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中庸全文(64句精选)

中庸全文(64句精选)

中庸全文 1、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并且合乎法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和”是最普遍通行的准则。达

中庸全文

1、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并且合乎法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和”是最普遍通行的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秩序井然了,万物就生长发育了。

2、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全文)。

3、能控制住自己喜怒哀乐的人,是中道之人,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符合时宜的表现出来,是中和之人,中道很多时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中和很多时候是事物运行的标准。

4、(译文)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多的官员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5、『2』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6、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7、《大学》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庸全文)。

8、(译文)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

9、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yí)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0、 相对于学到,学堂更重视做到和得到。学堂希望大家透过知行合得到健康的身体Fitness,和美的家庭Family,丰盛的事业Fortune,真诚的友谊Friend,愉悦的心灵FeelGood。由于这五方面是幸福不可或缺的,又由于这五个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F,所以可以简称“幸福五F”,也算作新时代的“五福临门”。学堂还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有缘的朋友可以收获圣洁的信仰Faith——儒释道穆耶,并修行有成,那就是六福临门了。如果往前再走一步,有幸成为圣贤,那更是皆大欢喜。总之希望大家活的清楚明白,幸福圆满,精彩无憾!

11、各人站在排定的位置上,行使祭祀的礼节,奏起祭祀的音乐,对于所应尊敬的祖先加以尊敬,对于所应亲爱的祖先加以亲爱,奉侍死亡的祖先像他生时一样,奉侍已不存在了的祖先像他还存在时一样。这就是孝的最高标准。郊、社的祭礼,是用来奉侍上帝的。宗庙的祭礼,是用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社的祭礼和褅(dì)、尝的意义,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像看着自己手掌上的东西那样明白容易了!”

12、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13、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文鉴三》:“汉人虽称《中庸》子思所著,今以其书考之,疑不专出于子思也。”清人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的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卷三中提出了三条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今人冯友兰、钱穆、劳思光等亦从文献、思想等方面论证《中庸》非子思所作。

14、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15、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zhēn)祥(xiáng);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shī)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16、(译文)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17、“处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上面的支持,就不能治理好民众。要得到上面的支持有方法:交朋友要讲信用,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不会得到上面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也有方法:对父母要孝顺,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也有方法:要使自己诚实。

18、《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19、『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0、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21、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22、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23、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24、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首席国学应用导师,广东广业学院特别顾问,广州民营经济研究会人力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25、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1)!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2)大哉!礼仪(3)三百,威仪(4)三千。待其人(5)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11)其此之谓与?

26、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27、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28、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一般性地实践是一回事,要进入其高深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道又必须有精微奥妙的一方面,供德行高,修养深的学者进行深造,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29、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0、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1、孔子说:“人们都说‘我是有智慧的’,但他们被驱使而落入鱼网、木笼和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闪。人们都说‘我是有智慧的’,但他们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不能坚持一个月。”

32、『4』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33、(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3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35、我们要广泛学习,细致入微,仔细思考,分清界限,实事求是。如果你想学习,你永远不会停止学习,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理解;如果你不寻求建议,你永远不会停止直到你彻底理解;

36、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37、白话解:看见贤能的人不能推荐,推荐举用之后又不肯亲近,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看见坏人不能拒绝、黜退,黜退之后又不能疏远他,这是错误的行为。

3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9、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如此者,烖(zāi)及其身者也。”

40、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41、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42、自以为聪明失好走极端,走偏锋,不知适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罗网而自己却还不知道。

43、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4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45、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46、『2』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47、白话解:有德行的领导人(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子曰:「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

48、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49、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实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自己的家庭。说到底,还是《大学》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道理。

50、『2』「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51、『1』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52、『1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53、 风雅颂学堂是做教育的,但不同于现在的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也区别于各种读书会和书院。它以幸福为主题,以圣贤为目标,所以可以叫做“幸福教育”&“圣贤教育”;由于这是生命最重要的,因此可以统称为“生命教育”。

54、白话解:孔子说:「愚笨的人偏要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偏爱一意孤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偏要恢复古代的作法,这样的人,灾害将会降临到他的身上。※灾者灾也。

55、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

56、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57、(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58、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59、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60、万事万物的运行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东西,那就是道,道不仅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方向,道还能左右了事物运行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规律。

61、(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xiǎng)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译文)孔子说:舜大概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德行上是圣人,地位上是天子,财富上拥有整个天下。宗庙祭祀他的美德,子孙继承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财富、功名,而且长寿。

62、(译文)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63、“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