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51句精选)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51句精选)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 1、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2、⊙ 专注于哲学大众化普及工作,拥有多年哲学线上教学经验。 3、《路易十四时代》一书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

1、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2、⊙ 专注于哲学大众化普及工作,拥有多年哲学线上教学经验。

3、《路易十四时代》一书既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如其导论所示,著者撰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写路易十四个人,而在于写他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文化所取得的进步,着重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的日臻完美。伏尔泰一反传统的以政治和军事为主,兼论帝王将相的写法,而是把人物放在广阔的时代范围内来评述。这本书中,除了政治、军事外,财政、贸易、宗教、哲学、文艺、科学都有论及。

4、本书是伏尔泰1726至1729年避居英国期间,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以书信的形式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书中,伏尔泰宣扬英国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伏尔泰的政治思想)。

5、《哲学辞典》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1764年匿名出版。这部辞典不同于一般的辞典,其解释旁征博引,近乎是对所收词条的学术史的梳理。在书中,伏尔泰通过对各种词条的解释,尖锐地批判了宗教狂热带来的迷信和无知,强调理性的力量,认为只有从理性出发才能为人类带来光明。

6、本书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内容包括大战前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法国、遗产继承战争、国王的遗嘱、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礼仪之争与取缔基督教等。

7、伏尔泰(法文:Voltaire,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岁),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名学者、作家。

8、本书并非抽象的政治理论的梳理,而是与十八世纪的政治事件和经济活动紧密相联,并考察了在这些事件和活动中思想者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冲突,以及这些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来源和所造成的结果。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体制还非常粗糙,除了对王权的根本性的限制外,其余一切都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洛克的《政府论》是直到18世纪才得到广泛的宣传和认同。而最终确立的英国体制实际上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并带有习惯法的那种不自觉,虽然在理论上并不能自圆其说,甚至遭到一些理论家的批评和嘲笑,但它确实行之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而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参看第330-331页)。相比之下,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背景要比英国革命浓厚得多,以百科全书派、自然法学派以及社会契约论为旗帜的启蒙运动为这场政治革命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法国革命的失败并没有中止理论的探讨,而是在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中为法权哲学打下了更为深厚的伦理道德基础。但本书第12章的作者认为在黑格尔以后,社会契约论走向了“衰落”(第359页),这就未免太忽视了理论的生命力。作者在宣布了“契约论的死期”之后,把美国革命的成功归之于“一种相当守旧的洛克主义”,并对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契约论的复兴感到意外(第361页)。其实,对于卢梭的“公意”学说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正是在美国革命的“摸石头过河”的尝试中得到了最好的实践和运用,按照本书第21章的说法:“美国人的宪法观念已经变得与英国人大不相同。宪法不再被视为政府的一部分。宪法是一个不同于并先于全部政府运作的书面文件。”如托马斯·潘恩所说,它如同《圣经》一样,是“一个先于政府的事物,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第585页)。这应当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升级版,它构成了罗尔斯《正义论》的出发点。

9、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更加钦佩瑞典国王——他23岁就给人戴上波兰王冠,还是应该更加钦佩亚历山大亲王——他拒绝这顶王冠。

10、查理十二(1682-1718),在瑞典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曾经在欧洲大陆叱咤风云,堪称一代天骄,与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争霸东欧。本书记述他为何在国难当头之际登基,力挽狂澜,接着挥师东进,进行北方战争,击败丹麦、俄国、萨克森和波兰。他1708年再度进攻俄国,兵败于波尔塔后,避往土耳其。之后他殚精竭虑,力图东山再起。1718年他进攻挪威时阵亡。伏尔泰集多种资料写成此书,与《路易十四时代》及《风俗论》被史家列为伏尔泰的三大历史名著。

11、《路易十四时代》一书既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如其导论所示,著者撰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写路易十四个人,而在于写他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文化所取得的进步,着重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的日臻完美。伏尔泰一反传统的以政治和军事为主,兼论帝王将相的写法,而是把人物放在广阔的时代范围内来评述。这本书中,除了政治、军事外,财政、贸易、宗教、哲学、文艺、科学都有论及。

12、一个外国主教竟敢决定王权,这实在是对所有法律以及人类理智的一种玷辱。

13、《伏尔泰文集(第9卷):路易十五时代简史·巴黎高等法院史》

14、《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美]马克·戈尔迪、[英]罗伯特·沃克勒主编,刘北成、马万利、刘耀辉、唐科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第一版,100元

