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思想(50句精选)
伏尔泰思想 1、悲剧当中所涉及的,都是伟大的情感和充满豪情的蠢话,都是在寓言和历史中沉淀的古老的谬误。……好的戏剧表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可笑之处,是一幅会说话的图画。如
伏尔泰思想
1、悲剧当中所涉及的,都是伟大的情感和充满豪情的蠢话,都是在寓言和历史中沉淀的古老的谬误。……好的戏剧表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可笑之处,是一幅会说话的图画。如果你对这个民族了解得不够深刻,你就无法评判这幅画得妙处。
2、此外,老子的抱朴守拙、韬光养晦、居安思危的思想在《查第格》中时有暗示或表现:查第格由于说了真话而吃了亏,后决定闭口不言,试图以这种退身的姿态来保全自身(尽管失败了);查第格受到巴比伦国王的恩宠,自以为到达了幸福的彼岸,但事实却证明恩宠与幸福都只是表面上的,一时的,不可能长久,人在处于事业或人生的颠峰状态时都不可得意忘形、高枕无忧,须知天有不测风云,此时的恩宠预示着彼时的失宠,幸福之中孕育着不幸的种子。(伏尔泰思想)。
3、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4、德普雷奥先生在以人为题的讽刺诗当中,是这样来批判人的理性的:(伏尔泰思想)。
5、Dictionnairephilosophique
6、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
7、1711年至1713年间,曾为法国驻荷兰大使馆秘书。
8、顾名思义,哲理小说的特点在于以阐明某种哲理为目的,而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则是以宣传其启蒙思想为目的。在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并未像后来的狄德罗和卢梭那样,为资产阶级革命所必需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显著的贡献,提出一系列正面的主张和方案,而是为廓清这一基地对封建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进行了扫荡和破坏,他以此为己任,在自己书信的末尾几乎都加上了缩写的“铲除卑鄙”的口号。他的哲理小说正是他这种战斗精神的最好体现,特别是因为这些小说写于他阅历已深、学识丰富、思想成熟的老年,其阐明哲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就使得它们成为了伏尔泰得心应手的战斗武器。
9、反对和抨击天主教,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天主教统治。
10、1729年至1749年间完成了多部著作,如悲剧:《布鲁特》,《扎伊尔》;戏剧:《穆罕默德》,《凯撒之死》等。
11、情节一:在庄子故事的开头,庄子出游山下,遇见一位浑身缟素的少妇“手运齐纨素扇,向冢连扇不已”,巴望早日将亡夫坟上的土扇干,以使自己能早日获得自由,重新嫁人。在《查第格》中,查第格的新婚妻子阿曹拉去看望替夫守墓的高斯罗寡妇,发现这位曾发誓“只要溪水在坟旁流一天,她就在坟上守一天”的“令人尊敬”的女子,正忙着把亡夫坟边的溪水引到别处去。
12、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13、本书是伏尔泰1726至1729年避居英国期间,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以书信的形式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书中,伏尔泰宣扬英国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
14、Photo(C)MuséeduLouvre,Dist.RMN-GrandPalais/PierrePhilibert
15、1726年-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著。
16、赵文|Affectus概念意涵锥指—浅析斯宾诺莎《伦理学》对该词的理解
17、(CouronnementdeVoltaire)
18、法国和它的盟国还在举行毫无意义的仪式,为并未真正取得的胜利感谢上帝。这是一种为了鼓励必须永远加以欺骗的百姓而确立的习俗。
19、男爵夫人体重在三百五十斤上下,因此极有声望,接见宾客时那副威严,越发显得她可敬可佩。她有个十七岁的女儿居内贡,面色鲜红,又嫩又胖,教人看了馋涎欲滴。男爵的儿子样样都跟父亲并驾齐驱。教师邦葛罗斯是府里的圣人,老实人年少天真,一本诚心地听着邦葛罗斯的教训。
20、伏尔泰在《哲学书简》中为人世间的幸福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
