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82句精选)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82句精选)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1、——————————想把自己当作对手来下棋,就像想跳过自己的影子一样的不近情理。(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2、   工业革命带来的蓬勃发展,使得欧洲呈现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1、——————————想把自己当作对手来下棋,就像想跳过自己的影子一样的不近情理。(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2、   工业革命带来的蓬勃发展,使得欧洲呈现出了黄金时代,音乐之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如此丰厚的维也纳,在这样的环境下茨威格孕育了独特的个人魅力,十几岁发表诗歌、文章,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

3、这场战争粉碎了茨威格对世界的幻想,让他彻底看透了人性的丑陋与文明的脆弱。而在希特勒执政后,茨威格成为了纳粹的罪人,只能通过刚戳这样屈辱的印记来实现出行。

4、对文学的狂热成为茨威格对体育的无动于衷的一个很好的借口,他把不再去滑冰,在十八岁时仍不会游泳,不会骑自行车,不会开车,在1941年写这本书时他还称分不清棒球与美式足球之间的区别,这一切都归结于对文学的热爱。同时还不知道哪里找来一个伊朗国王的小故事,说某次有人想动员他去看赛马,他说“为什么呢?我本来就知道,一匹马比另一匹马跑得快。哪个更快,对我来说无所谓。”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对体育我从小也抱有同样态度,并也将体育的弱势归结为对文学的热爱。篮球由于喜欢看《灌篮高手》略练过一点,但对足球真的完全不能理解,可能是因为没有好好看过《足球小子》。感觉足球就是一群人盯着一个小球抢来抢去为了最终一射,还有个浅薄的看法,感觉男性普遍对把球状物投到某个洞里有着令我无法理解的热爱,似乎像是某种隐喻。总之,在缺乏对体育运动这一人类重要活动的理解和追求上,茨威格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也顺带帮我们这种文学爱好者找了借口。他甚至说”一个人肌肉训练上错过的机会,还可以在后来的岁月中补上,而精神上的提升,内在灵魂上的捕捉力量,只能在那些决定性的年月里成形-一个早早地学会让自己灵魂充分扩展的人,以后才能讲整个世界收入灵魂当中。“不禁要感叹文人的自夸能力。不仅为自己不要运动找到了很好的借口,还要夸一下自己比热爱运动的人更有机会将世界收入灵魂中,要为他点一个大大的赞。我想说肌肉训练也要趁早,精神上即使再老提升也不晚。

5、不过,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见证为下一代人留下我们那个时代分崩离析的真实情况,哪怕是一星半点,也算是我们没有完全枉度一生。

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N2PymQKgl1BA0DTEr5Iw提取码:xdsa书名: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

7、优秀的人不是不合群,只是她合群的人没有你而已。

8、在他们生活的日子里,大概也在什么地方发生过战争,不过用今天的规模来衡量,那只不过是一场小仗,而且是在遥远的边境线上进行,人们听不见隆隆的大炮声,再说半年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被人们所忘却,成了枯萎的一页历史。老一套的生活又重新开始。

9、面对这种不断的彼此沟通和介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保险地方了。没有一块可以逃遁的土地;没有一种可以用钱买到的安宁。命运之手随时随地会把我们攫住,把我们拽到它的永不知足的戏弄之中。

10、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族,他1881年出生于奥地利,那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鼎盛时期。“一年里发生的事胜于过去的几倍、几十倍,一项发明紧接着一项发明,一个发现紧接着一个发现;每个发明和发现都以飞快的速度变成人类共同的财富。”这样的情景对于我们这一代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来说,就好像历史的翻版,用茨威格的话说,“这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11、一个从头至尾经历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或者确切地说,一个被驱赶着、追逐着—我们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经历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就会比自己的任何一个祖先具有更多的阅历。

12、然而那位大艺术家是十分和善的。当我们告别的时候,罗丹转过脸来对我说道:“我想你或许要看看我的雕刻作品,可惜都不在这里。但请你星期日到我梅登的乡下住宅来,我们并且可以一同用便饭。”

13、还没有走到门口,忽然发现了我,他一惊。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我,刚才的失礼显然使他非常过意不去。“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我十分感激地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或许他也感觉到了我的情绪,所以微微笑着,举起膀子围住了我的肩头,两个人一同走出那房间去。

14、《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在临终前被迫流亡的日子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于1942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

15、有人说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事都能用钱解决,但他们没告诉你剩下的百分之一需要更多的钱。

