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个性资讯
  3. 陶行知四块糖的启示(104句精选)

陶行知四块糖的启示(104句精选)

陶行知四块糖的启示 1、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说明你很守时。”孩子不敢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

陶行知四块糖的启示

1、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说明你很守时。”孩子不敢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会尊重人。”(陶行知四块糖的启示)。

2、老师体罚学生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很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流毒很深。从孔夫子办私学,教学生开始,公开允许体罚学生。孔老夫子还发明了戒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不认真的可以打手心,打屁股。这种做法沿袭了两千多年,没有异议。就连家长也认为,老师打孩子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地方可质疑的。有些老师受到这种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孩子犯错误,教师打孩子是应该的,是合法的。岂不知我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封建思想要肃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孩子的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3、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普遍“不喜欢”,甚至“讨厌”差学生。正因如此,有些老师对学习和品德上较差的学生,有一种天然的排斥,看差学生处处不顺眼。

4、婚姻家庭问题咨询(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5、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6、尤其是想要扭转一个差生时,它不仅仅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

7、我想,这种故事,哪怕是放到世界教育史上,也都是经典和丰碑。

8、中小学生心理帮助(厌学、辍学、网瘾、早恋、拖拉)

9、  可是,这只萤火虫的幼仔理都不理蜗牛,还是一口接一口的咬着。蜗牛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大声叫着那只萤火虫妈妈,希望它能飞过来,接走自己的孩子。

10、由这则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要爱护犯错误的孩子:青少年思想幼稚,往往会因为一时是非不分、认识糊涂而干了错事,这在所难免,做师长的此时应该以宽大为怀,容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以此为戒,完美心灵。为师者切忌只图一时痛快、一时轻巧,对其一棍子打死。这一推或一拉,也许就让人下地狱或是上天堂。

11、努力奋斗是第三条,家庭教育不是说教,是引领,是榜样!说的好影响一会儿,做的好影响一生!

12、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我教的孩子中有一个很自由,屁股老坐不住,上课爱插嘴,画画乱涂一气。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一次活动时,她第一个做好。我及时表扬了她:“真能干啊!第一名哦,厉害!”老师的赞美和同伴的掌声给了她莫大的鼓励,渐渐的,我发现她上课爱举手了,各方面进步很大。

13、育才小学校长陶i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14、第一个共同点是当事一方都是校长;第二个共同点是当事另一方都是所谓的“问题学生”;第三个共同点是两位校长都有一颗包容之心,只不过两位校长的包容方式有别:陶校长是以热情的奖励代替惩罚,而詹校长则是用冷静的沉默消减愤怒。

15、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16、其实,大可不必,教育教学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理当尽力,但生活中同样也有许多不是靠我们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陶行知四块糖的启示)。

17、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18、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室去。

19、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是啊,哪个孩子不犯错?哪个班没有“问题孩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由于心理、个性、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记得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要用放大镜把别人的优点争取来,不要用显微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善于发掘孩子的长处,不要斤斤计较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在他们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学习好、行为好、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只是他们缺少了一份自制力和恒心,经常受批评,使得他们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负有教书育人责任的我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爱护,去关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认识自我,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20、教育中的“南风效应”本质上是要鼓励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发自内心地信任家长,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并做出改变。

21、其陶行知善于抓住了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所需。一块糖在现在的学生眼里是算不了什么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算是孩子心目中的奢侈品。陶行知每一次的奖励,都有奖励的原因,同时每一次的奖励,都给学生一次心灵上的愉悦与震慑,以至于王友“捧着这三块糖哭了”,由此可见收到的教育效果远远超出“三块糖”的价值。现在许多教师同样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但更多的是有奖励的目的性的。如考试前,教师会说考到什么分数就奖励什么,这种奖励实际上是一种交易式的奖励,与陶行知的奖励是不能相提并论,是无可伦比的,陶行知的奖励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生更会铭记于心,而交易式的奖励学生往往有一种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所以教师的奖励应适得其需,应适得其所,应震撼学生的心灵。

22、这名学生接过方糖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第二块儿糖也奖励给你,因为我让你停手,你立刻就停手了,这是对我的尊重,说明你尊敬师长。”

23、孩子出生本是一张白纸,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从而避免孩子性格畸形,形成健康稳定的性格?