21、反社会学。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22、Photo(C)MuséeduLouvre,Dist.RMN-GrandPalais/PierrePhilibert
23、《伏尔泰文集(第9卷):路易十五时代简史·巴黎高等法院史》
24、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著作,如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
25、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备加推崇的同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26、《哲学辞典》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1764年匿名出版。这部辞典不同于一般的辞典,其解释旁征博引,近乎是对所收词条的学术史的梳理。在书中,伏尔泰通过对各种词条的解释,尖锐地批判了宗教狂热带来的迷信和无知,强调理性的力量,认为只有从理性出发才能为人类带来光明。
27、吴功青|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及其内在困难:道德、政治与历史
28、伏尔泰的史学突破了西方一隅的界限,将眼光放到了欧洲之外包括中国、印度、阿拉伯在内的广大地域,并说明西方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东方文明的。
29、《风俗论》一书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政治史传统,将视角投向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科技、民俗和宗教等方面。伏尔泰在书中要做的就是证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在伏尔泰的这部巨著中,有三个特点最值得重视:对于历史记载的怀疑和考辨;对欧洲中心主义的突破;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诸如平等、自由等思想的极力捍卫。
30、Photo(C)RMN-GrandPalais(muséeduLouvre)/StéphaneMaréchalle
31、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32、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
33、©MuséeduLouvre/A.Dequier-M.Bard
34、Peter-AntonVonVerschaffelt
35、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
36、丹尼尔主编作品 |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授权
37、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他很有名的一句话:“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一说认为伏尔泰并没有说这句话,而是EvelynBeatriceHall于1906年出版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中表达伏尔泰主张时所记下的)
38、男爵是威斯发里第一等有财有势的爵爷,因为他的宫堡有一扇门,几扇窗。大厅上还挂着一幅壁毯。养牲口的院子里所有的狗,随时可以编成狩猎大队;那些马夫是现成的领队;村里的教士是男爵的大司祭。他们都称男爵为大人;他一开口胡说八道,大家就跟着笑。
39、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更加钦佩瑞典国王——他23岁就给人戴上波兰王冠,还是应该更加钦佩亚历山大亲王——他拒绝这顶王冠。
40、情节三:庄生假死;查第格与朋友加陶设下计谋,亦假死。
41、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倍加推崇的同时,必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
