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论(36句精选)
李清照的词论 1、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
李清照的词论
1、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2、周邦彦的贡献是,他制定了一些格律,即使你不精通音乐,但是按照他制定的这个格律来写词,就合乎音律。这样人人都可以填词了。
3、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4、在《金石录后序》里,李清照是学穷天人的专家。
5、李清照的词作很多, 她善于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其中她的《一剪梅》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篇。下面我们一起赏析一下:(李清照的词论)。
6、注:文中提到的词人,柳屯田即柳永,晏元献就是晏殊,欧阳永叔即欧阳修,苏子瞻即苏轼,王介甫是王安石,曾子固是曾巩,晏叔原即晏几道,贺方回是贺铸,秦少游即秦观,黄鲁直即黄庭坚。
7、所以,李清照的诗大多气韵交加,开阖逼人!比如题主所说的《夏日绝句》,单从韵角来看是一冬部,要知道李清照做词,很少用一东,相近的只用过九青。一东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音色的沉郁和雄浑,力量感十足。所以将之用于诗,却不用于词。如果题主感兴趣可以查询一下所有在”一东“部的诗,很少有婉约之作,就连李商隐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满满的男性寥落之感。
8、裘彩萍老师谈如何科学用嗓唱昆曲(下):互动问答
9、李清照这首词是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同时,这词又是是一首夫妻事业和情爱的伟大词章,具有极高的美学思想的价值!
10、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8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蠢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11、写文,大多典奥,崇尚汉魏,典故珠陈,行文紧凑有序,仿佛文赋大家侃侃而谈。
12、为什么周邦彦能火呢?主要是周邦彦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北宋,是中国社会市民最会玩的时代,他们有体育博彩,有茶馆听书,当然也有歌厅听歌的习惯。
13、接下来的就更加的狂了。苏轼、欧阳修和晏殊三人都是比较有名的词人,都有流传千古的作品,但是李清照丝毫不留情,而是认为他们的词音律不协调。写的都没什么水平,就像是从大海里取水,只不过是用了些形容词。
14、(招生通知)裘彩萍昆曲网络课堂2021年寒假班开班啦!开设零基础拍曲课,曲目《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好姐姐)上课时间:2021年2月4日、6日、8日、10日;16日、18日、20日,共七次课,每晚7点~9点;学费14每班上限20~25人,额满为止。零基础教起,传承工尺谱古法拍曲、以魏良辅曲律为准绳,引导学员建立字清、腔纯、板正的审美意识,曲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员得法学曲,科学用嗓。課程涉及工尺、音韵、腔格、节奏、气息、发声等,对学员进行強化训练,入门中正、曲唱规范、夯实基础、快速提高。先报先录,报满为止。报名方式:在这里下载报名表http://t.cn/EStMZ9v,填后发邮件至(517410754@qq.com)并留意查收回件!
15、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16、对于这样的机会,周邦彦却不是十分在意。他少年时代就养成的性格,一时半会也不会改变。他流连于秦楼楚馆,忙着给那些歌姬舞女填词谱曲,而且根据自己的现实经验,写出许多大尺度的“香艳”之词。
17、这是一篇理论文字,同时也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秀散文,文章选材精审、构思缜密。全文有主有次,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各得其宜。其语言生动准确,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文中赛歌轶事一段,写得跌宕起伏,生动传神,饶有风趣。文章开头就引述这么一个故事,不仅能突出“词必协律”的重点,而且也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妙。在下面的行文中无论是叙事、写入还是抒发议论,作者也都不是平铺直叙或空发议论,而往往采用贴切新颖的比喻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如说晚唐词风用“郑卫之声日炽”,讲五代分割局面用“瓜分豆剖”,评秦观、黄庭坚词时说一个是“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一个是“如良玉有暇,价自减半矣!”这些比喻都不仅生动别致,而且说理透辟,的确堪称传神妙笔!
