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意思(78句精选)
一鼓作气的意思 1、 趁此大捷,我军应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扫穴犁庭。 2、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出处):《左传·庄公
一鼓作气的意思
1、 趁此大捷,我军应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扫穴犁庭。
2、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的意思)。
4、老师提醒大家参加比赛有如作战,要一鼓作气,才能夺得锦标。
5、(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十九:“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趁热打铁,把话都说净。”(一鼓作气的意思)。
6、第二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是在追齐军时曹刿的想法,体现了他万事谨慎、事事细心观察的性格,这才是他最终能大获全胜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对方并不是因为实力不济才败,仅仅是因为一时士气低落而已,但落败后他们就成了穷途末路的处境,此时他们是极有可能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的。曹刿观察了车马逃跑的痕迹,发现他们已经乱了阵脚,才确定他们是真的无心再战了。
7、最终,鲁国打了胜仗。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齐军两次击鼓,我军都按兵不动呢?”曹刿答道:“作战,靠的就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士兵斗志昂扬、勇气饱满;第二次击鼓,气势就有点衰减;第三次击鼓,敌军的气势就枯竭了。趁着敌军勇气衰竭的时候,击鼓冲锋,一鼓作气迎战,怎么会打不赢呢!”鲁庄公点头称是。
8、 (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9、(一鼓作气的意思):鼓:指敲响战鼓;一鼓:指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指勇气。原指战斗开始时,每次击鼓都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现用于形容做事情时振奋精神,鼓足劲头,趁势头一下子就把事情干完。
10、《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11、 古语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12、《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释义: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勇气就减弱;到三次击鼓时士兵勇气已经竭尽了。
14、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感悟:近代影响较大的曾国藩,一生勤劳,养成了三个勤劳的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16、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千百年来她无时无刻不滋养着我们华夏儿女精神家园,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17、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18、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19、比如罗隐有个千古名句叫“今朝有酒今朝醉”,看上去洒脱得很,让人也想跟着醉一把,但很多人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才是他写这诗的原因。再比如李贺的千古名句“雄鸡一声天下白”,看上去也是霸气得很,但它的上一句“我有迷魂招不得”才是其一生的写照,字字都是泪。
20、春秋时,有一次齐国和鲁国交战。当齐军打过第一通鼓的时候,鲁庄公也要下令擂鼓,准备冲击,但大将军曹判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齐军擂过第三通鼓时,曹判对鲁庄公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几乎没有勇气了。当敌人已没有勇气时,而我军勇气正高涨,这才是取胜的最好时机。在曹判的帮助下,鲁庄公打胜了这一仗。
21、近义词:一气呵成( yī qì hē chéng )
22、(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3、(解释):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24、光线幽暗,一束光洒在正中央,红衣女子垂手而立,面庞清秀。面前大大小小一堆鼓,都是新鼓,鼓皮紧平而呈乳白,椿木鼓身也是浅浅的本色,看得见纹理。只有鼓架上的这一面鼓旧些,颜色深些,鼓皮油光发亮,看得见岁月的痕迹。
25、 一鼓作气的近义词: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一气呵成;
26、示例: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27、《一鼓作气》是一个成语故事,它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说到用击鼓的方式鼓舞士气,那么这个成语故事肯定是跟战争有关的,这场战争就是长勺之战,这是一场非常著名、载进史册的战争……那这场战争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故事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今天的故事吧!
28、(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强调鼓足干劲,趁热打铁。
29、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30、感悟:一鼓作气的成语由此而来。《孟子》里记载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31、(翻译):刚听到这些话,还是劲头很大,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32、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33、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34、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35、著名的《曹刿论战》中,曹刿之所以在“齐人三鼓”后才发动攻击,主要是因为敌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6、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37、于是,鲁庄公和曹刿同坐战车,统率军队在长勺迎击齐军。
38、我父亲以后,二爷爷再没传过其他人。二爷爷八十岁时还吹得响唢呐,打起鼓来依旧坚定而干脆。卧室墙上,一直挂着一面牛皮鼓和一支唢呐。如今,村里最后一个吹鼓手走了,墙上的唢呐被安放在二爷爷枕边,陪伴他去了天堂。无处安放的鼓因为多年不用,鼓皮慢慢潮了松了,再也敲不出当年的声响。
39、(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40、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41、(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2、(解释): 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持续发力扩大战果。
43、 (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44、(解释): 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45、一鼓作气出自《左转》中,是在曹刿向鲁庄公解释战胜齐军的原因时说出的话:鲁庄公的向曹刿请教说:“先生果然有过人之处,只是寡人还是有些不明白,在战争刚开始时,先生为
46、例句:我们大家一鼓作气,把剩下的活儿干完。
47、译文:估量自身的力量而去实行,观察并掌握时机而采取行动。
48、这项任务对他来说并不难,稍微准备一下一鼓作气就可以完成了。
49、 古语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50、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51、其中含有大量的古人说话、做事的智慧,可以说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更是一部教我们做事的宝典。聪明人总会从中汲取做事的大智慧。
52、(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53、 公元前684年,有一次齐国发兵攻打相邻的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国有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叫曹刿(ɡuì),精于兵法,只见他自告奋勇,请求带兵一起抵抗齐国。齐鲁两军对阵于鲁国的长勺,史称长勺之战。
54、一鼓作气的意思:鼓:指敲响战鼓;一鼓:指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指勇气。原指战斗开始时,每次击鼓都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现用于形容做事情时振奋精神,鼓足劲头,趁势头一下子就把事情干完。
55、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56、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57、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国敲了三次战鼓,我们才能出击呢?”曹刿回道:“主公,打仗靠得是将士们的士气。敲第一遍鼓时候,齐军士气旺盛,如日中天;敲第二遍鼓时候,齐军士气已经锐减一半,精神涣散;敲第三遍鼓时候,齐军士气就如泄了气的皮球,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个时候,我军趁机擂鼓进攻,精神疲乏的齐军哪里能抵挡斗志昂扬的鲁国将士呢?”鲁庄公听后极为赞许,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果然很有道理啊!”
58、他昏昧无知,冤杀大将,宠幸伶人到无可复加的程度,最终被叛军所杀。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写的就是这个事,中心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9、古语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60、闻一多《时代的鼓手》:“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危机,完成大业。”
61、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62、 (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63、(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64、(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
65、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66、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7、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68、近义词:一气呵成( yī qì hē chéng )
69、(出处): 《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70、解释: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71、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想起这些与皮鼓有关的往事。我只知道,鼓点响起来,那些快消失了的记忆,就像隔壁摊上的皮影人物,排着队伍走出来。我看见每个小人样的脸上露出戏里的表情。
72、来自乡间的曹刿以出色的才智帮助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为后世留下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真知灼见。对此曹刿做了这样的解释“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
73、(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4、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75、这个故事讽刺犀利,非常幽默,又发人深省。我们做事也好,改正自己的错误也好,一定要有一鼓作气的精神,不要拖拖拉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缺乏这种一鼓作气的精神,人很难做成事。
76、译文:善念善行不能放弃,恶念和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77、 于是,鲁军战鼓擂响,鲁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杀得齐军落花流水,抱头逃命。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观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