24、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人人反思而又争论不休甚至还有真正的老师与家长倾向"打骂教育"而又在恶习暴力中相互推卸责任。

25、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26、其陶行知善于抓住学生错误的行为不放,先阻止,后教育。用“土块砸”貌似乡村孩子间的一种平常的游戏,但究其行为是不正当的。俗话说“小树要修,孩子要教。”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有时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但教师不能对学生错误的行为熟视无睹,应当及时制止,及时教育。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忙忙碌碌于教学工作,疏忽了对学生细节行为的矫治工作,“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那么要落实到行动中,就要把学生当作“小树”一样去修剪,使学生健康成长,因为教师是园丁,是有义务、有责任的。

27、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28、孩子的教育,对家长来说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很多家长会奉行打骂教育,觉得孩子不听话,就应该狠狠打一顿让他不敢再犯。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陶行知的“四块糖”,很明确地告诉了人们,比起对孩子的打骂“南风效应”更适合来教育孩子。

29、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30、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多数病根在家长。要么由于家庭的不和谐造成的,要么是家长放任管理的教育无为造成的。

31、学生打人了,陶行知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先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这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认错。这种巧妙的教育艺术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

32、正如陶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在教育第一线的我,陶先生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相信陶先生的博爱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33、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就看你有没有发现。郁梓铃很自由,屁股老坐不住,上课爱插嘴,画画乱涂一气。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一次彩红屋时,她第一个画好,贴好。我及时表扬了她:“郁梓铃,真能干啊!第一名哦,厉害!”老师的赞美和同伴的掌声给了她莫大的鼓励,渐渐的,我发现她上课爱举手了,画画、手工进步很大。

34、其实,我们可以从故事中提炼出很多关键词,“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发现优点”、“赏罚分明”等等……

35、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们的人生之舵。

36、故事感悟:你真的不知道哪一句话将改变孩子的未来。钱文忠有今天,就是郝老师上课讲了一句“废话”。而我们现在家长、老师常有一句话跟孩子说:不考的不要问。这句口头禅看似精致的功利主义,但其实却扼杀了许多机会和可能性。

37、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马上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你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38、看了《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之后,我深受启发。“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我们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39、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许多事情,可以不必在意结果如何,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可以了。

40、陶行知的四块糖就是“关爱”、“宽容”、“信任”、“激励”。

41、  于是,萤火虫就在蜗牛的小房子里产下了一个卵,然后使劲照着亮光,将蜗牛送回了草丛里。

42、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我错了,你打我两下吧!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43、陶行知先生非常明白“感人心者莫忽情”,他懂得如何不去触碰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自发改变,教育中的“南风效应”即是如此。

44、陶行知四颗糖的教育案例,至少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45、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46、59分——对学生而言是个羞辱性的分数,相比之下,55分对人的心理打击倒没有这么严重。所以打59分之前,他的老师应该做一个动作:要找这个孩子谈话。

47、 这两个故事的发生时间大概相隔80年,但这两个故事却有很多的共同点。

4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能够认识到错误,勇于改正错误,他就是可造之才。如果动辄横眉冷对,大发雷霆,这样不仅“熄灭”了学生心中已存的悔意,而且产生了对老师的逆反心理。

49、因为,教育是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要想他具备什么,就需要自己先具备。

50、但这个老师也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这次我给你60分,不是老师不会数学,而是我这次多给了你一分,下次考试你要还我两分,你同意不同意?

51、  (本文原刊于《校长》2021年12月号下)

52、“打骂教育”之所以会被取代,正是因为它是横在亲子关系之间的一堵墙,每一次对孩子粗暴的言行,便会让孩子离自己更远一步。而“南风效应”却恰恰相反,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愿意走近家长吐露自己的心声,发自内心地聆听教诲。

53、季羡林老先生以73岁高龄,在北大重开了停招多年的梵文巴利文专业,就是为了招收钱文忠为徒,据说季老还曾专门到火车站接钱文忠。

54、    俄罗斯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布达林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认为可以往一个盖着盖子的瓶子里灌水吗?”的确,训斥、向家长告状这类粗暴的举动都不是拨动孩子心扉的办法,只有想办法如何旋开“瓶盖”,将关爱、宽容的清泉注入孩子的心田,才能收获孩子良好的行为,才能使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成为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伙伴,父母口中的好孩子。