42、第一件事发生在一七六一年。 在法国南部的土鲁斯城里住着一个叫吉恩-卡拉斯的店主,是个新教徒。土鲁斯一直是个虔诚的城市。那儿的新教徒不许担任公职,也不许当医生、律师、书商或是助产士。天主教的家庭里不准任用新教徒佣人。每年的八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日,全体居民要用隆重的赞美盛宴和感恩来纪念杀戳新教徒的圣巴塞格梅大惨案。 尽管环境不太妙,卡拉斯一辈子还是和左邻右合和睦相处。他的一个儿子改信了天主教,但是父亲对儿子仍然很好,还对人们说,就他自己来说,他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爱的宗教。 但是吉恩家发生了一件不可外扬的丑事,那就是关于他的大儿子麦克-安东尼。麦克是个不幸的人。他想成为一名律师,但是这个职业不让新教徒参加。他是虔诚的加尔文主义者,还拒绝改变自己的信条。思想斗争使他患了忧郁症,最后病魔深深地摧残了这位年轻人的思想。他开始为父母背诵哈姆雷特的著名独自,他独自长时间散步,并常常向朋友们讲自杀的好处。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家里人正在招待一个朋友,这个可怜的孩子悄然离去,跑到父亲的储藏室里,拿了一根打包的绳于,在门柱上悬梁自尽了。他父亲几小时以后发现了他,他的罩衣和衬衣都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鞋子的上面。家里人绝望了。那时自杀的人要脸朝下赤身裸体地被拖着穿过城里的街道,然后绑在门外的绞刑架上,让鸟把尸体吃光。 卡拉斯一家是有身份的人,对这样的奇耻大辱是不甘心的。他们站成一圈,讨论应该做什么和准备做什么,这时一个邻居听到了这场混乱,报告了警察。丑闻迅速传开了,这条街上马上挤满了愤怒的人群,他们大声呼喊要求处死老卡拉斯,”因为他为了不让儿子成为天主教徒就把他杀了。” 在小城市里是无奇不有的,而且在十八世纪法国的乡下,无聊就象一个黑色的送葬棺材,沉重地压在人们的身上,因而最无知离奇的故事也有人相信,它们能使人们如释重负似地松一口气。 高级官员完全清楚在这种可疑的情况下自己应该做什么,于是他们立即逮捕了卡拉斯全家、客人、佣人及最近去过或接近过卡拉斯家的人。他们把犯人送到镇公所,给他们戴上镣铐,扔到专门关押怙恶不悛的敌人的地牢里,第二天对他们进行了审查。所有人讲的都一样,麦克-安东尼怎样不露声色地进了家门,怎样离开了房间,他们认为他是去一个人散步了,等等。 然而这时土鲁斯城的教士们也参与了这件事,在他们的帮助下,可怕的消息传开了:这个胡格诺派教徒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要树立真正的信念,他嗜血成性,因为儿子要转回到真正的信仰,就杀死了他。 熟悉现代侦破方法的人们会认为官方一定要利用当天对谋杀现场的调查结果。人们都知道马克-安东尼身强力壮,他二十八岁,父亲六十三岁。他父亲不经任何搏斗就轻而易举地把他挂到门柱上吊死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但是没有一个镇议会议员为这微不足道的细节费脑筋,他们忙着收拾受害者的尸体,因为麦克-安东尼的自杀现在被认为应当受到殉教者的待遇,尸体在礼堂里停放了三个星期,被穿白服的忏悔者们按最隆重的仪式埋葬了。他们出于一些不可思议的原因把已死去的加尔文主义看作为自己组织的成员,把他的涂抹了防腐药料的尸体隆重地送到大教堂,这通常是为主教或当地最富有的资助人采用的仪式。 在这三个星期中,城里每个布道坛都一再敦促土鲁斯虔诚的人们提供反对吉恩-卡拉斯和他们家的证据,最后大众报刊彻底抛出了这个案件,审判在马克自杀了五个月之后开始了。 当时一个审判官灵机一动,提出应该到这位老人的铺子里去看看他所描述的那种自杀是否可能,但他被十二票对一票压倒了,卡拉斯被宣判施以酷刑,用车轮把他撕裂。
43、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44、本书由伏尔泰的两部历史著述构成:《路易十五时代简史》和《巴黎高等法院史》。前者叙述了路易十五在位时期,法国封建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情况;后者追溯了在法国政治历史舞台上最具法国特色的、持续影响时间最长的政治机构巴黎高等法院的历史。该书向我们详细展示了法国启蒙运动宏阔而深远的政治背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伏尔泰治史及为人传记的特点,一反罗马、希腊史家的以政治、军事为主,兼论当时帝王将相的写法,而是把人物置于时代范围内加以评述,写时兼及财贸、宗教、文化等领域,内容丰澹且颇具可读性。
45、人们历来都把伏尔泰阐述人类文明的历史著作视为世界文化史之先河。
46、缺乏十分明确的、大家熟悉的法律条文,风俗习惯和法律变化无常,这一直是法国社会的特征。