16、内容简介:出身寒微的邮务员克丽丝蒂娜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跻身上层社会,让众多纨绔子弟为之倾倒,她本人也沉醉于这飘忽的美梦之中,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十天她的富贵梦便破灭了。在苦闷彷徨中她结识了穷困潦倒的退伍兵费迪南。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见钟情。然而这个世界对他们是无情的,爱情和幸福不属于他们。他们绝望了,决定一同自尽,可是在最后时刻,他俩却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准备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去同他们无形的敌人进行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

17、年轻时候的茨威格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饮酒作诗,一同为文学举杯庆贺。然而茨威格潇洒自由的生活被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粉碎了。

18、我们中间的每个人,即便是年龄极小和最无足轻重的人,在他心灵深处都曾被我们欧洲大地上几乎无休止的火山般的震撼所激荡过;而我自己知道,在这千千万万人中间,没有一个人具备象我这样的优越条件:我,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恰好站在地震最剧烈的地方。那剧烈的地震三次摧毁了我的家园和生活,使我和过去脱离了任何联系,戏剧性的激烈动荡把我抛入一片空虚,把我投入我不知该奔向何方—这种我已经十分熟悉的境地。

19、天涯何处无芳草,要找别在单位找。本来数量就不多,何况质量也不好。

20、我曾亲眼目睹各种群众性思潮—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俄国的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和蔓延,尤其是那不可救药的瘟疫—毒害了我们欧洲文化之花的民族主义。

21、茨威格在1941年写出以下这段话,2021年的我读来觉得这段话完美总结了今天世界的痛点。

22、在和世纪文景副总经理王玲闲聊的过程中,她指出了一个也令我十分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明明觉得自己周围已经很少有人读书了,可是出版方的图书销量其实却并没有太大减少?现在想来,这种观念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书籍和知识的拥趸从来就没有减少,学者和书商固然是忠实的阅读人,但在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中也都不乏爱好者。在美国记者和作家盖伊?6?特立斯的作品《被仰望的和被遗忘的》及《王国与权力》前,一名女士认真地向她的同伴介绍两书:“看了这本(《被仰望的与被遗忘的》),就知道之前在朋友圈很火的《在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是怎么写出来的了。这本关于《纽约时报》的是这位作家的成名作。不过就他的语言风格而言,我建议你去读原著会更好。”王玲说,《被仰望的与被遗忘的》是他们在今年3月推出的,但不到半年时间内已经加印了两次。此外他们还大推获得今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科尔森?6?怀特黑德小说《地下铁道》,由于奖杯光环,也在其今年的热销榜单中。

23、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展位前同样人头攒动、源源不绝。一位母亲带着即将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站在村上春树的作品系列前犹豫不决。她说,自己的女儿从小就阅读广泛,哪怕是不感冒的历史类题材,她也会刻意念给女儿听,“阅读的根基一定要在小时候培养好”。

24、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不存在任何的逃避,不可能像我们先辈那样置身于局外;由于同时性的新机制,我们始终和时代休戚相关。如果炸弹在上海摧毁房屋,在受伤的人尚未被抬出他们的房屋以前,我们在欧洲的自己房间里就已经知道了。发生在一千海里以外大洋那边的事,很快就会印成图片展现在我们面前,犹如亲临其境。

25、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因为没人会在意丑的人能够活多久。

26、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27、在茨威格的早年,欧洲革命运动已经过去,社会进入一个稳定和平时代,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府纷纷建立,进入20世纪,男子普选权也实现了,一些国家的女性选举权也实现了。到了一战结束,欧洲的帝国崩溃了,帝国时代结束,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等国家都像英国、法国那样建立了民主政府,公民自由、现代政治制度在欧洲大大扩展了。

28、我是在维也纳长大的,它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历经各国的首都,然而在它沦为德国的一座省城以前,我却不得不象一个罪犯似的离开了它。我用我的母语所写的文学作品在那里被焚为灰烬,但正是在那个国家里,成百万的读者把我的书籍视为朋友—这样,我也就不再有任何归属;所到之处,都不过是作为一个陌路人,或者至多是作为一个宾客;即便在我心中选择作为自己故乡的欧洲,自从它在同室操戈的战争中第二次自取灭亡地把自己撕裂得支离破碎以后,也已经在我心中消失。

29、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30、图书出版丨实体书店 | 装帧设计 | 读书活动

31、   好不容易一战结束,世道更加混乱。战胜国对战败国各种压榨,市面上通货膨胀,纸币如草纸,人们生活苦不堪言,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但即便如此,茨威格说,居然大家也都这样默默活下来了。

