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59句精选)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59句精选)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1、(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2、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1、(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2、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

3、这天,扬州城来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年轻人,年轻人身上除了一支古色古香的毛笔,再无其他东西。

4、解释: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5、经过科学家研究成果这个世界上飞过出现过。龙虽然是我们中国的精神,但人类连一条龙都没见过,不要说没见过,就是龙的样子也不知道。

6、(注释)株:树桩子。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7、这个故事造的的确有点夸张,龙怎么可能画的好看,就从墙上飞起来呢比,画龙点睛被人们看作是对画画非常棒的人表示赞别的一个词。

8、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9、南北朝时,梁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特别传神。画动物,像会蹦跳;画人物,像会说话。皇亲贵族、富商大贾都争相购买他的画。

10、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1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非常高超。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了许多的寺庙,都让张僧繇去作画。

12、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13、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14、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15、(英文):addthetouchthatbringsaworkofarttolife

16、“画龙点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该成语在句中一般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7、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18、(注释)塞:边塞。翁:老头儿。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19、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20、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21、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22、张僧繇无法推辞,只得拿起笔来,给壁画上的龙轻轻点上眼睛。他刚点完第二条龙的眼睛时,忽然电光一闪,轰隆一声响雷,把大伙都吓了一跳。一时间风雨交加,天昏地暗,雷鸣电闪中,只见两条龙从墙壁上腾空而起,一会儿就不知去向了。再看那墙壁,只剩下两条尚未点眼睛的龙了。所有目睹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人都不由啧啧称奇。

23、春秋时,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儿子石厚,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害了卫桓公,篡夺了国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愤。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愤恨。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与陈桓公商量好,将两人处决。人们称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24、(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25、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26、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27、听了这个回答,大家更好奇了,纷纷要他点睛,看看龙是否会飞跃而去。

28、大伙都没想到年轻人答应得这么爽快,顿时心生鄙夷,唏嘘一片,那杨知府可是出了名的臭名昭著,对百姓不问不闻不说,苛捐杂税的花样更是层出不穷,搞得百姓,但苦于无处告发,只得忍。汪为见众人唏嘘不止,脸上青筋根根突出,气愤已极,喝道:“叫什么叫,你们都不想活了。”众人听他这么一叫,唏嘘之声更是大作,汪为无奈,今天出来得急没带上兵卫,否则定将这些刁民狠狠教训一顿,当下无暇多想,拉起年轻人扬尘而去。

29、大家仔细一看,是啊,四条龙的眼眶都空着呢?大家觉得不点上眼睛不完美,便齐声说画师快点上眼睛吧!张僧繇转过身来,面对大家微笑着说,诸位,我画龙从来不画眼睛,要不然龙就飞走了。那位老先生摇摇头,这怎么可能呢?太荒唐了,我不信,大家也七嘴八舌地叫了起来,我不信我不信,这样方正对张僧繇说,你就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给大家开开眼界吧!张僧繇说画就画吧!只不过大家看到龙飞起来的时候不要吓到,说完,他举起画笔,给两条龙点上了眼睛,刹那间,乌云翻滚了起来,电闪雷鸣,雷声响起来,真吓人,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随着闪电的雷鸣,两条点眼睛的龙突然从墙壁上飞了出去,人们被突如其来的情景吓的魂飞魄散,等龙飞走以后,大家才慢慢的缓过神来他们看了看,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了。

30、后来人们以“画龙点睛”来比喻说话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31、解释: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32、(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3、  今天香蕉哥哥要给小朋友讲的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34、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弹弓在瞄准它。它们没考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

35、然而当人们凑近细看时,才发现这些龙全都没有眼睛。这样明显的缺陷让大家感到非常不解,纷纷请求张僧繇为龙添上眼睛。张僧繇却笑着说:“为龙画上眼睛不难,可一旦画了眼睛,这四条龙可就飞走了。”

36、传说,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点上眼睛。有很多人问他:“先生为何不点上眼睛呢?”张僧繇回答说:“点上眼睛很容易,但一点上,恐怕龙就会破壁腾空而去。”人们不相信这一说法,都要他点上眼睛,看看龙到底会不会飞走。

37、第三个画家画好了,国王说:“你画的是一个猎人,一只眼睛闭着,一只脚跪下来,画得非常像,我要奖赏你一大包金子。”

38、◎(1)首饰首饰泛指全身的小型装饰品,在人们的.衣装整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9、(注释)道、途:路。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40、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他在下地劳作间隙时,总是读书。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说:“学习就应持之以恒。”后来,他整理树叶,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41、在众人的执意要求下,画龙点睛的主人公张僧繇只得提起笔来给龙点睛。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墙壁开裂。人们仔细一看,原来墙上的那两条画了眼睛的白龙已经腾云驾雾,飞到天上去了。而那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仍然留在了墙壁上。

42、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张僧繇在寺庙的墙壁上画龙,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不到半天的功夫他就画好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张僧繇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人们一阵哄笑,认为他是个疯子。只见张僧繇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老妈子间,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两条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43、有人好奇地问道:“先生画龙为什么不点睛呀?”

44、   在大家的劝说下,张僧繇只得拿起画笔为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谁知他的画笔刚从墙壁上拿下来,院子里便霎时间电闪雷鸣,那两条被画上眼睛的龙一下子飞上了云端。人们都看得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45、在众人的执意要求下,画龙点睛的主人公张僧繇只得提起笔来给龙点睛。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墙壁开裂。人们仔细一看,原来墙上的那两条画了眼睛的白龙已经腾云驾雾,飞到天上去了。而那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仍然留在了墙壁上。

46、张僧繇郑重地回答说:“点睛很容易,但一点睛,龙就要飞跃而去了。”

47、(反义词): 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

48、南北朝时,梁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特别传神。画动物,像会蹦跳;画人物,像会说话。皇亲贵族、富商大贾都争相购买他的画。

49、(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50、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51、(注释)栗:发抖。不因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52、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53、(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文章等

54、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5、(注释)杰:才能超过一般人,杰出。灵:特别美好。

56、剧中领唱、伴唱有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7、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58、(典故)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