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70句精选)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70句精选)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在无兵可用劣势下,自导自演之“空城妙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其之胆色、智慧,在三国历史中之“超凡卓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通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在无兵可用劣势下,自导自演之“空城妙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其之胆色、智慧,在三国历史中之“超凡卓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三国演义》,能够解读出诸葛亮不仅能文,而且善武。与电视荧屏中诸葛亮的文弱形象不同,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既是文人志士,也是刚毅勇猛的代表。虽然在作者笔下诸葛亮没有张飞和关羽等武将那般勇猛,但诸葛亮刚毅勇猛之气十足,是由内而发的,伴随着才智表现出来的。从诸葛亮在战场上谋划与布置等方面,能够体现出来。诸葛亮的刚毅勇猛,充分展现了儒家士人的进取精神,积极抗争。以第40回-第46回为例,诸葛亮烧了三把火,击退敌军,并且独自跟随鲁肃去往东吴,劝说孙权联合起来抗曹。以及诸葛亮身处虎穴再展现的泰然,均展现出其刚毅的心态。再比如第57回柴桑口卧龙吊丧,正是体现出诸葛亮的真诚以及勇敢,巩固了孙刘联盟的关系。除此之外,在七擒、五次北伐等事件中,诸葛亮的坚毅与刚强形象也尽显

3、诸葛孔明的智慧闻名于诸侯,传颂于后人。在无数次的行军对战中:烧藤甲兵、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无一不是经典之作,令敌军闻风丧胆,草木皆兵……

4、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5、罗素在其自传中写道:生命中有三种激情支配者他的人生,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寻和对人类苦难的无限同情。无论中西还是古今,伟大的情感在人类之间应当是共通流淌的。诸葛亮身上的情义美德,比照罗素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还有中国人特有的温良品质。温柔敦厚也正是94版诸葛亮带给观者的最深刻的美学体验。

6、他用自己的余生,去报答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刘备。

7、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9、诸葛亮就像一棵树,深深地扎根,不停地汲取营养,期待有朝一日能长成参天大树,国之栋梁。

10、(4)诸葛亮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事业,反映了作者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由此看来,诸葛亮也是一个充满悲剧精神的形象。诸葛亮形象所体现出的作者的理想和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完美的人格价值,对后世一直产生着较积极的社会影响。

11、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时候,蜀兵在卤城与魏兵相拒日久。魏兵人多势众,又欺蜀军缺粮,一面与蜀军相持等其无粮自乱,一面分兵袭击蜀军后方剑阁以断其粮道。诸葛亮则调遣英勇善战的大将姜维、马岱各率一万军马守卫险要,迫使进攻剑阁的魏兵知难而退。此时诸葛亮只剩下八万兵马了,而出兵之初与士兵有约,以一百天为期,轮流上前方打仗,而此时恰好一百天期满。诸葛亮吩咐按约定将四万兵马先行退回,同时准备迎接接班的四万兵马。此时长史杨仪突然来报告说,魏兵来了二十万增援人马去进攻剑阁,而魏军主帅司马懿则亲率大军奔袭卤城,形势十分紧急,建议诸葛亮将已下令即将回蜀休整的四万兵马留下来对付司马懿,等轮班的蜀兵到达后再回蜀休整不迟。

12、他在无路可退的三国战场,演绎了令无数后人凭吊的独角戏——一个徘徊着决绝着的大汉权力者,如何一步步,杀死了那个聪明的、潇洒的吟诗人。

13、性格特点: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14、接下来“曹操中了都督借刀之计”几句念得就比较快,有种“你不想听我偏说”的感觉,你周瑜自以为高,但是全在我掌握之中。后面“哪有泄露之理”一句依然是稳重的,这是军情,不开玩笑,这是孔明既睿智又诙谐的一面。

15、这一对相伴走过16年的明君贤臣,再次进行了密谈。

16、把诸葛亮看作是智者是没有争议的,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古通兵法,今熟世事,深通事理。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更是成为了一段佳话。自出山以来,不论是在军事才干,政治谋略与治国方略方面,都体现出了他那超凡的智慧。刘备以军国基业倾心相托,唯计是从,关羽、张飞,俯首听命,这且不说,东吴周瑜,才略超群,多次比试,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而吐血身亡,司马懿何其狡诈,似堪匹敌,但也每与对敌,总是战战兢兢,多次狼狈,致留下孔明空城弹琴退敌的佳话,和“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谈,几番仰天长叹:“吾不如孔明也!”一定程度上说,一部《三国演义》,无论愚者智者,都作了这位第一智者的反衬正衬。

17、“火烧赤壁”中,诸葛亮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军队不会水的特点,水上作战,使曹操把船全部用锁链连在一起,以致于着火之后,逃都逃不走。诸葛亮用火烧曹军的船,弄得操军士兵丢盔弃甲,死的死,逃的逃,狼狈不堪,打了漂亮精彩的一仗。

18、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19、于是“安定天下”的治国理想,在他的心中扎根发芽。

20、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

21、  同世的豪雄对诸葛亮都有赞誉,后世君主、文人亦多溢美之词,而诸葛亮走上神坛《三国演义》则是主要推手。

22、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就和刘备说过:“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并不只是装逼范地随口一说,而是真正地表达了诸葛亮即将面临的悲剧。

23、廉政建设。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24、“对火字”一场,孔明进帐后念到“恭喜都督、贺喜都督”,“恭喜”和“贺喜”念的比较长而且比较重,这是故意给周郎听的,想瞒我?我早就知道了!