18、及至本朝,各种典章礼仪制度已十分齐备。接着又孕育培养了百余年,便开始有屯田员外郎柳永改变旧曲,创制新调,还出了《乐章集》,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大的名声。不过他的词虽然合音律,其语言却庸俗低下。接着又有张先、宋祁兄弟、沈唐、元降、晁次膺辈相继出现,他们虽然常常有妙语警句,但却不注意词的整体美,因而显得破碎而欠浑成,这怎能称得上名家呢。到晏殊、欧阳修、苏轼等,都是学海中才学极高的人,他们创作小歌词,就像在大海中取一瓢水一样,然而这些词不过都是句子长短不齐的诗吧了,还往往不合音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诗文分平声仄声,而歌词则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又分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律,又分清音和浊音、轻音和重音。比如近代的《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的,如押上声则协律,如押入声,就不能歌唱了。王安石、曾巩,文章像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那么好,若作一小歌词,那么人们必定会笑得不能自持,因为不能读啊!于是可知词是有别于诗文的另一类文学体裁。可是知道这一点的人却很少。后来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出现,才开始能知道这一点。但晏几道的词苦于无铺陈叙事,贺铸的词苦于不够典雅庄重,秦观的词专门著重情韵风致,但缺少典故、史实,就如同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极其美丽、丰满、飘逸,而始终让人感到缺乏富贵人家那种情态。黄庭坚重视典故史实,但又多有小毛病,比如良玉上有了赤色的斑点,其价值自然就减少一半了。
19、.首先诗歌要协律,这样苏轼这样以诗为词,不协音律的,就不行了。
20、李清照之所以diss北宋各名家,是基于自己的词学观念。了解她的词学观念之后,你会非常理解她diss北宋各名家的行为。
21、但李清照又说,词是在唐末的时候兴起的,有很多优秀的词牌,但是在李清照看来,这些虽然很优美,但因为正是亡国,所以都带着些亡国的悲伤,所以也不算上品。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五代的词都给否定了。
22、写诗,大多雄浑,宗法盛唐,常用典故,音律锵然顿挫,诗中毫无个人生活之态。
23、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仍,中国国土如分瓜剖豆一般被人为地分裂、割据,文艺创作事业因为战乱而衰落废弃。唯独南唐李璟、李煜和大臣冯延巳等人崇尚文学艺术,所以出现了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已的“吹皱一池春水”这样传诵一时的名句。不过其语言虽然新颖奇妙极了,却是所谓“亡国之音充满了悲哀和愁思”之类的作品啊!
2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5、王国维先生,开始对周邦彦的词,在内容格调上不高,也有批评,但是后来,真正研究了周邦彦,对他又有另一番评价,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26、能写出这样词作的李清照,不愧于"婉约之宗"和"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李清照虽然流存至今的诗词作品不多,总共只有不到百首。而词却只有48首,有的说是49首,总的来说就是留存的作品很少。
27、我非常赞同其对词的特性的看法,但需要指出,李清照对词人的评价会有偏颇的地方。比如对苏轼词的评价显然过低,苏轼在“以诗为词”,用典议论,以及词的题材范围的扩大方面对词的词境提升有非常大的贡献。而柳永在词中确实多用口语和俚语,如“恁”“怎”“争”“我”“你”“自家”等,在写景状物时,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直抒胸臆,这种变“雅”为“俗”都更符合一般市民的审美趣味,更加通俗化,对词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功不可没。其它如认为晏几道缺乏铺叙也欠准确,虽然晏几道以小令为主,但在有限的词句中,他也会制造时空的转换,层层铺垫来叙事,比如从“梦后楼台高锁”到“记得小苹初见”。
28、在强调词的音律特点的同时,作者又针对具体词人词作的缺点提出批评,表现了自己对词作情调和表现手法方面的观点。她对柳永“词语尘下”颇为不满,批评张先、宋祁等人词作虽时有妙句警语,但却忽略了词作整体的完美,“破碎”不是“名家”。对于秦黄晏几道、贺铸诸人,指出其或“无铺叙”、或“少故实”、或“多庇病”,而“良玉有瑕”。从这些具体的评述中,申明了对词体特点的总的看法,即协律,高雅,浑成,逸重,铺叙,故实,为论述“词别是一家”的主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9、总之,李清照这首词从古到今都是备受争议的,但不管哪一家之言,对于这首词都是持比较高的认可。你们有什么见解呢,欢迎留言交流,谢谢!
30、(集评)陆游云:易安讥弹前辈,既中其病。(《老学庵笔记》)
31、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32、在《词论》里,李清照是孤标傲然的一代宗师。
33、李清照的《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从《词论》中可以寻出三个要点:
34、李清照本人的词学观念,一言以蔽之:贵族少女的词本位,即在雅化的前提下,保持词的本色,以求区别于诗。
35、1804年,周邦彦的机会来了。他在一次“征文”比赛中,对宋神宗歌功颂德,让宋神宗读了非常受用,立马把他升为“太学正”,就是太学里的教导主任。直接由学生变成主任,关键是好赖也算干部了。