32、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33、                                ——汉娜·阿伦特

34、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

35、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发生一种更细腻的光泽。老头子的手指活泼了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后一步,细细观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36、总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奥地利是蓬勃发展,思想开放,每个领域都有新鲜事物在酝酿着的。一般在这种大环境中不可避免的是政治上的改变。茨威格后来也突然意识到那些几十年来保持沉默和乖顺的自由市民阶层突然开始不那么安分守己了。社会主义d在奥地利的兴起,工人们要让人们看到他们的力量,提出口号并要求设5月1号为劳动节。19世纪的最后十年,政治的急风骤雨打破了茨威格习惯的舒适的生活。新世纪想要一个新的秩序。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何看上去一切美好的社会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第一次世界战。任何的欣欣向荣,进步与发展必然都是分布不均的,思想的解放一定会让没能得到发展好处的人产生不满。茨威格作为犹太纺织厂生意家族出身,他得到的艺术的熏陶和精神的升华没有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情绪,所见都是美好,之后他也意识到当时奥地利错误地命名了“普遍”选举权只是给了有钱人。“普遍”的美好并不是普遍的,依然是有局限的甚至是某种特权的。想想看19世纪的奥地利怎么可能是完美的呢?到1920年女性才可以提出离婚,那时咖啡馆的自由思想交流场所肯定也鲜有女性参与。那时所谓的先进某些程度依然是守旧落后的。也可以想象我们今天的很多“先进”思想在未来看依然是守旧落后的。同时,今天的“先进”思想与现实差距也很大,思想的落实往往诸多阻力。回到当时的奥地利,普遍的发展往往会引起普遍矛盾,政治上为了缓解矛盾总会找一个替罪羊。于是渐渐地有d派把矛头默默指向犹太人群体,为了让那些不满意的小市民有了一个看得见的发泄目标,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将人们对大土地主和封建财富占有者的仇恨转移出去。宗教矛盾在新思潮中也同样不可避免。

37、我的父亲、我的祖父,他们见到过什么他们每个人都是以革一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自始至终过的是一种生活,没有平步青云,没有式微衰落,没有动荡,没有危险,是一种只有小小的焦虑和令人察觉不到的渐渐转变的生活,一种用同样的节奏度过的生活,安逸而又平静,是时间的波浪把他们从摇篮送到坟墓。他们从生到死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座城市里,甚至几乎总是在同一幢住宅里。至于外面世界上发生的事,仅仅停留在报纸上而已,从未降临到他们的门前。

38、正如他在自传《昨日的世界》中写到的:“虽然我很早就(几乎有点儿不大合适)发表作品了,但我心中有数,直到二十六岁,我还没有创作出真正的作品。”

39、   觉得被刺杀的皇储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相干呢?觉得一个文件签署怎能影响自己在海滨浴场的疗养和享受呢?

40、在我的今天和昨天之间,在我的扶援直上和节节败落之间,是何等的不同,以致我有时仿佛感到我一生所度过的生活并不仅仅是一种,而是完全不同的好几种,因为我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无意之中提到我的生活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的哪一种生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生活,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生活,还是今天的生活。

41、战后的欧洲通货膨胀日益加剧。“一个鸡蛋在奥地利的价钱,相当于过去一辆豪华汽车,后来在德国竟高达40亿马克,几乎相当于过去柏林全部房屋的地皮价。早上有5万马克买一张报纸,晚上就要用10万马克。买一根鞋带用的钱,在过去可以买一双鞋子,不,可以买一间有2000双鞋子的豪华鞋店。修一扇打碎的玻璃窗比过去买一栋楼的价格还高。一本儿书的价格比以前一家拥有数百台机器的印刷厂还要贵。用100美元可以买到一幢七层的高楼。”这个时期,茨威格隐居在萨尔茨堡坚持创作,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42、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人有着他那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吸收最丰裕的人类艺术文化果实,接触世界各地最杰出最优秀的人物;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世界主义者,他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和平进步的繁华丰富并为争取个人自由发展的最大空间而不断学习交游,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明倒退和人性堕落,饱尝人类数百年来最大的不自由。

43、有时候,经济不独立,你发的一切飚都是个屁。

44、一个人可以如此完全忘记了时间空间与整个的世界,这个认识,使我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感动。这一小时,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着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

45、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茨威格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