55、既然我们用强迫的手段不行,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信任并重用这个学生呢?让学生“帮”自己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56、用平常心看待个别老师体罚学生。全体教师通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多数的老师都知道了要保护儿童,热爱孩子,爱护自己,都不去触碰体罚学生的这一条红线。但仍有个别老师,还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把体罚孩子不当一回事,也许他的心情是好的,为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意无意地就体罚了孩子。俗话说:“久站河沿没有不湿脚的”,把孩子身上打淤青了,甚至把孩子打伤了。这样的老师不仅要受到学校的处罚,严重的要扣发绩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还要给孩子的家长道歉,还要给孩子包骨养伤。也不知道,这些老师图个啥?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有个别媒体人,如果采访到老师体罚孩子的,像捞到了狗头金,如获至宝,大肆宣传,教师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结果把全国的老师都弄得抬不起头来,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家长更是起来,群起而攻之,恨不得把老师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现在,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敢问,不敢管。长此下去,势必毁了教育,害了孩子。老师体罚学生,只是个别现象,不必刻意放大。

57、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58、这群毕业生,穿红裤子的是学文科的,穿蓝裤子的是学理科的,三个星期不允许把裤子脱下来。高中生们以班级为单位,要去打工赚钱,然后买/租一辆大巴进行改装,里边装上音响,在国庆节5月17日这天狂欢达到高潮:晚上他们把大巴拉到广场上去比谁的喇叭响。

59、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60、  蜗牛回头一看,是萤火虫发着亮光在和自己说话,就答道:“不是在找什么,是今天夜里太黑了,我只有一边探路一边走了。”

61、这则故事被教科书奉为圭臬,让每一位教师沐浴在教育先贤的光辉里,用“糖衣炮弹”去温柔地“打倒”每一位学生。这一则故事非常适合学生家长们的胃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呢?每一位学生家长常梦常想的都是: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还是视若亲生骨肉。

62、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是第二条,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港湾,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有爱心❤️❤️❤️❤️、开朗活泼的性格。

63、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64、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块糖,陶先生又说道:“刚才我去了解情况,知道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65、恩爱和谐的夫妻,孩子自信、快乐、有爱心,有探索精神。

66、在摆正我们自己教育心态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再谈谈关于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根据本人多年当教师的经验,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67、  学生做错事情,为什么做错?把这原因找出来。

68、因为我们也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做了奴隶,那么,你是半斤,我是八两,那么我们又怎么去教育他人呢?我本身就如此匮乏,我希望你具备的品质我一个都没有,我能教你些什么呢?

69、如果你在这期间来到挪威,晚上千万不要出去,即便是待在宾馆室内,你也能听见窗外大呼小叫,甚至有玻璃窗打碎的声音。

70、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71、当陶行知巡视完毕回到办公室,看到这名男孩正站在办公室,他立刻从兜里掏出一块方糖:“这是奖励你的。你按时来到办公室,我却有些迟到。”

72、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73、陶行知先生连续掏出了四块糖给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长先生掏出的不是区区一块糖,而是四块糖。原因是第一块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办公室,第二块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学,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块糖是因为他打同学是因为那个男孩欺负女生,第四块糖是因为那个男孩已经认错了,奖励给他的糖。

74、  “哦,您什么也不用给它吃,它在刚刚出世的时候不用喂食物,等它到了该吃食物的时候,我就会来将它接走的,真的。”萤火虫高兴的说着,屁股上的光更亮了。

75、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76、男生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77、但是,如果家长选择像“南风效应”中那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那么在沟通问题时孩子往往更容易敞开心扉,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意见。

78、第三块糖:实事求是原则。陶先生在教育前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了认真调查与了解,这就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教育犯错学生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努力追求的。

79、我在很久以前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脑海中只蹦出来两个字:漂亮!

80、有一次陶行知看见一个叫王友的孩子,正用土块砸同学,就制止了他,跟他说:“王友,你放学后到校长室来。”放学后陶行知从外面办事赶回来,王友就在校长室门口等着两位。陶行知把他叫进校长室,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准时来了我迟到了,所以我奖励给你一块糖。”王友接过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用土块砸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就接过糖。陶行知变戏法一样又掏出一块糖,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话音还没落,王友就捧着这三块糖哭了,他没有想到陶行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他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对他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听完以后笑了,又掏出一块糖,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然后告诉他现在我的糖没了,咱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81、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82、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83、  萤火虫一听蜗牛答应了,又向蜗牛靠近了一些,说:“哦,您能帮我的,其实很简单,我的孩子就快要出生了,我想将它放在您的小房子里托养一阵子,您知道,我每天还要去到那些没有光亮的地方帮别人照亮,风吹雨淋的,所以没办法总将孩子带在身边。而您的小房子里又遮风又避雨,我想,在我的孩子刚出生的这个阶段,把它托附在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84、南风并没有选择北风那种打压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站在了行人的角度上,懂得怎样的方式是行人需要的并乐于接受的。教育孩子亦是如此,选择正确的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85、在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理解,就是一种尊重,这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结的最关键的入手处。生活中,我们往往少了这分冷静,也就失去了走近孩子最好的契机,我们的思想工作往往就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86、这个男孩子拿了三块糖就哭了,说陶校长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人了。