25、诸葛亮对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充满了感激。自己也倾尽权利为刘备出谋划策,而这些计策中,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

26、这从他始终不愿在实力雄厚的曹操麾下效力,而是选择军力羸弱的刘备,就可见一斑了。有人说,诸葛亮太善于狡辩,不管是在东吴的“舌战群儒”,还是在北伐战场上的“骂死王朗”,都让他赢得了“天下第一骂”的名头。

27、历经七年的北伐失败后,诸葛亮积劳成疾,他带着没有平定中原的遗憾郁郁而终。

28、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29、临行前,诸葛亮踌躇满志,他即对北伐充满信心,又对少主刘禅放心不下。

30、在关键时刻,诸葛亮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把对方关心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厚道,也是做人的格局。

31、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32、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33、军事发明。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34、诸葛亮在出山后,辅佐刘氏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战绩。然而这些只是在为以后统一大业做准备,而最终目的是要巩固自己的军事实力。当刘备占据了益州和荆州后,他一直在、告诫留守荆州的关羽,荆州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他还提出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孔明深知刘备一人之力无法与曹魏抗衡,因此联合吴国一起抗曹对两国都有好处。荆州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北伐中原的中转站,占据荆州是以后统一大业的最关键的一环,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5、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36、他的忠厚之举,历经18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为世人所称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7、  如果能够客观分析蜀魏两国实力,明显魏强蜀弱,诸葛亮“知彼知己”都没做到,违背军事规律劳师远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主要有两种说法:为了实现匡扶汉室统一全国的理想;以攻代守。但从军事角度看,这些都没有说服力,除非一点诸葛亮借北伐牢握兵权这比较说得通。

38、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及才能是从两方面体现的。在第三十六回中,徐庶曾曰:“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39、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后世人们心中他是一位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千古贤相,是忠臣的典范。

40、因为心中对百姓怀有悲悯同情,才会坚定不移地追随以民为本的刘备,于是乎,在诸葛亮追随刘备、效忠道德理想的时候,后人看到了他更多的美德——忠义、节俭、克制、操守以及无私的大仁大爱和大智大勇。凡此种种美德都源自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温良品质,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善”所折射出的、源源不断、历久弥新的人格魅力,并让更多的人选择相信“善”的巨大力量。这种温柔敦厚恰恰是崇高感和优美感水乳交融之处。

41、第孔明的核心价值,不是忠诚和智慧,而是信义。

42、他得到了当时名士庞德公的赏识,称他为“卧龙”。

43、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44、制定法律。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作为客籍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

45、他对当前的形势条分缕析,预测数十年后的天下事,并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大计”。

46、本着跟历史上三分真七分假的设定来看,诸葛亮此人可以称神。而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他的形象也可谓是与日月争辉,几乎没有缺点;同时,纵观他的一生,虽然取得的辉煌无数,但汉室不复,他含恨而死,让人慨叹。

47、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48、  诸葛亮事蜀,大哥诸葛瑾效力于吴,堂弟诸葛诞在魏位极人臣,同一家族兄弟可以在三个敌对政权掌权,历史上十分罕见也值得玩味。

49、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位于今湖北襄阳)隐居,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50、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51、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

52、诸葛亮还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辅国能臣,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早就不只是“智慧过人”这么简单,而是像鲁迅说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53、   而且《三国演义》通过一个一个的伏笔更显现出了诸葛亮的深谋远略,诸葛亮病危时嘱咐阴平小道久必有失,而后来邓艾果然是从阴平小道袭了成都,灭了蜀汉;他推荐的将领文臣,也在后来于危难之中屡救蜀汉,最后皆是为蜀汉而亡;诸葛亮早料魏延在自己死后必定会反叛,定计让马岱假意帮助魏延。而魏延反叛时,也正是马岱、杨仪依丞相遗计斩了魏延。埋伏笔的手法,使孔明的形象更加生动地跃然纸上。

54、《老子》曾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5、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56、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诸葛亮作为一个贤相,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霸业奋斗了一生。

57、没过多久,求贤若渴的刘备便带着关羽和张飞,亲自去隆中村拜访他。

58、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59、叔父诸葛玄收养了他,让他在荆州的襄阳定居下来。

60、我们仰慕他的人格,正是仰慕这种千古难寻的决绝——即便这种决绝背后是清高者自我审判时无从逃避的痛苦。

61、他强撑着病体在卧榻上手书遗表给阿斗(刘禅)。

62、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3、这从他始终不愿在实力雄厚的曹操麾下效力,而是选择军力羸弱的刘备,就可见一斑了。有人说,诸葛亮太善于狡辩,不管是在东吴的“舌战群儒”,还是在北伐战场上的“骂死王朗”,都让他赢得了“天下第一骂”的名头。

64、用兵南中。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于蜀建兴元年(223年)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并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65、他的厚道是竭尽全力,矢志不渝,治国安邦,鞠躬尽瘁。

66、诸葛亮在隆中长达10年的隐居生活里,博览群书不断精进。

67、这从他始终不愿在实力雄厚的曹操麾下效力,而是选择军力羸弱的刘备,就可见一斑了。有人说,诸葛亮太善于狡辩,不管是在东吴的“舌战群儒”,还是在北伐战场上的“骂死王朗”,都让他赢得了“天下第一骂”的名头。

68、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怎么着也不会篡夺蜀汉政权,即使阿斗在愚蠢,他也不会动丝毫歪脑筋,这就是他的悲剧所在。六出祁山,不断北伐,总是想要荡平中原,然而他忽视了曹魏政权以及后期司马政权的强大,他没有那种休养生息,让后来人完成霸业的打算。

69、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