46、1922年1月,经历了第一次战争的茨威格,追忆昨日的种种问题,反思自己的创作,开始了最为重要的十年创作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他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心灵的焦灼》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8年在国外时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47、“今天的国界线,因为大家彼此之间病态的不信任,已经被海关、警察、哨所变成了一道铁丝网,而那时的国界线无非是一条象征性的界线,谁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越过,就如同格林尼治的子午线一样。直到世界大战以后,国家社会主义开始了对世界的搅扰。作为第一个看得见的现象,也是我们这个世纪的精神瘟疫,那便是对外来者恐惧症:对外国的憎恨,或者至少是对外国人的恐惧。人们到处都在防范外国人,到处都在抵制外国人。所有那些从前只会加在罪犯身上的羞辱手段,现在的普通旅行者在旅行之前和旅行期间都必须领受。人们得允许自己被拍照,左面、右面、正面,头发必须剪短,好让耳朵能露出来,必须留下指纹,一开始只是拇指指纹,后来则是全部十个指头的指纹,此外还要出示各种证明:健康证明、防疫注射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推荐信,还要能够拿出邀请信以及亲属的地址,要出示道德上和财务上的保证,要填写一式三份、四份的表格,如果这一大堆材料中缺少一份,那就没戏了。“ 

48、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如何有钱才是你最大的问题。

49、我终于明白生活中的我为什么不招人待见,因为不够虚伪,因为嘴不够甜,不会拍马屁,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

50、茨威格的少年时期无疑是更加激情澎湃的,他身处科技变革时代的文艺盛殿,而咖啡馆刚刚进入维也纳人的生活,任何人只要买一杯廉价咖啡就可以进去发高烧一般地分享观点。他总结道,在形成奥地利人的思想活力和国际视野方面,也许没有什么能比咖啡馆的贡献更大。当时的咖啡馆更像自由交流的Salon,由于信息渠道比较分散都愿意去分享,当今网络时代,可能更愿意互相点赞而不敢和人随意在咖啡馆交谈,即使是极力促成文化交流的membershipprogram里,大家也还是较为矜持的。茨威格回忆到当时每天坐在咖啡馆几小时参与讨论。有一段描写戳中了笑点,他说当大家在讨论尼采时,突然有个人带着做作的,高人一等的模样说“不过,关于自我主义的理念,克尔凯郭尔还是在他之上”,这句话会引起大家的不安,谁是克尔凯郭尔?怎么这个人知道我还没听说过呢。第二天便会冲向图书馆补知识。

51、 “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人群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52、在罗丹朴素的乡下住宅里,我们坐在一只小桌子周围吃了一餐家常便饭。他慈祥而柔和地顾盼,他本人坦率的神情,立刻使我忘记了局促。

53、叶老师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提出一直困惑她的问题。这个女人为何会这样做?为何她不向男人表达出来自己的情感?是不是她特自尊的缘故?稻友们听后,纷纷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进行了解答。

54、与之相似的是我在商务印书馆的展位前看到的景象。几名中学生认真地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前讨论着自己看过哪本,有着怎样的阅读体会。令人想到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描述的中学时代:“我们在原先坐着埋头学习的课堂上已听不到什么新的内容或我们觉得有知识价值的东西,而课堂外面却是一座令人产生无穷兴趣的城市,有剧院、博物馆、书店、大学??我们那种被压抑的求知欲、那种在学校里无法满足的对知识世界、艺术世界、人生享乐的好奇心,统统如饥似渴地转向学校以外发生的一切。”

55、少年时茨威格的父亲对他影响很大,在文中茨威格评价其父亲为低调,不爱抛头露面,谨慎,极为克制,绝不贪婪。描述的有点中国传统意义上“圣人”那个意思了。歌德曾说“在人头攒动的争先恐后中,勋章和头衔可以抵挡某些伤害。”不需靠勋章和头衔来抵抗世界恶意的人一定是有其内心深处更强大的东西作为防护。茨威格无疑为父亲这种特质感到自豪。他写道:“正是拜他所赐,我才能感觉到唯一比较可靠的财富:那种内心自由的感觉。”读到这句我心头一震,这不是外公给我的感觉吗。所有财富中最可靠的是内在的自由感,不是今天所说可以dowhateveryouwant的自由,而是内心可以不受勋章,头衔,外在财富,powerplay而去思考的自由,内心充实的坚定感。没有什么能像它一样给你自由的同时给你安全感。

56、茨威格1939年逃亡到南美,1942年在南美自杀。他所生活的欧洲,经历了从和平安详到纳粹上台的巨大变化。这是《昨日的世界》的主题所在。

57、斯特凡•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为著称。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以及作家和历史人物传记《三大师传》等。

