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不求甚解马南邨(26句精选)

不求甚解马南邨(26句精选)

不求甚解马南邨 1、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

不求甚解马南邨

1、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2、师:这是举了普列汉诺夫读书的例子,之后得出的一个小结论,这是本文的分论点,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到底是哪句呢?

3、赏析:对于个人来说,书籍,自然,也是进步的阶梯。书籍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扩展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发展个人的智慧潜能。

4、 “秦灭之后,我国先秦典籍多已散失。汉兴之后,国家采取多项政策,使儒家经典陆续面世。由于时代变迁,今古文不同等原因,这些复出的典籍如果不加以注解便不易读懂。于是汉人纷纷用今言注释古文,尤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阐明经义往往微言大义,愈来愈冗长。(不求甚解马南邨)。

5、师:同学们,我们最后总结一下这堂课的内容,这堂课我其实给大家教了一种议论文的三步阅读法,老师是这样教的,你们在阅读议论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这种方法去阅读。

6、A、藻饰zǎo  狡黠xiá   大而无当dàng(不求甚解马南邨)。

7、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8、教师小结:因为有前一段的学习经验,这一段推进的很快?问了两个问题:用三个字概括本段,从段中找,得出“观大略”;这一段的举例与前一段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得出由前一段的列举外国事例,到本段的列举中国事例,使议论文的事例更加充分全面,增强说服力。)

9、(6)做到“不求甚解”的方法2——观大略(整体上把握)。

10、生: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1、生:第六段举了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本段的分论点“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同时也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是正面举例。

12、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

13、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14、师:(结束语)既然读书的好处这么多,我们就要好读书,读好书,读真正的书。因为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通过阅读充满力量。

15、  宋人王应麟谈读书时就说,“不求甚解”是“善读书者”,明人何孟春说,“是真正解书者”,清人吴调侯说,“是为善于读书者”。他们都认为 “不求甚解”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16、吹毛求疵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17、师:(课中小结)本文用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三种论证方法,首先是为了证明中心句的分论点,同时也是为了证明大的中心论点。

18、教师小结:教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用2分钟思考,找到文中能概括段意的核心词——活读,然后分析①②句写“虚心”是“活读”的前提,③④句指出做法。)

19、语言品析(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20、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21、上节课我们聆听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作者如同一位智慧老人面对自己的晚辈进行了一番谆谆教诲,使我们如沐春风,深刻明白了读书的目的、价值,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不求甚解》。

22、这两个故事与上文作者对于“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有关系么? 

2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24、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25、个读:王粲读三人的点评“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光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