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名句(54句精选)
金刚经名句 1、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有为法是指目的性很强的法门,即佛祖讲的非法,不正确的法门。去庙里拜佛烧香,求保一家平安,是一种有为
金刚经名句
1、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有为法是指目的性很强的法门,即佛祖讲的非法,不正确的法门。去庙里拜佛烧香,求保一家平安,是一种有为法。双腿一盘,苦思冥想,为了成佛,是一种有为法。所有带有动机,强烈功利,目的性强的法门都是有为法。
3、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4、未审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误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
5、9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慧能(金刚经名句)。
6、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7、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佛家妙语
8、如来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法,是让人不执著于自己所得到的任何东西。在修行的时候,也不能执著于任何东西,始终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清净状态。
9、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一切事物都不存在,而是要认识到它们只存在于因缘聚散的过程中,是缘起性空的。如果我们能看透“万法恒常实有”的假象,破除法我二执,就能证得实相,即见如来。
10、剛念完100遍時,就像沐浴了甘露水一樣,身心一下好輕鬆好輕鬆。自閉痛苦的心得到了這些年從未有過的釋放和解脫。當時,我覺得《金剛經》實在太神奇了!隨即發願,要在一年內持3000部《金剛經》。
11、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13、我们随口而出的“道可道,非常道。”它来自于国学经典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之第一句。但是原著更能让我们明白这句话的涵义。“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意思是说:我们看到的是一般的道,但它不是亘古不变的存在。
14、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5、在你为一件事情愤怒的时候,请想起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应住愤怒生心,不应住贪嗔痴恨而生其心,应生无愤怒心,若心住于愤怒,则为非住,是名为住于愤怒,是故一切愤怒皆非愤怒,是名为愤怒;当你如是想,如是作意,如是思维,知道愤怒即空无,而消除了愤怒的时候,再回过来看。
16、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8、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9、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0、別停止!繼續淸掃…又看到了一片淸新的天地。不要停止,不要灰心,垃圾在越來越少!繼續,再繼續…
2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2、解说:无住在《百法明门论解》中是无贪的定义,因此应无所住是指无贪的意思,同时在般若系的经典中,心通常指慧心所,而慧心所在《百法明门论解》的定义是“拣择”,翻译为白话是指逻辑思维,因此窥基法师翻译为“以智证于无住”,也就是说通过正确的思维而成就无贪。同时无贪是一切解脱者的特征,不会再造任何善恶业,即“无住即无因”。
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24、释义:在此之中我很开心,一定要跟你们说。看到开心的火烧云,一定要告诉你们。
25、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26、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7、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8、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9、释义:不要怕月光洒进来,蛤蟆都要照亮天空,想念家乡的火烧云。
30、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31、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3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3、如果我们做到修布施时不执着于任何外相,这样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有无量的福德。
3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5、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金刚经》
36、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7、这句经文表达了《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凡夫之心念念攀缘,妄认一切外境为真实,由此产生种种执著,把心“住”在六尘之中。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诸法性空,当我们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
38、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39、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1、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佛遗教经》
42、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我国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得传衣钵。
43、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4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45、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感知和现象,其实它们只是名相而已。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所有皆是名义上的相,并不是事物的本来。因为事物本来也是虚妄不实的。
46、“波罗蜜”意指“到彼岸”。佛常以“筏喻”来说明修行过程。
47、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佛家妙语
48、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9、你所需要的是从他人回到自己,最终找回自己。
50、《金刚经》:“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1、一“学”、“习”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词是语言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要素,它的意思会随时代变化,会出现义项的强化、弱化、转化等现象。“学”古今都有学习的义项,但古人讲“学”主要是指学习别人的正确认识与积极经验,虽然也不排斥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更主要的是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朱熹在《四书集解》中就把这个“学”字解释为“效仿”,这大概与古人传授知识以言传身教为主有关。从“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古语中,也可以看到,古人讲“学”主要是指“做人”、“处事”。现在讲“学”,主要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5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53、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復從菩薩生,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入中論善顯密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