58、   在茨威格写《昨日的世界》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出于绝望,我正在写我一生的历史。”

59、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之女。1793年10月16日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茨威格在深入研究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以缜密的心理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描写了她的一生。在茨威格笔下,她既非保王派所说的纯洁无瑕的伟大圣女,也不是革命派攻击的下贱娼妇。而是“一个性格平庸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一个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志向去当英雄。”

6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5hH7-eXvqyp3JWZWUXujg提取码:0elh书名:变形的陶醉

61、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你失败次数多了,妈妈也不要你这个孩子了。

62、人总是在吃肉的时候夸肉香,洗碗的时候骂碗脏。

63、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浪漫。

64、固然新书和新版书满足了人们阅读的新鲜感,但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也不示弱。顾真指着在壁柜上排放整齐的译文经典作品系列说,“其实我们的名著经典也一直很受学生d的欢迎。这些作品几乎自首版以来就没有做过改动,其版本、译者都依然是上世纪以来的风貌。”

65、花心被人骂,专心被人耍,真心被人骗,好心被践踏,这就是现实。

66、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东西著《篡改的命》:被顶替的人生,寻找灵魂的出口

67、读了二十页,我就被作者和这段历史牢牢抓住了。

68、本书显示了茨威格杰出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中译本。

69、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70、从自己一生中忘却的一切,本来就是由一种内在的本能在此之前早已断定认为应该忘却的。唯有自己想要保存下来的事,才要求为他人而保存下来。所以,这里叙述和选择的,并不是我的回忆,而是为他人而作的回忆,但这些回忆也至少反映了在我的生命进入冥府之前的一生!

71、“电子书阅读越来越普及,作为出版商会不会感到担心?”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世纪文景和上海译文的两位负责人,他们的回答却惊人地相似:不担心。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方在策划图书时,都会考虑到纸质书和电子书两方面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虽然电子书的销量呈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读者依然更偏好纸质书。可是也有很多人,如亚马逊总裁贝佐斯,曾预言纸质书会最终走向消亡,也不担心?“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顾真举出了黑胶唱片的例子,“黑胶唱片的音质是CD和流媒体播放无法比拟的,这是它能够回归的重要原因。书籍也一样,一些人可能会使用电子书阅读,但很多人表示他们更喜欢纸质书,因为阅读的‘质感’不同,并且作为书架上的收藏,可以随时翻阅。”王玲则表示,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更重要的是书的内容质量,“只要有读者愿意读,哪怕这个受众群很少,我们也愿意去出。”

72、难民出身的“零号”小孩在酒店当礼宾员,被一位堪称是完美旧绅士的酒店经理古斯塔夫先生看中并进行培训。

73、和我自己的意愿相反,我成了理性遭到最可怕的失败和野蛮在时代的编年史上取得最大胜利的见证人;从未有过像我们这样一代人,道德会从如此高的精神文明堕落到如此低下的地步—我指出这一点,绝非出于自豪,而是含着羞耻。

74、而古斯塔夫先生则是“贵族欧洲”的化身,是已经消亡的古典欧洲的缩影。

75、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76、胡塞尼的书也是很推荐的。故事性强,情感真挚,同时也是了解阿富汗文化的好书。

77、我觉悟遗忘一切其他事物而集中意志以求完美的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别无神妙的方法了。

78、——————————你没有认出我来,当时没有认出我,也从来没有认出过我。

79、‍‍最近重温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上次读大概是三年前,当时读到些什么有些模糊,只记得读的时候心潮澎拜,为了重新找回内心的波澜,重新拿来翻阅。对于一个热爱怀旧的人来说,《昨日的世界》仅凭这个书名便能激起人无限的向往,倒也不是怀念过去的生活,只是迷恋“过去”这个概念。虽然这个概念具有迷惑性。这也是我一直纠结的,人类因太依赖文字,“人”和“事物”的本质之间往往夹杂着一个由文字构建出来的概念,虽有借鉴之功效,但很难触碰事物的真相,甚至会起反作用,导致你追求一个本质上或许并不会感兴趣的东西。然而“本质”是什么?又要如何触碰?也许还是文字的陷阱让人觉得安全,至少有个范围和框架,可拿来揣摩。

80、弗洛伊德对于人际传播的看法产生了帕洛阿尔托学派,而批判学派中的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结合起来,建立了批判传播理论。

81、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