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论证思路(50句精选)
鱼我所欲也论证思路 1、读通,扫除语音障碍,注意节奏停顿及重音。(由二三组代表完成,教师点拨) 2、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
鱼我所欲也论证思路
1、读通,扫除语音障碍,注意节奏停顿及重音。(由二三组代表完成,教师点拨)
2、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3、③“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之谓失其本心” 运用排比句,以“乡”与”今”对比,指出为得到宫室之美、妻妾侍奉、穷人感激而见利忘义,就是丧失了“本心”.
4、金钱,我所欲也;节操,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金钱而取节操也。
5、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7、第二段,作者举例论证。需要点出的是“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中,“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几句需要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8、正如这件事一般,世间有很多事,都会面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二者只能择其十分难抉择。不过,也许抉择标准有时也是可以判断的,学过《鱼我所欲也》一文,你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11、(2)是:这种;这种做法。为:宁愿;为了;接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3、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14、 举例论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6、(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道理论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
17、 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18、译: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9、反复朗读文章,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
20、(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21、死亡是我厌恶的,(我)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22、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23、反 欲——→莫甚于生——→何不为 于生 其
24、明确:“是心”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25、解说: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有可能存在“鱼怎么能跟熊掌相提并论”的疑问,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见《教师用书》P442)鱼在今天,特别是南方人看来,是极平常的菜肴。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对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北方少河流,鱼也就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
26、⑷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7、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8、课后我让学生整理这些句子,学生发现这些句子句式整齐,排列工整,读起来很有气势,结果很多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都巧妙的运用啦。这也给他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29、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30、(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它。
31、(课后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32、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3、③“如使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 正反对比,进一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
34、索取,我所欲也;奉献,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索取而取奉
35、读一篇文章,不仅要读出作者的意图,也要读出它的美感!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助于逐层深入分析的排比增强了论辩力量。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可以感受其音韵美。背诵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进而达到背诵的效果。
36、师:从刚才对《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中,大家能找到孟子能被称为“帝王师”的原因吗?
37、在讲这一点的时候,我把两种方案都给了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明白语言是需要思考的,只有思考能带给古代汉语最好的解答。
38、明确: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9、(1)不为苟得也( )(2)为宫室之美为之( )
40、⑲[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yú)”,语气词。
41、游戏,我所欲也;学业,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游戏而取学业也。
42、⑭[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43、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44、“有甚于”的解释一是“超过”,一是“有的比……严重。”按照以往的解释是“超过”,今年大家在查相关资料的时候,认为“于”是“比”,“甚”是“严重”,这样翻译“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也是通顺的。按照原来的解释是“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学生更好理解一些。
45、事先,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借助课文中的注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这一环节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发出一句感叹“老师,这篇文章太难理解了。”我就顺势说:“难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呢?”“整篇文章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听到这句话后,我感到很震惊。我的自我以为又一次被打破。换句话说,我课前预设的在这堂课中是实现不了的。
46、蹴尔( )不屑( ) 乡为身死( )如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
47、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有不用也(连词,表目的,用来)
4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49、生13:“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用厌恶喝醉酒但强迫自己喝酒比喻厌恶死亡喜欢不仁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