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主要作品(32句精选)
马克吐温主要作品 1、直到一天半夜——镇上突然喧闹起来——汤姆和蓓琪被找到了!原来,汤姆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最后找到了一个出口。 2、这以后,《沙里缅度联邦报》
马克吐温主要作品
1、直到一天半夜——镇上突然喧闹起来——汤姆和蓓琪被找到了!原来,汤姆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最后找到了一个出口。
2、这以后,《沙里缅度联邦报》派马克吐温去当时被称为三明治群岛的夏威夷作通讯记者,给联邦报寄来关于那里的事情的信。后来他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地报》工作时也是根据这些幽默的信件写出的,因为《加利福尼亚大地报》派了他取道巴拿马运河从旧金山到纽约市,作巡回记者。当时他就不断寄出信件给报纸出版,讽刺而幽默地记录他的所见所闻。1867年6月8日,吐温乘游艇前往费城,要住5个月。这一游导致了《傻子旅行》的诞生。
3、1871年至1895年是马克·吐温创作的第二阶段。1870年2月,三十五岁的马克·吐温与纽约富商的女儿奥利维娅·兰登(OliviaLangdon,1845-1904)结婚。马克·吐温很欣赏奥利维娅的文学天赋和文学鉴赏力,感情甚笃,伉俪情深。婚后的二十多年是马克·吐温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对美国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进行了全面思考,以辛辣的讽刺手法批判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道德沦丧的现实,出版了一系列在美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小说。与过去的创作相比较,他这一阶段的创作更加成熟,对社会的批判更加深刻和尖锐。重要的作品包括:《艰苦岁月》(1872)、《镀金时代》(1873)、《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密西西比河上的昔日时光》(1876)、《海外漫游记》(1880)、《王子与贫儿》(1881)、《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一段奇特的经历》(1881)、《被盗走的大白象》(1882)、《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1884)、《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889)、《百万英镑》(1893)和《傻瓜威尔逊》(1894)等。
4、他甚至喜欢上了名叫蓓琪·撒切尔的女孩,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马克吐温主要作品)。
5、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6、吐温擅长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他协助创造并发扬基于美国精神和语言发展而成的一类独特的美国文学类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吐温的很多作品在当时都受到压制。而因为频繁使用词语“黑鬼”(niggner)——在故事发生的内战前期,这是种非常常见的表达——《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反复被美国高中教育抵制。
7、马克·吐温用天真老实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识的。主人公总是怀着某种理想或某种单纯的想法,但在现实中处处碰壁,说明他这个理想是不现实的,行不通的,而他越不明白这一点,就越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8、1865年至1870年是马克·吐温创作的第一阶段,发表了大量幽默短篇小说,极度夸张、幽默和滑稽成为这个阶段他主要的创作特色。主人公天真老实,思想单纯,为人处事有一套先入为主的原则,却处处碰壁。作品融幽默和讽刺于一体。如收录本书的经典名篇《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坏孩子的故事》《我近期辞职的经过》《火车厢里的吃人事件》《卡匹托尔山的维纳斯传奇》《田纳西新闻业一瞥》《竞选州长》《我是如何编辑一份农业报的》《好孩子的故事》《大宗牛肉购销合同履行始末》等。在马克·吐温看来,“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揭露、讽喻和批判宗教、教育的危害,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彼此欺诈、勾心斗角的社会风气,美国新闻界乌烟瘴气的现状,民主、自由掩盖下的美国社会真相,种族歧视和伪民主的社会现实。《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发表于1865年,是他的短篇小说处女作,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西部故事。当时的西部故事大多是外行人如何哄骗高手、弱者“欺骗”强者而获胜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吉姆·斯迈利有一只善跳的青蛙,逢人便以青蛙来赌钱。一次他要求陌生人和他赌,但陌生人没有青蛙,斯迈利便主动替他去抓青蛙;陌生人乘机往斯迈利的青蛙里灌满了铅丸,结果赌赢了。众多评论家认为,这个短篇小说虽为早期作品,但算得上美国文学中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幽默作品。《竞选州长》发表于1870年,也是马克·吐温的早期代表作。主人公“我”作为独立d的候选人参加了纽约州州长的竞选,与同时参选的共和d和民主d候选人斯图尔特·L·伍德福德和约翰·霍夫曼展开角逐,且自认为具有更加“优秀的人品”。但竞争对手卑鄙无耻,手段下作,对“我”肆意造谣中伤,利用d派报纸以选民的名义接二连三地给“我”扣上“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鬼”“贿赂犯”“敲诈犯”等莫须有的罪名。“最后,d派之争令‘我’蒙受到的无耻迫害自然而然到达了高潮,有人竟然教唆九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肤色各异,衣衫破旧——冲上公众集会的演讲台,抱住我的双腿,管‘我’叫爸爸!”“我”只得声明放弃竞选。小说有力揭露了美国“民主”选举的虚伪。作品篇幅短小,但泼辣有力,用夸张、讽刺的笔法烘托出喜剧的气氛,突出讽刺的主题,为“美国民主”描绘了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9、出版《艰苦岁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10、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
11、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12、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4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3、《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发表于1893年。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14、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里·费恩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
15、1812《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
16、1878年春—1879年夏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17、《王子与乞丐》的故事情节虽然今天常出现于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但其实并不普遍被接纳。这是吐温首次尝试写“乞丐”,其缺点是吐温在英国社会并没有太足够的经历。《王子与乞丐》写作期间,吐温亦开始了《顽童流浪记》的写作,并也把另一部游记,《浪迹海外》完成掉。《浪迹海外》是马克·吐温往中欧及南欧旅行的游记。
18、第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这个“我”像中国相声里的主人公一样,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他们大都天真、老实、无知,思想单纯,什么事都一厢情愿,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19、马克吐温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生动的表现了小市民的见闻,令人忍俊不禁。
20、他活泼好动,还有着许多精灵鬼点子,而且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流浪儿哈克贝利·芬去闲逛、玩“海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等等。
21、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22、可以说,在中国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们当中,马克·吐温是知名度最高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融幽默与讽刺于一体,富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对社会、人生洞察深刻,鞭辟入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广为传播,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23、1825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24、第他在西部幽默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极度夸张的艺术想象。
25、后来,汤姆侦察出印第安人乔住进了一个客栈,他和哈克合计趁印第安人乔外出时,搬走钱箱。
26、他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
27、《冒险者们-甘巴和他的伙伴-》(1976年)
28、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
29、1883年夏马克·吐温在夸雷农庄完成了《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的写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奥斯谷特出版。118《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30、1818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31、《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发表于1893年。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