47、 关于他撰写的悲剧、故事、诗歌、哲学以及物理论文,都无需在本书里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加以评论。他的十四行诗并不比同时期的几十个诗人写得好。作为历史学家,他的资料并不可靠,而且乏味得很,他在科学领域的探险也只能达到我们在星期日的报纸上看到的那种水平。 但他是愚蠢、狭隘、固执和残忍的敌人,由于勇敢而坚强,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一九一四年的大战之前。 伏尔泰生活的年代是个走极端的时期,一方面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腐败过时的宗教、社会和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是一大批积极但又过分热忱的青年男女,他们想搞个太平盛世,但完全没有实际基础,只不过是一片好心罢了。他是个不引人注意的公证员的儿子,体弱多病,诙谐的命运把他扔进了鲨鱼和蝌蚪的大旋涡里,要么溺死,要么游出来。他愿意游出来冲到岸上。他长期同逆境作斗争的方法常常令人怀疑。他乞求、谄媚、充当小丑的角色。但这是在他没有版税和成为文学巨人之前的所做所为。让这个从来也不为混饭吃而粗制滥造作品的作者扔出第一块石头吧! 这并不是说,伏尔泰为了几块多余的砖块发愁。在他漫长而繁忙的一生中,他献身于与愚蠢的斗争,经历了无数次挫败,因此不在乎被当众打一顿或是挨了人家扔来的香蕉皮这类小事。但他是一个不屈不挠、充满了希望的乐天派。如果他今天在陛下的监狱里消磨了时光,说不定明天就会在驱逐他的同一个宫庭里得到一个名声显赫的职位。如果说他的一生都被迫去听那些愤怒的乡村牧师骂他是基督教的敌人,有谁知道在塞满了情书的碗橱的某个角落里,说不定扔着教皇赠送给他的一枚漂亮的勋章,以证明他既能遭到教会的非难,也能受到教会的赞许。 这是不足为奇的。 他尽情地领略人间的快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着奇怪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伏尔泰在血统上属于中间阶层。他的父亲,由于缺少一个得体的名称,可以称为开私立信托公司的那类人。他给许多富豪贵族的心腹打杂,兼管他们的法律和财务利益,因此年轻的亚鲁艾(因为这是他家的姓)习惯于接触比自己的家庭境遇稍为好点的阶层,这在后来的生活中给予了他压倒大多数文学对手的有利条件,他的母亲是一个叫德-奥玛尔德小姐的人。她是个穷姑娘,没给丈夫带来一分钱的嫁妆。但是她的姓前有一个小小的“德”字,所有法国中产阶级(和一般欧洲人,特别是为数不少的美国人)对此都肃然起敬,她丈夫觉得获得这样的奖赏是相当幸运了。她的儿子也沉浸在被封为贵族的祖辈给他带来的荣耀里,他一开始写作就把带有平民色彩的弗朗西斯-玛丽-德亚鲁艾改为更具有贵族特色的弗朗西斯-玛丽-伏尔泰,但是他如何更改、在什么地方更改了自己的姓氏,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伏尔泰非常喜欢姐姐,她在母亲去世后一直照料他。他哥哥是詹森教派的忠实牧师,非常热情和正直,但伏尔泰讨厌他,这是他尽量不在父亲名下生活的一个原因。 父亲亚鲁艾不是傻瓜,他很快就发现小儿子是一个不逞之徒。为此他把儿子送到耶稣会,希望他成为一个精通拉丁文六步韵诗和斯巴达式的严于律己的人。虔诚的神父们尽最大的努力开导他,给这个下肢细长的学生进行已经消亡和正在使用的语言的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但是他们感到不可能根除这孩子的某种“古怪”才能,这从一开始就使他有别于其他的学生。 伏尔泰十六岁的时候,教士们都很乐意让他离开耶稣会。为了赢得父亲的欢心,年轻的弗朗西斯开始学习法律。不幸的是,一个人不可能整天闭目塞听地读书。晚上有许多困散的时间。为了消磨时光,伏尔泰不是为地方报纸撰写一些滑稽风趣的小故事,就是在附近的咖啡店给他亲密的朋友们朗读他的文学新作。两个世纪以前过这种生活一般是被认为要下地狱的。父亲亚鲁艾充分意识到儿子所冒的危险。他求助于一个颇有影响的朋友,为弗朗西斯在海牙的法国使馆里谋得一个秘书职位。荷兰的首都,当时和现在一样,单调得出奇。由于没有事情好做,伏尔泰就开始和一个不特别漂亮的女孩谈恋爱了。女孩的母亲是一个社交界的记者,一个令人生畏的女人。这位夫人希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更有前途的d徒,就赶忙找到法国大使,请求他在整个城市还不知道这件丑闻的时候赶走这个危险的罗密欧。大使自己已经是自身艰保了,不想再找麻烦。他把自己的秘书匆匆忙忙地撵上去巴黎的下一辆公共马车,弗朗西斯丢掉了工作,再次处于父亲的支配之中, 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亚鲁艾想了一个权宜之计,这种方法常常被有朋友在法庭工作的法国人采用。他要求并得到一封“盖有国王封印的信”,把信放到儿子面前,让他要么到强制空闲的监狱去,要么写一份到法律学校勤奋用功的申请书。儿子说他选择后一种出路,并保证做勤奋和用功的模范。他信守诺言,投入自由创作小册子的幸福生活,这方面的勤奋使整个镇子都议论纷纷。这当然不符合父亲的口味,于是他决定运用做父亲的权利把儿子从塞纳河的寻欢作乐的场所赶走,让他到乡下的一位朋友家里住一年。
48、他在哲学上信奉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
49、瑞典人受到他们的君主的光荣的重压,远远大于这种光荣使他们感到的快乐。他们只想同敌人媾和,只想在国内限制戈尔茨男爵让他们感受到的他过度扩大的绝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