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名言名语有哪些(41句精选)

名言名语有哪些(41句精选)

名言名语有哪些 1、能战胜敌人的是英雄,能战胜自己的是圣人;英雄战胜敌人,圣人没有敌人。 2、不求形似,正是潜移造化而于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欲似所以愈离。清.恽寿平《欧

名言名语有哪些

1、能战胜敌人的是英雄,能战胜自己的是圣人;英雄战胜敌人,圣人没有敌人。

2、不求形似,正是潜移造化而于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欲似所以愈离。清.恽寿平《欧香馆画跋》

3、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5、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6、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语》

7、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名言名语有哪些)。

8、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歌德

9、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名言名语有哪些)。

10、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1、今日送上法考励志警句精选,去年有多少法考生就是看着这些鸡血警句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过,最终首战过线的。

12、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为上,法于意次之,发于笔又次之,发于墨下矣。清.张庚

1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4、颜真卿: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15、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姜夔《续书谱》

16、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17、 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18、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腐化缘由,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法狂澜,惟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惟有务本,本固邦国自宁。

19、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巴尔扎克

20、拥有的不知道满足,那便会连原本的也会失去。

21、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翰林粹言》

22、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23、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24、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25、暗恋真是一场隐秘而伟大的戏,从头到尾都只有你自己,不会伤害任何人,唯独会把自己变得不悲不喜。

26、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北宋.米芾《海岳名言》;

27、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清.冯班《钝吟书要》

2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9、0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看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看不透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经的精彩、不逮的岁月,舍不得居高时的虚荣、得意处的掌声。三是输不起。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截人生之败。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30、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清.刘熙载〈艺概〉

31、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灌)

33、鸟打尽了,良弓就没用了,兔子死了,猎狗就可以杀掉了。

34、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35、曹操的儿子、侄子都被张绣杀死,但是后来他依然宽宥了张绣。

36、口下留情,适当沉默,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3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38、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39、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明.项穆〈书法雅言〉

40、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