87、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物质匮乏的局面得到巨大改善,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新的社会因素,如网络游戏、暴力影视、黄色网站等等,这些社会因素都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稳定性格的形成。

88、    信任的魅力,没有尝试就千万不要放弃,就像在黎明前的黑夜,不要随便舍弃一枚你自己心目中的石子,光明来临时,它也许是你梦寐以求的珍宝。

89、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90、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师徒如父子”,这是旧社会里师生之间的关系。既然老师和学生是父子关系,那老子打儿子,岂不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现在是新社会,新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不同的是老师的年龄比孩子大几岁。孩子和老师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孩子的权利不受侵犯。孩子不会背书,老师要找到其原因:是孩子的基础问题,还是孩子的智力问题,或者是孩子不用功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体罚孩子。毕竟孩子年龄还小,爱贪玩,要和孩子谈心,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想通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背书就快了。即使他背书慢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不要着急,慢慢来,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他今天不会背,明天不会背,后天可能就会背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

91、陶行知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发糖教育法”,也成为中外教育史上的经典范例。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其有什么理由,也属严重的违纪行为。但陶行知却“发糖”以奖励,而且不是一块,是四块。而仔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两点奥秘。

92、  “那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可真是黑夜里的小天使呀!”蜗牛感激的说。

93、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短短一句不足十个字的话,做起来却远远比说难多了。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幸福快乐的,有缺少温暖的,有父母离异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个性迥异。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本书,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读懂它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珍视它。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要学会俯下身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加强与孩子情感的双向交流,架起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94、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

95、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培养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

96、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97、孩子听到这儿,终于泪流滚滚的哭着说“校长,我打人总是错的吧”,陶校长接着又说“你看孩子,我早就给你准备了第四颗糖。不瞒你说,从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坚信你这个孩子一定是知错必改的好孩子,看来我的眼光是一点都没错的。”孩子手里捂着的四颗糖,泪流满面的走出了校长办公室。

98、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

99、 其实,在“问题学生”面前,要真正有包容之心并非易事。

100、这个孩子眼圈通红,有一点撑不住了,哪知陶校长又变出了一颗糖果,还要奖励他,第三颗糖让孩子彻底的懵了。他问陶校长“我打人,哪有这么多优点?”陶校长告诉孩子“我已经了解过,你打的那个同学是因为他在欺负女同学,说明你身上有一种正义感,在打抱不平,难道不应该奖励第三颗?”

101、正如陶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在教育第一线的我,陶先生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相信陶先生的博爱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102、  他看到这个学生跟同学打架,手上拿一块砖头,这还得了,这会出人命!被他看到了,立刻制止,告诉这个学生,半个钟点之后到校长室来见他。这个学生离开了,校长再问别人,他们为什么打架?是为了对方这个学生欺负一个女同学,他打抱不平。这么个原因他知道了,这个人很有义气。半小时之后他回到校长室,看到学生站在外面门口,掏一块糖给他吃,也没有骂他,学生感到很惊讶。他说这块糖奖励你,我叫你半个小时来,你准时来了,你很守时,这应当要奖励你。然后再说,我去调查,知道你这个事情做错,你还很有义气,打抱不平,这是很好的行为,再赏一块糖给你吃。学生就感动了,立刻就承认错误,受感动。校长又掏一块糖给他,奖励他,你能够忏悔,你知过能改,这很难得,这很不容易。没有责备一句话,没有任何处罚。学生感动的跟校长说,以后决定不会再犯这个过失。校长第四块糖给他,勉励他。再问,没事了,你回去。这是中国爱的教育,神圣的教育,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没有一句批评的话。

103、想要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事不对人,设喻服其心。凌驾他人对立斥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累积而成的。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相关个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