15、大家吃饭、睡觉、生孩子、养孩子,有时恋恋爱,有时做做爱,有时单相思,有时搞搞婚外恋,有时发发抑郁症,然后逐渐老去,生病,死掉。

16、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18、悲剧当中所涉及的,都是伟大的情感和充满豪情的蠢话,都是在寓言和历史中沉淀的古老的谬误。……好的戏剧表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可笑之处,是一幅会说话的图画。如果你对这个民族了解得不够深刻,你就无法评判这幅画得妙处。

19、不管这些思想是真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表达这些思想的力度才让我们看见诗人的功夫。

20、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

21、自从《哲学书简》引发愤慨以来,两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伏尔泰在这本书中阐述的哲学已经成为基本的真理,我们的世界就是以这种哲学为基础建设起来的。科学征服,社会组织仍然是以技术为本的人类所追求的目的。1734年的这本小书里最具现实意义的,是我们开卷便能体会到的一种精神。有些人喜欢在想象中逃避现实,而逃避必然表现了良心上的瑕疵。但是,伏尔泰却清醒、警觉地告诉人们,要勇于承担人类的现代冒险。 

22、在1734年的法国阐述洛克的经验主义和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那是要引起公愤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的新思想,如今则已经属于历史了。但是产生这些思想的精神依然存在。伏尔泰把牛顿说成是“哲学家”的“典型”,也就是说,牛顿表明了什么是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人类集体的创造,科学思想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关于牛痘”的信便说明了这一点。

23、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伏尔泰的影响不只限于法国,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启蒙运动的思想,启迪了民众的心智,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世纪。”

24、另一个概念是所谓“三权分立”或权力制衡的概念。这是从上述自然法概念中推导出来的一个相关概念。孟德斯鸠通过对英国宪制的分析发现,所谓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政体”,表面上是脱胎于罗马共和国及英国“大宪章”以来的习惯法,实质上却体现了近代分权制衡的政治理念,即君主的行政权、两级议会互相制约的立法权,加上陪审团和巡回法庭所体现的审判权(司法权),三权分立,这正是自然法的因果律所要求的技术性设计。这一解释得到了英国人的热情拥护和普遍接受,并在英国后来的政治体制的运作中得到了自觉的运用。(参看第322-325页)

25、一七二六年,他来到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像他这样一个来自专制国家的受损害者,自然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怀着向往,特别是对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依才德而定,大家都可有自由高尚的思想而不用忌讳顾虑”更是赞赏备至,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他在街上,群众因讨厌他的异国服装而叱逐他,他就高声向他们喊道:“英国的好汉们,我不生为英国人不是已够可怜了吗?”他的话当场赢得了群众的喝彩欢呼。他在英国居住了三年,考察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研究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就,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他把自己的观感和心得写成《哲学通讯》一书,鼓吹政治改良、信仰自由和唯物主义。

26、他(伏尔泰)把人类精神和思想的进步置于应有的地位,从而开撰写世界文化史的先河。

27、《哲学书简》又称《英国书简》是伏尔泰1726至1729年避居英国期间,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以书信的形式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书中,伏尔泰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论宽容》是作者宽容思想的阐述,在其中作者概括了对卡拉事件的看法,批评了天主教的狂热分子,以及宗教的狂热。作者明白指出,这部著作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新教徒,他们也应该遵行理性和良心。

28、他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29、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伏尔泰的8种著作,正如雨果所言:“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30、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1、我钻研过他(孔子)的著作;我还做了摘要;我在书中只发现他最纯朴的道德思想,丝毫不染江湖色彩。

32、从此,伏尔泰进入他战斗的晚年,他继续写作了不少重要的作品,他著名的哲理小说就是产生于这个时期,此外,还有哲理诗《里斯本的灾难》、历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以及哲学论著《哲学辞典》等。

33、第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宣传启蒙思想。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人们同宗教狂热作斗争,主张宗教宽容,并指出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34、伏尔泰只有做使徒(传播思想)的意愿,而没有做殉道者的决心,他期望能自由思想,但不期望在巴士底狱度过他的人生。他狡猾地在法国和瑞士边境建了几幢房子,平常住法国,迫害一来就住瑞士。

