经典,欢迎来到台台说历史。

26、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27、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军不敌,曹操下令丢弃物资。袁军追过来,下马捡东西。曹操趁机发出了冲锋,袁军措手不及。文丑跑得慢了点儿,死于乱军之中。

28、真相:赤壁之战相持阶段,一天,孙权借着雾气,坐着小船渡过长江,来到曹操的水寨,查看敌情。孙权的小船很快被曹军发现了。曹操怕孙权有埋伏,命令弓箭手向小船射箭。孙权的小船靠近曹营的这边中箭太多,船身都倾斜了。孙权下令掉转船头,继续受箭。等到两边重量差不多,他从容下令返航。

29、实乃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30、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31、再如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大前提真实,细节虚构,这些地方就不能以文字的计量统计来判定真实。其他如神借东风、三气周瑜、抢占彝陵、智算华容道等为小说家的增饰,用以烘托诸葛亮的多智,这些地方是枝叶虚,主干实。

32、在创作上,《三国演义》继承了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七实三虚”可以说是该书取材的基本原则,小说中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大的历史事件皆取之于史册,主要人物的性格、经历也基本符合史实。

3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34、《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35、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36、========================================================

37、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38、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39、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一次,他父亲办事犯了错误,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训斥了一顿,还按军法惩罚了他父亲。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慢慢地,他郁郁成疾,终于一病归天了。后来,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处境十分凄凉。为此,陈寿一家认为是诸葛亮使他们落到这步田地,心中十分怨恨。

40、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41、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张大拙画瓷

42、拐卖妇女在中国长期存在,这个我们知道,但我们以前只是抽象地知道,并不清楚那些血淋淋细节,不知道这些妇女可以被拔牙、被剪舌、被挖眼、被狗链锁住,被打断腿,甚至被当着众人的面扒掉裤子,可以被轮奸,被父子兄弟共用,被全村迫害,还被当地各公职部门合围阻退,而且这些妇女被“丈夫”二次卖掉也非常普遍,有的妇女甚至经历了几个买主,身心受到极度摧残,普遍已经疯傻。

43、三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时期,只是三国演义里面有些内容和正史上有些出入。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44、正在北方激战正酣时,南边的东吴也发生变动,东吴的领袖孙策在一次打猎中,中了仇家许贡门客的伏击,身中数箭而亡,江东政权交给了当时仅有十九岁的孙权。 

45、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46、要说三国故事最开始的大反派董卓,正史中他的性情也正如小说中一样残忍暴虐,但他并不像后世人所编撰的那样是个不懂打仗的胖子。恰恰相反,董卓在当时是一个能力卓越的军事将领,不仅具有指挥才能,他个人也是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47、第三个人也很是厉害,那就是董渊。小说里面同样没有提及这个人物,不过他在南方的评书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教出的徒弟一个比一个牛。张绣,大家都不知道,连曹操也是他的手下败将。还有张任,曾经对战过刘备。他最牛的徒弟就是赵云。赵云那一套朝凤枪,就是童渊交给他的。徒弟们一个个这么厉害,师傅自然不知道不会弱到哪里去!完全就是隐藏在背后的绝世高手啊!

48、王学泰先生说得很对,这些人的行为都脱离了中国正常的、主流的伦理价值体系(不仅是脱离了中国的主流,而且是世界的主流)。但王先生把这类道德异化的人群只限定为“江湖游民”阶层却是片面的。其实一个人群并不一定要变成社会脱序的游民,才会发生道德异化。即使是老老实实、世代固居的“石民”,只要他们处在极端封闭、偏狭、贫穷、闭塞中,他们的道德与是非观念也会发生异化,会形成一种只属于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我用异化这个词未必准确,因为他们可能一直都是这样,不曾变过。他们的这套价值体系与外面主流世界格格不入,但在他们的村庄里却人人都认同。中国所谓几千年文明,可能并没有对这些闭塞的土地产生过太多教化影响。这在我前不久的文章“凡是封闭的地方都具有反社会性”中有论及。

49、马超兴兵:实乃背父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50、《三国志》记载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而《三国演义》竟用重笔描写,在第三十七回和三十八回两个回目中,从年底到来年的阳春三月,“凡三往”,洋洋洒洒五六千字,许多情节都为虚构。

51、我以前一直认为这是作者故意恶心人的虚构。对这个问题,之前一直赞同已故学者王学泰的观点。王学泰先生是国内少有的研究中国“游民文化”的学者。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他指出《三国》、《水浒》等书都是游民文化的产物,而非代表中国几千年的大传统。中国的大传统是农耕文明、定居文化以及以此基础产生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其特点是特别重视家庭、亲伦关系,家庭亲伦是中国整个传统和社会思想的构成基础。

52、《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演说还是比较严肃的,它的虚构多为夸张,或张冠李戴,移甲作乙;或遥情想象,补充细节,很有分寸。

53、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54、(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55、被斩的六将:演义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56、草船借箭: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57、老照片,中西方旗袍美女欣赏,喜欢就收藏吧!

58、刘备的夫人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夫人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59、投稿信箱 1013102739@qq.com

60、公元189年,董卓祸乱朝纲,以袁绍、袁术为首的各路诸侯拉起讨董大旗,孙吴政权的奠基人孙坚便是在此时以家族门荫拉起一支队伍,投入袁术麾下。

61、人们熟知三国历史,大多来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演史小说,演史情节多有虚构,但它又不同于时下的一些戏说电视剧,任情所为。

62、这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陈寿憋不住,就把心里的苦恼讲给朋友听。朋友听后,没多说什么,只讲了一句话,他说:“人们都称赞司马迁的《史记》,说‘其文直(正直公允),其文核(准确无误),不虚美(不假意赞美),不隐恶(不隐瞒丑恶的东西)’。你这部《三国志》是否也能做到这些呢?”

63、袁绍、袁术兄弟一门过去四世有五人位列三公,出身于士族大家的他从小便有着匡扶汉室、讨伐逆贼的志向,与《三国演义》中相比,初期的袁绍比曹操、刘备更像是历史的主角。

64、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65、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演义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66、可是,有一段时间,陈寿忽然停笔了。人们看见陈寿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常常陷入沉思。大家都很奇怪: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67、《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68、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9、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张大拙画瓷

70、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71、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72、铁链女的铁链是一个象征,从一片主流世界之外的沼泽中探出头来,逐渐拉出铁链下触目惊心的长长的毒疮。

73、《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日)吉川英治

74、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75、过五关斩六将: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是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7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77、东汉末年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为了换取粮食,估计女人、女孩很容易变成非常廉价的物品出售。而且当时人民流离失所,出现全国性的大逃亡,路上“捡”到女人的现象估计也比较常见。在那个易子而食都不奇怪的时代,把自己“捡”来或廉价买来的所谓的“妻子”杀了割肉待客又有什么不可能?大不了再去捡或买个“老婆”。

78、(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9、《三国演义》有一面可疑的旗帜:忠义;两颗有毒的药丸:伪善与权谋。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定义。——易中天

80、《三国演义》在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上,有着很明显的倾向性,即“拥曹反刘”的倾向,全书的节奏主要沿着蜀汉走,诸如第一回就是刘关张闪亮登场。在作者看来,蜀汉集团就是价值取向的终极。

81、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82、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从中看出:吕布曾经两败于孙坚。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