35、《伏尔泰文集(第8卷):查理十二传·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

36、伏尔泰 法国人 抨击封建专制和教皇制度,提倡君主立宪 ,主张言论自由。最终这些舆论直接在法国大革命中产生重大影响。

37、伏尔泰是王权和宗教的敌人,他曾被关在著名的巴士底狱,他的书常常被禁,被当众烧毁。

38、这对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欧洲,无疑是新奇和震撼的。

39、一七六二年,反动教会制造了十八世纪有名的宗教迫害冤案卡拉事件,伏尔泰对这个惨无人道的案件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为蒙冤死去的卡拉及其受迫害的全家的昭雪而斗争,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菲尔奈成为欧洲舆论的中心,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

40、本书非常看重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纵深的历史感,这和孟德斯鸠的罗马情结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有关。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等著作中处处都穿越到古代的政治经验中去寻求一般政治体制的运行法则,但这和英国人对待自己传统的保守主义习惯还不太一样,而是具有某种世所公认的启蒙意义,这种意义在《论法的精神》中得到了体系化的表达。英国人向来对法国人不大瞧得起,对伏尔泰的无条件的恭维还颇为享受,但在孟德斯鸠那里,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水平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获得了一种跨文化跨历史的视野(参看第319-322页)。这一视野正好为后来的美国脱离英国独立以及立宪建国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参看第76页)。本书对这一思想传承关系揭示得非常详细,很值得读者玩味。

41、本书反对宗教狂热带来的愚昧迷信与迫害无辜;强调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认为只有这种一切从合理的理性出发的思想意识才能为人类带来一线曙光。匿名出版于1764年,贯穿了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理性主义信条,对当时法国政治、社会和宗教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和批判,因而遭到专制当局的查禁。

42、— lyhstudioyunying@1com —

43、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促成了黄金时代到来。

44、本书初版于1769年,以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历史为框架,紧紧围绕这段历史中法国王位传承和朝代更替的主线,叙述了巴黎高等法院的源起、发展、演变和消亡。并对巴黎高等法院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尤其讲述了巴黎高等法院和国王的关系问题。

45、本书不太令人满意的是,对康德的政治哲学的介绍显得简单了些,而且不是很准确,对贝卡利亚的刑罚理论的分析也比较表面(可对照一下黑格尔的分析)。作者们(除个别外)似乎更倾向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缺少哲学家的思辨性。不过本书能够做到这样,已属不易了,不必过于苛求。

46、我就不以哲学家的身份来考察这些东西了,我们只欣赏文笔,就不去考虑其正义与否了。在这封信中,我唯一的目的,就是介绍英国诗人的天才,那么我就接着这样介绍吧。

47、正是在旧的时代已经告终,新的时代将要来临的过渡时期,伏尔泰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感时代变化之征兆,一开始就以旧的阶级和旧的意识形态的讽刺者、批判者的姿态出现。中学毕业后,他在担任驻外使馆的秘书和法庭的书记期间,虽混迹于贵族纨绔子弟的圈子,但目无封建等级制,敢于与贵人分庭抗礼,针砭时尚,抨击前朝政制,以锋利的谈吐和俏皮的警句闻名。由于言谈中对摄政王不敬,他被逐出京城,他并未因此有所收敛,又在一首诗里讽刺了宫廷,于一七一七年被投进了巴士底狱。在狱中十一个月,他写出了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这个剧本被认为是一部抨击宗教、影射摄政王荒淫无耻的作品,因而在巴黎上演时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自此,他享受了几年的虚荣,贵族和宫廷也捧他为“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经营商业,为自己积攒了大笔财富,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他的社会地位并没有保障,他和一个贵族发生了冲突,不仅自己受辱,而且被政府投入监狱,后又被放逐国外。从自己痛苦的经验中,伏尔泰对专制政体的面目有了切身的体会。

48、德普雷奥先生在以人为题的讽刺诗当中,是这样来批判人的理性的:

49、Ⅰ.①伏…Ⅱ.①伏…②傅…Ⅲ.①小说集—法国—近代Ⅳ.①I544

50、在法国,人们经常听到人们谈论著名的韦勒。拉封丹先生、德·圣艾夫勒蒙先生(Saint-Évremond)和培尔先生(Bayle)都赞美过韦勒。但是人们对韦勒只知其名。他在伦敦的名声大约相当于瓦蒂尔在巴黎,而且我认为韦勒的名声更加名符其实。瓦蒂尔所处的时代是人们刚刚从野蛮当中走出来,仍然处在无知当中。人们想有思想,可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人们寻找的是怎么遣词造句,而不是如何思想:能够闪光的假货比真正的宝石好找。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